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5日
川原卓巳(Kawahara Takumi)
生活愈認真的人,愈容易掉入來自他人的「期望詛咒」。他人的期望通常都是善意的,希望你成為更好的人、認同你的能力所以對你有很高的期待,這也是很多人認為不能辜負別人的心意的主因。但是,如果你覺得疲憊,請停下來。就像前面說的那句話「你才是最重要的」。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1日
朱姵慈
遠赴北歐五國,橫跨北大西洋,踏上美國黃石公園的那刻,退休教授張介能對著死去妻子的遺物說:「這是妳最想看到的日全蝕,我們終於一起來了。」 張介能的每張留影紀念,花布側背包從不離身,因為這是愛妻留下的遺物,它看遍全世界最美的風景,卻也在7年前目睹了一場,震驚社會的隨機殺人事件。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17日
李易紓
金馬影帝陳松勇(勇伯)周五(12/17)病逝林口長庚醫院安寧病房,享壽80歲。他是在一個多月前身體不適住院治療,原本醫師評估洗腎仍可維持生命,但陳松勇決定要讓自己「好好走」,臨走前意識清楚。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02日
陳志金
家屬同意DNR的隔天,突然又反悔了,只因為律師告訴他們,簽了DNR就等於「放棄急救」,未來要提告醫師或醫院,就會非常不利。即使我向他們解釋難以避免的急救結果,他們依然堅持,還放話「到時候你們就看著辦!」......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12日
翁申霖
我國前駐泰代表李應元近半年以來受難纏的癌症—「壺腹癌」所苦,昨(11)日晚間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壽68歲,悲痛的消息傳出令外界不捨,黨內人士、雲林老家……各界深感惋惜,紛紛發文悼念這位「黑名單勇士」。 回顧李應元過去,出身雲林的他是不折不扣的鄉下囝仔,從醫轉政,將生命全部奉獻給家鄉—台灣,甚至曾被列入台獨黑名單之一而鋃鐺入獄。被譽為是「天生外交官」的他,如何靠「人人好」的交際手腕走過這精采的從政生涯?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03日
目映.台北
「以前我媽媽不讓我搓湯圓,她說家裡的小孩子會不敢吃,唉,我搓的湯圓不敢吃,撿骨賺來的錢倒是很敢花。」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02日
財訊 文/游筱燕
疫情改變人們面對死亡的方式,室內靈骨塔因有群聚問題,興起入土為安的樹葬、花葬,以及火化土葬的風潮。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27日
林暐鈞
死亡,是人生一部份,它不意味結束,而是往新階段的開始。在這最後一哩路,需要人陪,好好說話、好好放下,好好走。 尤其,愛不會消失,因為縱使人會因為身體而死,但愛不會,愛沒有身體所以不會死。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18日
小野
端午節的清晨,媽媽終於來到我的夢裡。在真實的世界中,她已經離開兩個月了,我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日日夜夜,她在我說故事的聲音中,很平靜地離開人世間。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07日
林暐鈞
繼《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一念》,陳志漢導演催生第三部生死紀錄片《回眸》,傳遞何謂「好活」與「往生」的價值,生前如何活在當下,死後又將往何處去?承接前幾部的餘韻,寫下新的註解:死亡不意味結束,而是進入永恆的時光隧道,隧道的盡頭就是光明。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06日
劉小云
「哪有人可以面對死亡不害怕慌亂的?」安寧志工W,看完陳坤厚製片、陳志漢導演的紀錄片《回眸》首映會後,問了大悲學苑的德嘉法師。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01日
偉文隨筆
曾經有一個研究訪問許多八、九十歲高齡長者,問他們假如可以重新回到年少,再活一次,他們會有什麼改變?
