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奇名將「撞球之子」楊清順45歲肺癌病逝!醫籲「1檢查」揪病灶:早期發現存活率9成

tCol 2023年12月07日

郭美懿

台灣傳奇名將「撞球之子」楊清順45歲肺癌病逝!醫籲「1檢查」揪病灶:早期發現存活率9成

台灣花式撞球名將「撞球之子」楊清順昨(12/7)驚傳肺癌病逝,享年45歲,消息傳出後震驚撞球界。楊清順13歲開始打球,18歲拿下日本花市撞球錦標賽冠軍,成為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據悉,楊清順去年中發現肺部有腫瘤,由於位置包覆血管無法動刀,只能採取保守治療。今年中病情一度好轉,不料仍在昨天早上病逝。肺癌連續19年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早期幾乎沒有症狀,一半以上的患者發現時都已是晚期。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每年應至少照一次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早期肺癌存活率仍可達9成。

閱讀更多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有利手術治療

tCol 2023年12月01日

NOW健康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有利手術治療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可使用,有望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機會;就算無法手術,亦可延長存活期,為患者帶來長期疾病控制、甚至治癒的希望。

閱讀更多

癌症腫瘤進展多變複雜!中醫分階段治療朝向不復發體質

tCol 2023年11月24日

NOW健康

癌症腫瘤進展多變複雜!中醫分階段治療朝向不復發體質

許多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有助抑制惡性腫瘤生長或轉移,目前不少大醫院採用中西醫合併療程,幫助癌症患者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讓中醫介入輔助癌症治療,以中醫藥做症狀療法、營養療法,提升患者自體免疫力,並降低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

閱讀更多

58歲「漫畫才子」蕭言中大腸癌逝!曾曝「日夜顛倒、暴飲暴食」…醫嘆:防腸癌要遠離這些事

tCol 2023年11月21日

郭美懿

58歲「漫畫才子」蕭言中大腸癌逝!曾曝「日夜顛倒、暴飲暴食」…醫嘆:防腸癌要遠離這些事

以《笨賊一籮筐》、《童話短路》聞名的漫畫家蕭言中,罹患大腸癌4年,儘管已度過當初醫師預測的2年存活期,但仍於日前不幸病逝,享年58歲。蕭言中2019年7月發現罹患大腸癌,當時已是第4期,據悉他過去作息日夜顛倒,飲食型態也不佳,還常暴飲暴食,而這些都是大腸癌的高風險因子。醫師呼籲,大腸癌是典型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的癌症,要預防腸癌上身,一定要遠離這些事!

閱讀更多

沒吃火龍果卻解出粉紅尿,是「膀胱癌」警訊!醫揪5症狀儘速就醫:血尿「不會痛」也要注意

tCol 2023年10月20日

癌症希望基金會

沒吃火龍果卻解出粉紅尿,是「膀胱癌」警訊!醫揪5症狀儘速就醫:血尿「不會痛」也要注意

在台灣,每年約2,400人罹患膀胱癌,雖然不在十大癌症排名之列,卻造成1,000多人喪命,是國人的健康殺手之一。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痛血尿,沒有吃紅色火龍果卻解出像西瓜汁的粉紅尿,可能是膀胱發出的警訊,應盡速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術後10年仍可能復發!乳癌復發轉移有對策

tCol 2023年09月26日

照護線上

術後10年仍可能復發!乳癌復發轉移有對策

「醫師,我的胸口最近都會痛。」80歲的王女士指著胸骨說。王女士是在10多年前發現乳癌,並接受手術切除,確認是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於是接受抗荷爾蒙治療,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閱讀更多

確診新冠、罹癌化療後,吃人蔘黃耆「提升免疫力」?中醫師揭迷思:當心「盲補」越補越大洞

tCol 2023年09月23日

高醫中醫部/陳忠淵醫師

確診新冠、罹癌化療後,吃人蔘黃耆「提升免疫力」?中醫師揭迷思:當心「盲補」越補越大洞

在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期,未經中醫師辨證就胡亂使用補養類藥物提升免疫小心「越補越大洞」。這也難怪有很多醫師會呼籲癌症患者不要亂接觸當歸、人參,因為這些藥物的使用需要中醫專業確認體質的偏性才會合拍,尤其是抗癌過程陰陽早已失衡的患者更應慎之。

