2025年02月27日
郭美懿整理
總統府前發言人丁遠超上週在浴室滑倒,當下看似無礙,但後續出現頭痛不適症狀,上週四(2/20)送醫後出現腦溢血現象,於週二(2/25)離世,享壽68歲。醫師指出,有些人撞到頭看似清醒無礙,但如果是腦挫傷,可能會有腦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肝腎功能不好、凝血功能不佳,或是服用阿斯匹靈者要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5日
數位內容部整理
心臟外科名醫朱樹勳週二(2/25)上午9時辭世,享壽87歲,亞東醫院發出聲明證實正安排治喪事宜追思儀式,資訊確認後將另行通知。 朱樹勳1964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後即服務於台大醫院,專長於心臟外科手術,曾教導過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1974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他為台灣心臟手術創下多筆紀錄,包括1973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975年完成臺灣第一例主動脈內幫浦救人、1985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利用人體的瓣膜置換到心臟裡。 1987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同位心臟移植、1989年完成臺灣第一例異位心臟移植,他並於2005年11月榮獲「第16屆國家品質個人獎」,2020年獲得台灣醫療奉獻獎。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5日
蔡佳伶整理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推高,台灣預估今(2025)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並推估出老年人口在2039年將佔總人口30%。伴隨高齡化人口而來的問題,便是台灣失智症盛行率連帶攀升,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人口統計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的盛行率約7.94%,且盛行率隨年齡逐步攀升。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4日
Heho健康 記者林以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台灣髖關節骨折每年將近2萬例,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而亞洲的骨折率又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台灣是名副其實的「骨折王國」。營養師指出,想要骨頭好,吃對食物很重要。不只是要吃補鈣的食物,許多食物會讓你不知不覺流失鈣質,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1日
旅行印象企劃製作
當全球掀起「走出瑜伽教室」的自然風潮,力麗觀光以瑜伽書寫身心靈的詩篇,回應這一場時代律動。特邀台中知名瑜伽老師羅小麥,於「力麗儷山林會館 日月潭館」、「力麗哲園飯店 日潭館 / 月潭館」及「日月潭力麗溫德姆溫泉酒店」,為旅客帶來椅子瑜伽、微醺瑜伽、立槳瑜伽與晨間瑜伽等系列體驗,讓身心在山湖間綻放柔軟的生命力。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1日
朱為民, 林金立
本書寫作期間,我正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高齡與安寧緩和醫學科進行三個月的訪問進修。密西根大學是全美知名學府,他們的高齡與安寧照顧也是相當有名,吸引了非常多國外學者造訪。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1日
數位內容部整理
環隆科技(環科,2413)週四(2/20)傍晚公告創辦人歐正明逝世,享壽81歲。他在去年80歲時決定啟動交班,才剛於今年1/14辭任董事長職務、交棒兒子歐仁傑改任董事,沒想到才37天卻傳出離世消息。 歐正明也擔任立隆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及薪資報酬委員會委員,立隆也同步發布重訊。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1日
郭美懿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受到暈眩的困擾,但卻常搞不清楚病因,常見引起眩暈的原因包括「前庭神經炎」、「迷路炎」、「耳石脫落症」或內耳疾病「梅尼爾氏症」。其中,耳石脫落症是很常見的前庭疾病,不會影響聽力,也不會危及生命,卻會讓人很不舒服。如果確認是耳石脫落,可以靠居家耳石復位法來自救,不過究竟有哪些症狀,能確認自己是耳石脫落症呢?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1日
