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在做什麼?答案很簡單: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但你可能還在做其他事情,比如搭捷運、聽音樂或同時開著多個視窗。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多工處理(multitasking),這個名詞源於早期計算機時代,現在已普遍應用於描述人類行為。在現代,多工處理幾乎已成為一種生活哲學。
開車是多工處理的典型例子。駕駛時不僅要留意交通標誌、其他車輛和行人,現代科技的進步還使我們可以一邊開車一邊進行藍牙通話,甚至有些計程車司機在駕駛時看影片。
超速、酒駕、疲勞和分心,是導致交通事故死亡的4大因素,其中,分心與多工處理密切相關。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將電子設備帶入車內,或者將汽車作為多工處理的平台,分心的情況迅速增加,這可能是道路上造成傷害、死亡和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
邊走路邊講話,更容易跌倒
我們通常認為多工處理是同時進行兩個獨立的任務,但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我們所謂的「同時」處理,實際上是大腦有順序執行的。第2個任務的出現,會分散或消耗原本執行第1個任務的注意力,從而影響第1個任務的表現。例如,走路和說話看似簡單自動的行為,實際上也是競爭性任務。你會發現,一旦開始說話,你的步伐就會改變,更容易跌倒。
任何需要注意力處理的事情,都容易受到多工處理的干擾。舉例來說,單獨說出字母順序「ABCDE」或數數「1、2、3、4、5」,這樣的任務很簡單;但如果嘗試結合它們,比如「A1、B2、C3、D4、E5」,你會發現這變得困難,容易忘記自己進行到哪裡。
這些本是簡單的任務,一旦混合,就會顯得混亂。多工處理開始後,兩個任務的表現都會開始下降。
記性差非關記憶力,是專注度不足
多工處理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過去15至20年間,我們的工作方式發生重大變化,開始大量使用電腦和智慧手機。無數的軟體和平台爭奪著我們的注意力,使得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切換任務。
研究顯示,多工處理實際上會導致生產力下降,這與多數人認為多工處理可以提高效率的看法相反。你可能認為透過多工處理可以完成更多事情,但事實上,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跳轉於不同任務之間。
研究發現,要在辦公室提高生產力的最佳方式,是專注於單一任務:例如專心發送一份備忘錄、撰寫一封電子郵件或完成一項工作,然後短暫休息再繼續。避免來回切換任務,以免造成混亂和困惑,這種「我在哪裡?」的切換成本,會極大地影響效率。
注意力是一個重要且基本的認知功能,許多高等認知功能都需要注意力作為基礎。舉例來說,要記住某件事情,首先必須集中注意力於該事件,這樣才能將其「記錄」到大腦中,進而進行儲存和提取,形成記憶。
因此,記性不好有時不是記憶力問題,而是最初的注意力不足。注意力或信息處理速度在20至30歲達到頂峰,此後隨著年齡增長幾乎呈直線下降。隨著年齡增長,更加容易分心,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也相對縮短。因此,進入老年後,若仍堅持多工處理的習慣,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熟齡後,盡量避免「一心二用」
與注意力或多工處理緊密相關的一個重要大腦區域是前額葉。在地球上,僅有哺乳類擁有大腦額葉皮質,但面積都非常小,只有人類的腦部才有整面的額葉皮質。其中前額葉扮演著重要的控制中心角色,負責情緒調節、控制,以及組織、規劃、執行和解決問題的功能。
當某些活動變成習慣或自動化時,它們對注意力的依賴就會降低,因此很多日常熟悉的事務幾乎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然而,面對新的事物、新的活動或新的環境時,需要額外的注意力,這時前額葉皮質就需要處理這些新奇的訊息。
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你總是處於一個完全常規的環境中,就不會壓迫負責多工處理的大腦區域。但當你加入新的活動——比如一邊走路一邊說話,或一邊開車一邊講話——就必須集中精力,動用前額葉執行注意力網絡。
額葉是大腦中成熟最慢但退化最早的區域,從中年開始其功能便逐漸衰退。前額葉症候群是失智症發展的重要早期警示,如果出現這一症狀,則表示大腦正在逐步衰退和老化。因此,一旦步入中老年,應盡量避免多工處理,如開車或走路時講電話,或在思考問題時過馬路、下陡峭的樓梯或使用電動工具。
此外,長期的多工處理不僅會消耗我們的精力,還會產生壓力,尤其在時間壓力下可能會增加皮質醇(壓力激素)的分泌,長時間持續可能導致疲勞或精神空虛。盡量避免「一腦二用」,保持專注力,聚焦在當下該做的事情,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也是維護大腦健康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