閱讀更多

乳癌裡的最惡性殺手!三寶媽悲「我做錯什麼?」新療法可延2倍存活期,盼健保加速給付

tCol 2023年09月21日

郭美懿

乳癌裡的最惡性殺手!三寶媽悲「我做錯什麼?」新療法可延2倍存活期,盼健保加速給付

三陰性乳癌缺乏治療標的,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治療,更使得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選擇少,存活期也較其他類型的乳癌來的更短。所幸經歷近20年空窗,三陰性乳癌終於找到標靶,能精準鎖定癌細胞,作用如同散彈槍一般,釋放強效毒殺藥物攻擊鎖定的目標,發射出的散彈槍彈藥會連帶攻擊周邊癌細胞,為病友帶來精準治療的益處。

閱讀更多

喉嚨卡卡吃不下,他爆瘦拖半年竟「食道癌末期」!醫示警2高危族群:出現7症狀要當心

tCol 2023年09月12日

郭美懿

喉嚨卡卡吃不下,他爆瘦拖半年竟「食道癌末期」!醫示警2高危族群:出現7症狀要當心

58歲的蔡先生長期菸酒不離身,去年底整個人爆瘦,也出現吃不太下食物、喉嚨卡卡的症狀,甚至連口水都吞不太下去。但由於工作忙碌,蔡先生遲未就醫,直到今年6月檢查已是食道癌末期,日前更引發食道破裂,縱隔腔感染,一度命危。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王棋新表示,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是食道癌最典型症狀,抽菸、喝酒等高危險族群一旦有這些症狀,片刻不得拖延!

閱讀更多

乳癌年輕化,好發年齡比歐美提早10歲!注意3症狀,莫輕忽男性罹患機率

tCol 2023年09月01日

鄭明輝

乳癌年輕化,好發年齡比歐美提早10歲!注意3症狀,莫輕忽男性罹患機率

根據罹癌年齡層的調查統計,台灣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已下修至40〜50歲,而美國罹患乳癌的高峰期則是在50〜60歲,台灣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比美國提早了10歲之多!

閱讀更多

女性罹癌第一名,90%「乳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甚至「無感」!醫師:符合3條件一定要定期篩檢

tCol 2023年08月18日

鄭明輝

女性罹癌第一名,90%「乳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甚至「無感」!醫師:符合3條件一定要定期篩檢

乳癌近幾年一路攀升成為世界癌症之冠,在台灣更是女性確診人數最多的癌症,飆長的速度看似匪夷所思,其實和生活習慣、環境污染、慢性病都有複雜的交互關係。過去多數人認為乳房比較豐滿、肥胖的女性才會罹患乳癌,或是認為有家族病史、遺傳基因才是乳癌的高風險群,然而根據臨床研究統計:90%以上的乳癌患者並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身材纖瘦、年紀輕的乳癌患者也不在少數,傳統的刻板印象已被推翻。

閱讀更多

壯男常腹痛竟是腸癌四期!他打破「癌末」迷思抗癌10年

tCol 2023年07月26日

聯合新聞網 記者趙容萱

壯男常腹痛竟是腸癌四期!他打破「癌末」迷思抗癌10年

南投縣53歲邱姓男子10年前正值壯年,偶有腹痛吃吃腸胃藥,不以為意,沒想到一次大便出血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才知是大腸癌第四期,且有6處癌轉移,他為了家庭、孩子,選擇信任醫師,成為抗癌鬥士,打破「癌末」迷思,近期回診,身上沒有癌細胞。