郭美懿整理
「癲癇發作」是在生活中不時遭遇、卻常被忽視的症狀。據統計,人一生中約有10%機率至少會有一次癲癇發作,台灣至少有15至20萬人被確診為癲癇症患者,而好發年紀除了小於20歲的孩童及青少年之外,大於55歲的成年人也是另一種高危險族群,稱為「晚發性癲癇」。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1日
郭美懿
近年來「隔餐勿食」的飲食觀念逐漸受到重視,但對長者來說,卻不容易實行,因為年紀增長後胃口變小或覺得煮飯麻煩,許多長輩習慣一次煮2餐的飯量,這樣雖然省時,卻可能會影響白飯口感,甚至因反覆加熱而影響營養價值。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0日
數位內容部整理
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吃一個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五年?網路長久都有流傳一個假訊息:「一顆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5年,有人經痛時就吃普拿疼,30歲就洗腎了」。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0日
郭美懿
台灣房價高漲、薪資停滯、物價卻持續攀升,使得國人生育意願低落,更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近日有位網友在網路論壇發文,表示夫妻倆已抱定主意當頂客族,但最近家中長輩出狀況,還在排長照服務,所以兩人只好輪流請假處理。讓原PO忍不住擔心:「如果沒有生小孩,將來萬一生病或需要緊急住院時,應該怎麼處理?年紀大了,生活變得不方便時,又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20日
聯合報/記者 李青縈
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長照政策進化至三點○。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重點在於「十分鐘生活圈」,讓長者在地安老的需求在開車路程十分鐘內獲得滿足。另展開「托老」服務,建立短期的失能失智長者托顧場所,以及一生一次免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8日
朱為民, 林金立
「夭壽喔!你們要幹什麼!夭壽喔!救人啊!」 住房裡,傳來陣陣阿嬤悽慘的慘叫聲。很多在大廳活動的老人家,都停下動作,面面相覷,望著三號房的門,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阿珍阿嬤!我們要帶妳去吃飯!阿嬤!」照服員小雅試圖把阿嬤從床上拉起來,但阿嬤完全不領情。 「夭壽喔!妳要抓我去哪裡!壞人啊!救命啊!」阿珍阿嬤不停慘叫,同時瘦弱的拳頭像雨點般打在小雅的身上。 「阿嬤!不要踢我!不要打我!阿嬤!」紮著馬尾,穿著粉紅Polo衫和牛仔褲的小雅,不停用雙手阻止阿珍阿嬤揮來的拳頭。 阿嬤邊打邊喊著:「啊你們要幹什麼!我不認識你們!你們是誰!救命啊!救命啊!」終於,兩三個照服員趕快過去幫忙,分開糾纏在一起的兩人。 旁邊很多老人家停下手邊的活動,饒富興味地看著這一幕。這裡是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的活動大廳。這就是阿珍阿嬤剛入住同仁仁愛之家的日常,她是一位失智症患者。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8日
優照護
清晨6點,趙家門口傳來一陣聲響。趙奶奶正溫柔地和趙爺爺閒聊著,手上的動作卻略顯吃力。她推開大門,先顫顫巍巍地將坐在輪椅上的趙爺爺推至走廊,再回家拿好錢包及隨身物品。此時天剛亮,天氣微涼、陽光正好,適合兩人出門走走、曬曬太陽。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7日
郭美懿
現代人工作忙碌、壓力大,加上飲食與生活習慣不佳,容易罹患「腸躁症」,導致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症狀交互出現,不過便秘不只是腸躁症表現,也可能是罹患「腸漏症」而不自知,日久恐引發急性過敏、食物不耐反應,甚至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潰瘍性大腸炎等自體免疫疾病。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7日
郭美懿整理
全台分店逾百家的連鎖飲料店「日春木瓜牛奶」,日前遭資深員工爆料「使用發霉木瓜」製作飲品,指控品牌執行長李燿忠於line群組教員工,如何處理發霉木瓜,不僅有截圖、甚至還有影片「教學」。 在對話截圖中,李燿忠要店主使用削除發霉部位的木瓜,更直言「發霉不會傳染」,引發外界一片譁然。農業部「農業主題館」指出,水果一旦腐爛,微生物分布範圍不僅限於肉眼可見部部位,所以即使切除腐爛發霉的地方,其餘部位仍有遭受污染的風險,不建議食用。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7日
朱為民, 林金立