閱讀更多

一首《學貓叫》紅遍三地,31歲網紅甲狀腺癌晚期…初期零徵兆,吞嚥卡卡、沙啞5症狀要當心

tCol 2023年07月25日

癌症希望基金會

一首《學貓叫》紅遍三地,31歲網紅甲狀腺癌晚期…初期零徵兆,吞嚥卡卡、沙啞5症狀要當心

今周刊編按:擁有眾多粉絲的中國網紅歌手馮提莫驚傳罹患晚期甲狀腺癌,消失螢光幕半年後在微博發文,表示自己罹患「甲狀腺癌」,所幸已經做完手術也非常成功,嗓子在她努力練習下恢復差不多。 馮提莫發文表示,生病,癌症對她來說都不怕,「只要人還在,都不是大事兒」。但是當術後很長一段時間說不了話,無論如何都唱不了歌,這才是我最崩潰的事情,感覺天都塌下來了。但是也很感謝老天的提醒和自己的毅力,現在恢復了嗓子。 據了解,演藝圈名人像是歌手方季惟、主持人李明依等人皆曾被診斷甲狀腺癌,而南韓電影《寄生上流》演員朴素丹2021年也被診斷罹患「甲狀腺乳突癌」而全面停工。 甲狀腺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中以女性為佔多數,大部分是良性腫瘤,甲狀腺癌佔甲狀腺腫瘤不到5%比率,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為女性第四大癌症。 醫師提醒,甲狀腺癌初期幾乎零症狀,當病人覺得喉嚨吞嚥時有「卡卡」異物感、原本比較尖銳清脆的聲音變得沙啞時,都已是中晚期。因此也建議,可在30歲開始為自己每年安排一次頸部超音波檢查,只要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都很好,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可達90~95%。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卵巢癌是沉默殺手,一堆人確診已轉移!醫師:出現5症狀不注意,恐剩數月生命

tCol 2023年07月20日

NOW健康

10大癌症殺手》卵巢癌是沉默殺手,一堆人確診已轉移!醫師:出現5症狀不注意,恐剩數月生命

今周刊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觀察到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 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卵巢癌;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卵巢癌。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卵巢癌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 卵巢癌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 (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閱讀更多

台灣每4分19秒就一人罹癌!臺大癌醫院長楊志新:癌不是單一病症,個人化精準治療掌握先機

tCol 2023年07月19日

郭美懿

台灣每4分19秒就一人罹癌!臺大癌醫院長楊志新:癌不是單一病症,個人化精準治療掌握先機

台灣癌症發生率在全球排名第十位,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41年,其中肺癌堪稱頭號殺手,致死率已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每年有超過1萬人死於肺癌,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也都是肺癌。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反覆「胃食道逆流」當心是食道癌警訊!醫師:出現胸悶、喉嚨卡卡...6症狀別輕忽

tCol 2023年07月18日

林芷揚

10大癌症殺手》反覆「胃食道逆流」當心是食道癌警訊!醫師:出現胸悶、喉嚨卡卡...6症狀別輕忽

編按: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668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男性更比女性多出3倍的罹病風險,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9位。 因食道癌離世名人不在少數,如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2018年因食道癌逝世,享年54歲;另外如曾獲金馬影帝的中國演員涂們、本土資深藝人安迪也都是因食道癌離世。有醫師表示,「食道癌大多與飲食有關」,如吸菸、嚼檳榔、重度飲酒、愛吃醃漬食物及愛喝滾燙熱茶熱湯等習慣,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而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也容易引發食道病變。 (原文刊載於2020/4/13,更新時間為2023/7/18)

閱讀更多

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不適!甲狀腺癌警訊與治療,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tCol 2023年07月17日

照護線上

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不適!甲狀腺癌警訊與治療,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醫師,我的脖子有摸到一顆硬硬的東西。」28歲的林小姐指著頸部左側說。 「會痛嗎?」醫師問。 「不會。」林小姐搖搖頭。

閱讀更多

生活中充滿毒?她罹乳癌2期「體內塑化劑誇張超標160倍」!醫揭7秘招防毒保命:少用沐浴乳

tCol 2023年07月16日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

生活中充滿毒?她罹乳癌2期「體內塑化劑誇張超標160倍」!醫揭7秘招防毒保命:少用沐浴乳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 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閱讀更多

淋巴癌癌細胞會在身體各處亂跑、轉移!台大醫:出現5症狀快就醫

tCol 2023年07月13日

林暐鈞

淋巴癌癌細胞會在身體各處亂跑、轉移!台大醫:出現5症狀快就醫

現代華陀開講!讓你裝備許多重要知識,鼓起勇氣面對最複雜的癌症。由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台北經營管理研究所主辦的《最複雜的癌症-淋巴癌的防治》講座,邀請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柯博升於7/11在台北商業大學開講,開始前全場擊滿21下掌聲,意味著熱烈歡迎每一個到場的人,一同對抗淋巴癌。

閱讀更多

肺癌4期的她,仍寬恕面對:好不容易能分擔家計,結果罹癌好不甘心,不想放棄,身邊的人需要我

tCol 2023年07月12日

商沛宇

肺癌4期的她,仍寬恕面對:好不容易能分擔家計,結果罹癌好不甘心,不想放棄,身邊的人需要我

妮芙是我到癌症醫院工作後,接觸到的第一位年輕病友,也是我和門診個案管理師合作的開端。 個管師將妮芙轉介給我時,告訴我,大學剛畢業的妮芙幾個月前因為久咳不癒就醫,被診斷為肺癌第四期,最近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需要緊急住院動手術。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晚期!注意8症狀,醫師:6族群每年應健檢至少1次

tCol 2023年07月11日

趙閎毅

10大癌症殺手》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晚期!注意8症狀,醫師:6族群每年應健檢至少1次

據衛福部111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胰臟癌死亡人數 2,769 人,較110年上升4.1%,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1.9人,也比上一年度上升4.8%。若與 101 年比較,短短10年間,胰臟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 67.1%及 66.8%,順位由第9位上升至第7位。 胰臟癌有「沉默的隱形殺手」之稱,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自身難以覺察異常,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資深藝人巴戈於2021年9月罹患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隔年2月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從發現到癌逝僅短短半年。這幾年不少名人死於胰臟癌,包括前駐泰國大使李應元、國民黨議員唐慧琳、金鐘最佳男配角張國棟、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等人,都因胰臟癌病逝。

閱讀更多

B型肝炎恐爆肝、易致癌!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解析,胃腸肝膽科專家圖文懶人包

tCol 2023年07月11日

照護線上

B型肝炎恐爆肝、易致癌!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解析,胃腸肝膽科專家圖文懶人包

「B型肝炎的治療已進步很多,可以有效降低病毒量,避免急性肝炎發作。」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范泉山醫師指出,「有好幾位B型肝炎患者,病情本來控制得相當穩定,但是因為COVID-19疫情,而沒有回診,在中斷治療後就出現腹痛、黃疸、茶色尿,抽血檢查發現是猛爆性肝炎,差點丟掉性命,相當的慘烈。」

閱讀更多

李玟抑鬱成疾…半年前罹癌瞞老母手術,富商尪沒陪伴還去旅遊!乳癌早期不致命「看清8徵兆」

tCol 2023年07月07日

胡肇芳 整理

李玟抑鬱成疾…半年前罹癌瞞老母手術,富商尪沒陪伴還去旅遊!乳癌早期不致命「看清8徵兆」

樂壇天后李玟7月2日輕生送醫,搶救3天於5日過世,享年48歲,家人也發出聲明證實。據了解,李玟在達醫院已呈現「腦死狀態」,被醫生宣判腦死難以救回,不過港媒報導,高齡86歲的母親除了要醫生持續搶救以外,中醫出身的她親自幫女兒針灸頭部,無奈仍回天乏術。 有知情人士透露,李玟不只患有憂鬱症,半年前也傳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媽媽擔心,她隱瞞病情獨自一人到醫院開刀,當時富商夫Bruce竟不在身邊陪伴。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陳昇罹口腔癌留「恐怖後遺症」!不只菸酒、吃檳榔…蛀牙、戴假牙也要當心

tCol 2023年07月06日

翁申霖、呂嘉薰

10大癌症殺手》陳昇罹口腔癌留「恐怖後遺症」!不只菸酒、吃檳榔…蛀牙、戴假牙也要當心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8277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口腔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6位,死亡人數為3479人。64歲「不老頑童」歌王陳昇更於2020年罹患原發性口腔癌,臨時取消當年度誇年演唱會,透露當時一度交代後事,整整差鼻胃管躺15天,舌頭1/3麻木還會流口水。 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千位民眾罹患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當口腔出現久未癒合的傷口、吞嚥困難、頭頸部有腫塊等徵兆,應警覺是否為口腔癌,尤其習慣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人,更是口腔癌的高危險群;此外,連蛀牙、配戴假牙、牙齒過尖……都可能導致口腔內細胞突變,倘若不幸「中鏢」,就得尋求口腔顎面外科協助診治。 目前政府已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根據統計,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每440名參加者中即有1名為口腔癌,而其中口腔癌早期個案可有8成的五年存活率,且僅需小型手術,不會造成臉部變形。 (原文刊載於2020/11/18,更新時間為2023/7/6)

閱讀更多

就愛「這款」早餐,連吃20年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醫揭養出癌症11大因素

tCol 2023年07月04日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

就愛「這款」早餐,連吃20年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醫揭養出癌症11大因素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 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1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tCol 2023年07月04日