同仁仁愛之家的大廳,出現了兩個奇怪的人,一個老太太與一個中年男子,戴著黑色口罩,感覺畏畏縮縮的。最奇怪的是,原本以為他們是家屬,卻不見跟任何住民有過交談,總是離得遠遠的,看著大家活動,偶爾彼此小聲對話,像是在說什麼祕密,神祕兮兮的。 照服員小雅覺得很奇怪,忍不住上前詢問。 「請問你們是……」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7日
郭美懿
台灣慢性腎病人數推估高達263萬人,,平均每8名成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洗腎人口高居世界第1。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確診時都已是晚期,且一旦惡化到第5期時,腎臟失去功能,無法排出水分及尿毒素,就面臨洗腎命運。 醫師指出,當腎臟功能無法應付生理所需,患者就必須抉擇接下來的療法選擇:是要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還是等待腎臟移植?又或是考慮安寧緩和醫療?醫療選擇並非單純的醫學問題,更是對病人個人價值觀、生活方式與健康期望的深刻反思,在決定進行洗腎前,可以諮詢醫師充分瞭解,再為自己做最好決定。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5日
聯合報 記者楊德宜
藝人謝祖武長年積極投入失智症宣導,他的母親罹患失智症8年後於2023年辭世,近來在Threads社群平台流傳他出席講座的影片,親口吐露長照驚人花費,引起共鳴。律師林智群在臉書轉分享該則影片,林智群表示,照顧失智老人的經濟負擔有多大,讓謝祖武來告訴大家。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4日
郭美懿
高雄骨科名醫吳明峯驚傳因流感引發心肌梗塞,不幸病逝,享壽62歲。吳明峯是高雄市中正脊椎骨科醫院院長,在骨科醫界頗負盛名,任職民生市立醫院骨科主任時,曾1年看診量逾6萬人,創84秒看1個病人,因超收病患、門診常開到深夜,還遭監委提案糾正主管機關。 吳明峯上週六(2/8)寒流夜卻突感身體不適住院,2/12病情惡化搶救無效,家屬忍痛決定拔管。同樣出身雄中的醫界好友不捨感慨,透露吳明峯救人無數,卻過勞把身體搞壞,「好人沒好命!」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4日
照護線上
「那是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發現時腫瘤約10公分,而且已經侵犯門靜脈。」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余俊彥醫師表示,「經過討論後,決定接受釔-90治療,從肝動脈注入釔-90微球進行體內放射治療。」 三個月後的電腦斷層影像顯示,腫瘤縮小到約4公分,於是接受手術治療。余俊彥醫師說,目前已經過4年,患者的狀況穩定,沒有復發的跡象。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4日
照護線上
60多歲的陳女士(化名)患有中度二尖瓣閉鎖不全,某天因突然喘得厲害,而被送到急診室。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紹榕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二尖瓣閉鎖不全已惡化為重度,導致急性症狀發生,故安排患者接受了二尖瓣修補手術,讓瓣膜恢復正常功能,並持續觀察。」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4日
郭美懿
肝癌已連續44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2名,主要成因來自B肝與C肝,若不理會,肝炎恐惡化為「肝硬化」,再演變為「肝癌」,形成所謂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不過即使罹患肝炎,只要定期追蹤就能及早發現肝腫瘤,並透過RFA(射頻消融術)進行治療。彰化基督教醫院4年來就收治上百位超過80歲的高齡患者,其中有位95歲阿公3度發現肝腫瘤,更是「來一顆燒一顆」抗癌成功。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4日
蔡佳伶整理
台灣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然而許多癌友在治療過程中常發生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問題,據《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顯示,約40%的癌症病患死因是營養不良,而非死於癌症本身。臨床研究更顯示,體重在6個月內下降5%以上並合併倦怠無力、厭食、嗜睡、蒼白等,醫學上稱為惡病質(Cachexia),將加速死亡。 60歲的許先生末期胰臟癌,味覺異常轉變,吃東西一律覺得很鹹,食不下嚥,體重在半年內從55公斤直線下降到38公斤。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表示,這是癌症患者常見的惡病質,透過居家醫療,每週1至2次的到宅看診,以中藥和針灸協助患者提升食慾,才有足夠的營養抗癌,味覺也慢慢恢復。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3日
蔡佳伶整理