鄭閔聲

10大癌症殺手》攝護腺癌遲早成男性癌症第1名!泌尿權威邱文祥:50歲後必做一件事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前列腺(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死亡率則同樣位居第五位,長期觀察排名更有往前趨勢,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則加約20倍,並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近年不少名人飽受攝護腺癌之苦,包括藝人余天、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衛教專家潘懷宗、以及作家李家同等;而太電前董事長孫道存更在2021年因攝護腺癌惡化離世。 攝護腺癌是個進展緩慢的癌症,早期沒有症狀,許多患者在發現攝護腺癌時,常常已經進入晚期,甚至轉移到骨頭、肺臟、肝臟、腎上腺等處,會出現骨頭轉移、內臟轉移的,屬於進展較快速、惡性度較高的高風險攝護腺癌。 想要早期發現攝護腺癌,新光醫院董事、亞洲泌尿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有一種很好的血液腫瘤標記「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固定抽血檢驗,當PSA異常升高,下一步就是要進行攝護腺切片,因為第一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可達95%,如果早期發現,就不必擔心會死於攝護腺癌。 (原文刊載於2021/3/10,更新時間為2023/7/4)

閱讀更多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tCol 2023年07月03日

郭美懿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19年,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當時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2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 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上路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1.1%,減少近7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朱芯儀切除乳房「癌細胞清乾淨」!台大名醫揭「贏得十倍存活率的乳癌真相」

tCol 2023年06月29日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黃亞琪主筆

10大癌症殺手》朱芯儀切除乳房「癌細胞清乾淨」!台大名醫揭「贏得十倍存活率的乳癌真相」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病人,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癌。包含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都因乳癌而離世。 儘管乳癌致命,但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治癒機率,若透過正規治療,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個案高達95%以上,第2~4期也分別可達89%、70%與21%。國健署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許多病例還不到40歲就得到乳癌,如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的37歲女星朱芯儀,也在去年3月宣布罹患乳癌2至3期,歷經一整年的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 朱芯儀說,她在2021年11月發現兩邊胸部大小不一,洗澡時自我檢查又摸到「一顆東西」,因此趕緊安排檢查,確認罹患乳癌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 她勇敢抗癌,除了完成化療,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朱芯儀曾在臉書上寫下長文,提到自己開刀後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但經歷了多麼艱辛的一役,我的命救回來了!」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 (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6/29)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tCol 2023年06月28日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 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 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 (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遠離胰臟癌救星來了?國衛院研發癌王零毒性抗體,提昇實驗鼠的生活力並延長壽命

tCol 2023年06月26日

國家衛生研究院

遠離胰臟癌救星來了?國衛院研發癌王零毒性抗體,提昇實驗鼠的生活力並延長壽命

編按:遠離胰臟癌救星來了!有癌王之稱的胰腺癌,位列2022年十大癌症死因第7名,罹癌初期往往沒有病症,確診時大多已末期,5年存活率僅3%,因此這可怕的沉默殺手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在癌症治療的研究重點項目。如今,癌王「胰臟癌」治療露出新曙光,癌症研究所黃智興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與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生藥所徐祖安研究員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針對eHSP90a的人源化抗體,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能有效壓制腫瘤的生長,並改善腫瘤發展中導致的惡病質,提昇實驗鼠的生活力並延長壽命。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中年後3度罹肝癌,他最後成功根治、活到近80歲!名醫曝:他做到這件事,顯見對生命的珍惜

tCol 2023年06月21日

楊培銘

10大癌症殺手》中年後3度罹肝癌,他最後成功根治、活到近80歲!名醫曝:他做到這件事,顯見對生命的珍惜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982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肝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81人。而不少名人,包括資深音樂人林秋離、藝人蔡頭、香港演員吳孟達、作家金庸、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等,都是因為肝癌離世。 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許多病患是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 「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 (原文刊載於2022/3/11,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第1位「肺癌」,醫療費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這件事」不能少

tCol 2023年06月20日

李易紓、郭美懿

10大癌症殺手第1位「肺癌」,醫療費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這件事」不能少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 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 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 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 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 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 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 (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tCol 2023年06月19日

陳晉興

10大癌症殺手》生有2子卻罹肺癌4期,妻子盼他看到小孩長大!名醫嘆沒做1件事:他恐半年內離世

編按:衛福部統計處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中又以肺癌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儼然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從1990年後,台灣的吸菸比率年年下降(32%降到14%),肺癌發生率卻是年年上升(每10萬人口17人升高到35人)。這顯示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死亡率雖高,但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也能提高,罹患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第2期降至59.2%,第4期更只剩下12.6%,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 尤其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國健署表示,LDCT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CT影像型態特徵,來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 《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時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二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 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短短半年就揪出160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4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0.1%,減少近8個百分點,對於4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原文刊載於2022/3/10,更新時間為2023/6/19)

閱讀更多

嘔吐腹痛食慾差…以為腸胃病卻是「隱藏版癌王」!膽道癌6成發現已晚期,常見症狀有哪些?

tCol 2023年06月16日

癌症希望基金會

嘔吐腹痛食慾差…以為腸胃病卻是「隱藏版癌王」!膽道癌6成發現已晚期,常見症狀有哪些?

膽道癌一種無聲、危險、默默生長的癌症,包括膽管癌和膽囊癌。每年全台有超過2000人被確診,但6成以上的膽道癌病人發現時卻都已是晚期,無法手術!喝酒、膽結石、膽發炎、肝炎、糖尿病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罹患膽道癌的風險,如果有長期腹痛、噁心、黃疸、發燒等症狀,千萬別以為只是單純的腸胃毛病,建議儘快到醫院檢查。

閱讀更多

肺癌蟬聯頭號殺手19年,肺腺癌占7成!胸腔外科名醫「圖解」抗癌攻略:手術後輔助治療防復發

tCol 2023年06月16日

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蟬聯頭號殺手19年,肺腺癌占7成!胸腔外科名醫「圖解」抗癌攻略:手術後輔助治療防復發

根據衛福部2023年所公布的資料顯示,肺癌已連續19年高居癌症死亡第一位,成為國人的致命殺手。肺癌當中,以肺腺癌發生率最高,而最常見的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所致。 肺癌越早期發現,手術切除範圍越小,生活品質愈佳,長期存活率也愈高,研究發現,EGFR 肺腺癌病人,手術後使用輔助性藥物治療,特別是口服TKI標靶藥物,可有效降低復發率,預防腦部轉移。 想知道肺癌如何早期發現? 如何開刀? 如何預防復發嗎? 快來看林口長庚胸腔外科趙盈凱醫師的最新臨床治療經驗分享,好好保護自己的肺!

閱讀更多

不菸不酒不煮飯,30歲護理師竟得肺腺癌!偶爾咳嗽頭痛才做檢查:「多花8千元救自己一命」

tCol 2023年06月13日

胡肇芳 整理

不菸不酒不煮飯,30歲護理師竟得肺腺癌!偶爾咳嗽頭痛才做檢查:「多花8千元救自己一命」

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但其實只要透過早期篩檢,就能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才被網友票選為「全台最正護理師」之一的正妹護理師雅薇,驚傳罹患肺癌,她在IG透露,自己不菸不酒且家族沒有人罹患肺癌,「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 雅薇表示,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呼籲,該自費的就花下去,好好對待自己。 衛福部自2022年7月1起,即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肺癌免費篩檢、肺腺癌免費篩檢),提供肺癌、肺腺癌等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讓台灣成為全球第1個針對具肺癌、肺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肺腺癌篩檢)的國家。

閱讀更多

1滴血檢測肺癌5年內復發率!中山醫大開發預測模組,為早期癌症病患爭取預防及治療機會

tCol 2023年06月13日

郭美懿

1滴血檢測肺癌5年內復發率!中山醫大開發預測模組,為早期癌症病患爭取預防及治療機會

衛福部統計處昨(6/12)日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癌症已連續41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又以「肺癌」穩坐第1,全台每年有逾1萬人死於肺癌,因此及早發現治療至關重要。對此,中山醫大副校長張基晟率團隊鑑定出可預測病人復發的血漿蛋白組合,未來患者只需在開刀時提供1c.c.血液,便能得知5年內復發機率,能提早預防治療。

閱讀更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癌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tCol 2023年06月12日

郭美懿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癌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死亡人數較2021年增2萬4,266人,年增13.9%。而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次為心臟疾病,新冠肺炎則首度入榜,並由上一年度的19名躍升為第3名。

閱讀更多

癌症治療新選擇!斥資45億台灣首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開幕,今起開放民眾預約門診

tCol 2023年06月09日

趙閎毅

癌症治療新選擇!斥資45億台灣首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開幕,今起開放民眾預約門診