中央氣象署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冷空氣的乾濕差異,會影響人體實際感受到的「寒意」。尤其最近迎來2025年第1波春雨,體感氣溫驟減,疾管署統計,類流感門診、急診就診人數逾18萬人次,不少人感冒或罹患流感,症狀嚴重,發燒、咳嗽、全身痠痛。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3日
照護線上
肝癌是台灣重要的健康議題,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會在較晚期才發現肝癌。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教授鄭汝汾醫師表示,當腫瘤較大、較多或侵犯重要血管時,可能無法直接進行切除或肝臟移植,必須考慮多種整合性治療,包括肝動脈栓塞、標靶治療、免疫治療、釔-90微球放射治療等。接受這些治療後,如果能夠讓腫瘤降期,患者便有機會接受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2日
蔡佳伶整理
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氣溫持續下降。許多民眾為了維持體態與燃燒卡路里,仍會進行中重度運動。然而,在冬季,隨著運動量減少及出汗量下降,該如何適當補充水分?可以喝含糖飲料嗎?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2日
NOW健康
婦科檢查是維護女性健康的重要方法,特別是針對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具有高度侵襲性的疾病,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婦產科主任温國璋醫師建議,婦科檢查包括傳統子宮頸抹片檢查、新柏氏抹片、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以及偵測腫瘤的婦科超音波檢查和CA-125腫瘤標記檢測,都是能夠揪出疾病的重要利器。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並治療,才能減少疾病對健康的威脅。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2日
NOW健康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怡文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1日
郭美懿整理
許多人喜歡用喝咖啡喚醒一天,咖啡不只具有提神功效,網路上更流傳可幫助預防糖尿病和癌症,而適量攝取黑咖啡,也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哈佛公衛學院最新研究指出,每多喝一杯「純黑咖啡」,罹患第2型糖尿病(T2D)的風險可降低10%,但咖啡若加糖,效果將大打折扣,就算是加「代糖」也一樣,若同時加糖與代糖,保護效應幾乎完全消失。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1日
癌症希望基金會/呂宜螢
剛過中午,緩步走上二樓的麗明大口大口喘著氣,一時也說不出話,似乎還有些許噁心不適感。我們詢問她需要什麼幫忙,一同前來的姊姊慧明輕輕揮手對我們說:「不用,給她一點時間,讓她自己慢慢緩過來,她可以的!沒事!」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1日
NOW健康
寒冬泡溫泉,享受之餘也別忘了健康!心臟病和高血壓患者,泡溫泉更需注意安全。不當的泡湯行為,例如長時間浸泡、水溫過高、突然起身等,都可能增加心血管負擔,甚至引發危險。建議泡湯前諮詢醫師,並遵循正確的泡湯方式,才能在放鬆身心的同時,確保健康無虞。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0日
郭美懿
今(10)日寒流減弱,各地氣溫回升,不過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西半部清晨仍可能有10~12度低溫出現;而未來一週還有2波冷空氣及鋒面報到,週三、週四也會轉為全台有雨的天氣。這波寒流威力驚人,2月份截至9日為止,全台已476人非創傷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且連續7天每日逾50人猝死,醫師提醒,「清晨5~6點」及「晚上8~9點」是最容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的危險時段,起床時務必做好保暖措施。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10日
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是國內癌症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治療,但是無基因突變的早期肺癌,術後沒有標靶藥物可以輔助治療,讓病人最擔心的就是復發。不過,目前最新的治療趨勢是術前、術後做化療、免疫療法等輔助治療,幫助降低手術復發率。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07日
郭美懿