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共同籌設,斥資新台幣45億元,由臺北榮總籌劃設立我國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於2023年5月15日上午舉行開幕儀式,以高能量放射線破壞惡性腫瘤的DNA,象徵我國癌症放射治療進入嶄新紀元,重粒子將成為未來治癌新利器,提供國人多一項治療選擇。

閱讀更多

女性40歲以上,易罹乳癌!維持4種良好生活習慣,就能遠離癌症

tCol 2023年05月26日

NOW健康

女性40歲以上,易罹乳癌!維持4種良好生活習慣,就能遠離癌症

根據衛福部2022年的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癌,發生在乳腺管,約占乳癌的90%。民眾面對癌症治療通常會先想到由外科手術、化學療法與放射線治療著手,但治療後仍有復發或轉移的危險性,且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引發身體不適的副作用,因此辯證論治的中醫療法逐漸成為抗癌新趨勢。

閱讀更多

台灣每2人就1人罹「幽門桿菌」恐引發胃癌!胃痛、腹脹…這些症狀要當心,5招降低感染率

tCol 2023年05月24日

郭美懿

台灣每2人就1人罹「幽門桿菌」恐引發胃癌!胃痛、腹脹…這些症狀要當心,5招降低感染率

上班族張小姐長期有胃痛、腹脹、噁心等症狀,本來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及生活緊張,但就醫檢查後卻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導致慢性胃發炎,出現胃淋巴瘤前期病癥。幸好使用三合一制酸劑與抗生素2周後,成功根除幽門氏桿菌,胃部逐漸恢復正常,只需要1年後再追蹤。

閱讀更多

他要求醫師絕不能告知父親罹癌!父親:我知道我兒子對我很孝順,我也就配合你們演戲

tCol 2023年05月23日

賴俊佑

他要求醫師絕不能告知父親罹癌!父親:我知道我兒子對我很孝順,我也就配合你們演戲

「我知道我兒子對我很孝順,不忍心讓我知道,我也就配合你們演一場戲。」阿輝伯默默地說著。 明伯上個月被診斷為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多發性骨頭及內臟轉移。 一開始是骨科會診。明伯因為全身骨頭痛到難以行走,被急診收治骨科。骨科抽血,才意外發現攝護腺抗原指數(PSA)1數值,竟高達近一萬。 當天,我趕著晚上回總院看門診。本來專科護理師幫我安排隔週,等我回鄉下後,再做切片檢查,不過考量到阿伯的身體狀況,實在是不適合再拖一個禮拜,我拜託我們醫療團隊在下午門診後,立即幫我安排。

閱讀更多

85歲作家李家同罹攝護腺癌,因病得福「太太對我更好」!醫:早期幾乎無感,出現6症狀就要注意

tCol 2023年05月12日

數位內容部

85歲作家李家同罹攝護腺癌,因病得福「太太對我更好」!醫:早期幾乎無感,出現6症狀就要注意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知名作家李家同週四(5/11)在臉書發文表示,日前做了攝護腺切片檢查,結果確定罹患攝護腺癌。李家同說,至於癌細胞是否已經擴散,要看以後的檢查才知道,「我猜我的癌症還沒有太嚴重的擴散,理由是我還在若無其事地打網球。如果是癌末,大概打不成網球吧。」

閱讀更多

大腸癌常被稱「沉默殺手」!不過只要養成4個好習慣,就能降低罹患癌症風險

tCol 2023年05月09日

NOW健康

大腸癌常被稱「沉默殺手」!不過只要養成4個好習慣,就能降低罹患癌症風險

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罹患大腸癌,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曾連續15年蟬聯我國「10大癌症」之首,偏偏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導致患者常在感到明顯不適時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因此大腸癌可說是「預防勝於治療」。《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預防大腸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四個預防大腸癌好習慣。 「健康飲食」是預防大腸癌重點 「定期篩檢」可及早發現並治療。

閱讀更多

臉色白、走路喘久咳竟是急性血癌!醫:出現4大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

tCol 2023年05月05日

NOW健康

臉色白、走路喘久咳竟是急性血癌!醫:出現4大症狀,要及早就醫檢查

有位50歲男子在確診後開始有臉色蒼白、走路喘以及久咳等症狀,以為是長新冠,因血球數值異常,發現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表示,如發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無碰撞卻有瘀血、骨骼疼痛等4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表示,過去兩、三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病患有此症狀乃是造血功能異常所致,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卵巢長2顆腫瘤啟示:當你倒了工作很快被取代,世界如常運行,好好愛自己為了真正愛你的人

tCol 2023年04月27日

陳珮甄 Selena

卵巢長2顆腫瘤啟示:當你倒了工作很快被取代,世界如常運行,好好愛自己為了真正愛你的人

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掛念著別人好不好,例如,擔心爸媽感冒好了沒、到底該怎麼舒緩孩子鼻子過敏的症狀……每天忙著照顧別人、回應外界需求的同時,有沒有也花上同等的精神、氣力,好好關注自己?我就是那個沒有做到的人。

閱讀更多

抗癌的秘訣相當簡單!只要這樣吃「3大類全食物」就好了

tCol 2023年04月17日

李偉文

抗癌的秘訣相當簡單!只要這樣吃「3大類全食物」就好了

食物浪費是近年國際上很夯的議題,除了產地和賣場就被丟掉的食物外,臺灣丟棄的廚餘中,百分之九十是菜葉、果皮等尚未烹煮的生廚餘,這些我們不習慣吃、被扔棄的皮與葉子、根、莖,大部分比煮食部分含有更高的營養價值呢!

閱讀更多

日本味噌湯很養生?竟易害胃癌,「喝越多風險越高!」6種食物是高鹽陷阱:比吸菸更傷身

tCol 2023年04月07日

中時新聞網 施春美

日本味噌湯很養生?竟易害胃癌,「喝越多風險越高!」6種食物是高鹽陷阱:比吸菸更傷身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飲食與癌症發生率密切相關,醫師表示,包括胃癌、大腸癌等6種癌症都是吃出來的;毒物專家表示,日本與韓國因分別愛吃味噌、泡菜而是胃癌大國,研究發現,味噌湯喝越多,胃癌風險越高,因鹽分含量高,而高鹽食物會傷害胃黏膜,增加罹癌風險。

閱讀更多

71歲音樂家坂本龍一辭世!對抗咽喉癌6年,卻又罹直腸癌4期…醫勸多吃2食物,遠罹癌細胞

tCol 2023年04月02日

郭美懿

71歲音樂家坂本龍一辭世!對抗咽喉癌6年,卻又罹直腸癌4期…醫勸多吃2食物,遠罹癌細胞

20230402編按: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今(4/2)日驚傳已在3月28日癌逝,享壽71歲。他曾於2014年罹患咽喉癌,抗癌6年病情緩解,但2020年又罹患直腸癌,當時他透過臉書與官網宣布此一消息,表示將會「與癌共生」,依舊會持續音樂創作。未料抗癌多年,坂本龍一仍不敵病魔,留下《末代皇帝》、《遮蔽的天空》 、《小活佛》和《神鬼獵人》等知名作品傳世。 坂本龍一以電影配樂享譽國際,尤以日本導演大島渚作品《俘虜》及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 Bertolucci)作品《末代皇帝》兩部電影的配樂廣為人知,更憑後者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 他2014年罹患咽喉癌,治療後病情緩解,但2020年再被診斷出直腸癌第4期,當時他仍表示將持續創作,2022年12月更以預錄方式舉辦線上鋼琴演奏會。他為演奏會受訪時曾說,自己已無體力進行現場演奏會,「大家以這個形式看我的演奏,有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沒想到一語成讖。 而坂本龍一的死訊被證實後,官網也發出聲明,指出「在2020年6月發現癌症後,坂本先生持續治療,只要身體狀況許可,也一直在家中工作室進行創作。他直到最後都與音樂共存。」 大腸直腸癌是日本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女性則僅次於乳癌,在台灣也有同樣情形,國人大腸癌發生率更是高居世界之冠!究竟要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呢? (原文刊載於2023/3/7,更新時間為2023/4/2)

閱讀更多

好想贏韓國!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輸日、韓…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籲:應提高醫療保健支出

tCol 2023年03月30日

郭美懿

好想贏韓國!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輸日、韓…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籲:應提高醫療保健支出

台灣以便宜健保與良好的醫療服務聞名全球,但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總額比例卻落後日、韓,也因健保給付不足,影響所有新藥和新科技引進,將不利整體醫療發展。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應提高醫療保健支出佔比,這不只是為了讓醫療機構永續經營,也與國民健康與本土生技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