近期流感疫情升溫,統計第4週(1/19~1/25)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6.2萬,創近10年同期最高,預估開工後1至2週還有上升趨勢。民眾搶打流感疫苗之餘,近日赴中醫門診希望增強免疫力的人數也增加,中醫師特別提供5招養生法,讓民眾在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也能夠輔以中醫調理,抵抗病毒入侵。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06日
郭美懿
女星大S(徐熙媛)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重症不幸病逝,催出民眾搶打疫苗潮,而流感疫情在春節連假結束後攀升,不少診所湧現看病人潮,更有開業多年的醫師形容,人生第1次看診看到「頭腦斷片」! 不過冬季原本就容易感冒,許多人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得了流感或小感冒、到底要不要吃抗病毒藥?對此,醫師用3口訣提醒民眾識別: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時,就可能是感染流感,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04日
數位內容部
為響應世界癌症日,國民健康署推動以人為本的癌症照護,補助全國各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提供癌友及其家屬個人化之全方位照護資源,並結合世界癌症日辦理倡議活動「健康台灣,有你有我」,呼籲社會大眾正視癌症相關議題,與癌友共同努力,攜手戰勝癌症。此活動也邀請賴清德總統出席,他在致詞中指出,「政府今年增加40億元公務讓癌症篩檢預算達到60億元以上。但行政費用遭刪減一成、凍結三成,要再跟在野黨持續溝通。」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04日
郭美懿
女星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消息傳出震驚各界。大S年紀尚輕,日本醫療也很先進,只是染上一場流感,為何短短4天就失去性命?對此,重症醫師陳信均直言,雖然年輕族群重症機率僅約1%,但若併發重症,致死率就會從原來的千分之一驟升為20%,「一旦開始出現會喘的狀況,就是一種警訊!」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04日
中時新聞網 記者陳又瑞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和家人赴日旅遊,沒想到罹患流感併發肺炎猝逝,享年48歲。彰基婦產部醫師翁銘佑周二(2/3)分享自己半年前的臉書貼文,指出不同廠牌的流感疫苗不是一樣好。 英國疫苗機構JCVI強烈建議,65歲以上不要使用保護力很差的雞蛋培養型疫苗,18至59歲高風險者、包含孕婦,則優先建議「細胞型」流感疫苗。
閱讀更多
2025年02月03日
郭美懿
以《流星花園》紅遍亞洲的女星大S徐熙媛,昨深夜網路突傳出死訊,經一夜瘋傳揣測,家屬在今(2/3)日證實,大S是在日本旅遊期間染上流感併發肺炎逝世,享年48歲。 先前日本流感大爆發,最高峰時1週因流感就醫人次達258萬,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在1月初的記者會就示警,「很多診所看到從日本剛玩回來,一驗就是A型流感!」事實上,整個東亞流行的A型流感H1N1型殺傷力很強,包括日本、中國、台灣呼吸道疫情排名第1位都是流感。 雖然許多人把流感當成一般感冒看待,但其實高危族群感染流感病毒後可能引起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腦炎或腦病變、神經症狀、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及繼發性感染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2成,千萬不能輕忽。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9日
郭美懿
惡性腫瘤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據衛福部最新數據,2022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也比2021年快轉了17秒。值得注意的是,罹癌患者年齡層不停下修,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才會生的病,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平常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與增加癌症風險有關,要防癌就要防「這10個字」!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6日
郭美懿
遺憾再也等不到父親團圓!女星林葉亭85歲的失智父親走失11天後,今天早上在士林至善路一處水田尋獲,但已成為一具冰冷遺體。年前發生此憾事令人倍覺傷感,而林葉亭曾受訪表示父親擁有高學歷、曾任高階主管,但7年前出現嚴重的疑心病,後來帶他就醫,「疑心病沒了,失智卻來了。」其實多疑、妄想、憂鬱皆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民眾應多關注家中長輩的情緒與行為變化,切勿以為只是「老化」的一種表現,及早介入對延緩失智症仍有助益。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5日
郭美懿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病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 許多人罹患糖尿病之後,不願長期服用西藥,但僅靠飲食控制又很難穩定控制血糖。其實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不過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尋求專業中醫師意見,避免適得其反。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5日
郭美懿
團圓飯桌上常出現一道「長年菜」,象徵長壽、吉祥,但過年吃長年菜不只應景討吉利,更蘊含古人的養生智慧!冬天進補是國人的飲食習慣,但天氣忽冷忽熱,最易上火,所以過年大魚大肉之際,可以多吃清熱降火的長年菜(芥菜),其他如白蘿蔔、菠菜、莧菜、紅鳳菜也都是涼性食物,在進補後或過年吃的特別豐盛時,可用來調和熱性。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5日
郭美懿
迎接春節9天年假,除了走春踏青,想必不少人已經列出追劇清單,窩在沙發上一口氣追完最夯新劇。不過許多人習慣在1天、甚至是連夜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追完所有集數,對眼睛視力造成不小負擔。眼科醫師提醒,長時間近距離觀看手機或平板內容,應每3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休息時可做「眨眼操」,閉眼2秒鐘,睜眼2秒鐘,反覆做5到10次,有助舒緩眼睛乾癢等不適症狀。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5日
郭美懿
女星林葉亭的85歲失智父親16日離家失蹤,迄今已進入第10天,卻仍未尋獲。由於搜救多日無果,消防局決定降載搜救量能,但有跡證出現仍會即刻馳援。而林葉亭在IG感謝消防隊的協助,但被指揮官問及「要搜到什麼時候」時,仍湧現「有一種要簽放棄急救的感覺」。醫師表示,這起事件不僅讓人感到揪心,更提醒家屬常忽略失智症患者迷路走失的風險,建議多留意3大迷路走失的前兆,避免憾事發生。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4日
郭美懿整理
住院的癌末病人多數都希望能在家裡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居家安寧療護能實現癌末病人最終的願望!近日有位癌末盧先生的家屬,因接受了豐原醫院居家安寧團隊的照護,讓爸爸完成心願在家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生死兩無憾,對於團隊成員不分假日、晝夜,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照護,表達滿滿感謝及感動,特別投書希望醫院表揚照護團隊的善行。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4日
林暐鈞
台灣如今高齡人口逐年變多、少子化導致年輕人比例減少的人口結構,每一人對於自己的老後安排,恐將不能再寄望於下一代,而是更多運用自身的智慧對退休有長期規劃,從數據中得知,崇尚「龍」的華人文化,去年龍年也未見出生率顯著增長,截至去年2024年11月,出生人數累積12萬2360人,整個龍年出生人數可能僅約13.4萬人,因此,為了迎接這樣的挑戰,北醫大體系推出「在宅醫療」的實踐,正在未人們的未來塑造新典範。
閱讀更多
2025年01月22日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 郭惠伶
編按:春節將至,最新的氣象預報也出爐!受東北季風影響,週五至週日(1/24~1/26)將轉濕涼,小年夜(1/27)氣溫驟降,越晚越冷,北台灣平地可能降至10度以下,週末(1/25~1/26)迎風面水氣充沛,北部、東半部及南部山區可能下雨,2000公尺以上高山也有降雪機率。 而這波冷氣團將從小年夜(1/27)一路影響到年初二(1/30),強度恐達寒流等級。雖然28日午後轉晴,但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平地最低溫更可能降到5度以下。 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指出,年長者因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身體與認知功能下降、生理機能儲備降低以及抗壓性較弱,對低溫的適應能力較差。此外,氣溫與濕度的變化也可能使原有的慢性病加劇,增加就醫頻率。提醒年長者面對氣溫變化,要特別留意呼吸系統、心血管、跌倒骨折與缺脂性皮膚炎等4大健康注意事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