閱讀更多
2021年09月24日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
編按:金鐘視帝龍劭華9/14驟逝,享壽68歲,週三(9/22)於台北第一殯儀舘舉行公祭,將長眠於三芝龍巖真龍殿生命紀念館。 公祭時愛女陳璇代表家屬念出祭父文,透露龍劭華在下高雄前一天,突然和哥哥說,要他們好好照顧媽媽,甚至在過世前一天不舒服,竟說:「哥哥,那我就不回去囉」,而後竟就天人永隔,讓人不勝唏噓。 陳璇祭文中也對父親說:「如果不回來的話,你就別掛心,好好走,慢慢走。我們都會照顧媽媽,我也有好好地被愛著。」
閱讀更多
2021年09月17日
大師兄
在我工作的火葬場,通常是在火化當天,家屬先把罐子送來放著,等到火化完成後,直接拿罐子來裝,所以這裡有個臨時放骨灰罐區。
閱讀更多
2021年09月16日
李易紓整理
資深藝人龍劭華在9/14晚間猝逝,享壽68歲,他的女兒陳璇兩天後在臉書上寫下千字文,來跟父親告別。陳璇引用電影《范保德》的台詞——「爸,我不是怕你死,我是怕你痛。」來做為告別摯愛父親的開場。 以下為陳璇臉書全文。
閱讀更多
2021年09月16日
岸見一郎
三木清把人生比喻成在沙灘撿貝殼。(《從未提及的哲學》)每個人都各自拿著一個小竹籃,在廣大的沙灘上努力撿貝殼,然後丟進竹籃裡。大家撿貝殼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不自覺地就會伸手去撿,但也有人會刻意去撿。有些人習慣有氣無力地撿,有些人開朗活潑地撿;有些人邊唱歌邊撿,也有人邊哭邊撿;有人像在玩遊戲一樣,也有人很認真。
閱讀更多
2021年07月15日
朱為民
《與神同行》(Along With the Gods: Two Worlds)是父親逝世後,我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還沒看之前就聽說這部電影會讓人流淚,只是我沒想到,引發的情感會這麼濃烈。 劇情描述一位正直的消防員金自鴻(車太鉉飾)在火場中意外身亡後,被陰間使者帶領到地獄,一關一關接受7大審判的故事。只有通過7大審判,死者才能夠順利轉世。 這7大審判分別是:謀殺、怠惰、欺騙、不公正、背叛、暴力、不孝。
閱讀更多
2021年07月02日
歐文‧亞隆, 瑪莉蓮‧亞隆
為了瑪莉蓮的治療,我們和腫瘤醫師M做了一次重要的會面。化療的副作用太過於嚴重,瑪莉蓮無法承受,M醫師先是表示同意,但實驗結果顯示,劑量太低就沒有效果。因此,她建議另闢蹊徑,採取免疫球蛋白療法,每星期注射一次,直接攻擊癌細胞。 對此她提出了重要的數據:注射結果,百分之四十的病人有明顯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難及出疹子,但多數可以用強效抗組織胺應付。這當中,三分之二的病人熬過了副作用,獲得重大改善。她的話令我十分不安,換句話說,如果瑪莉蓮是在另外那三分之一的病人內,這種療法對她無效,那也就沒有希望了。
閱讀更多
2021年06月30日
歐文‧亞隆, 瑪莉蓮‧亞隆
每天,躺在客廳沙發上,從落地窗望出去,院子裡的橡樹及常綠植物映入眼簾。此時正是春天,我看到高大的加州白橡不斷冒出新嫩綠葉;今日稍早,於我們家前緣與歐文辦公室之間的雲杉上,見到一隻貓頭鷹棲停;也可以看到菜園一角,兒子里德在那兒種了番茄、青豆、黃瓜及南瓜。他要我想著蔬菜收成的夏日,到那時候,我也會「好多了」。
閱讀更多
2021年06月11日
陳志金
天邊孝子症候群是最常發生在重症患者家屬身上的併發症。加護病房裡住的,是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的病人,有的正在努力地和死神搏鬥,企盼抓住一線「生」機,但有的病重患者可能無法支撐下去了,這時候,就得靠家屬(通常是晚輩)來選擇「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下去?」偏偏天邊孝子一出現,原定計畫就可能整個翻盤!
閱讀更多
2021年05月13日
王宇昆
我腦海中一直有一個無比深刻的畫面。那是二○一五年,奶奶去世的頭七。街坊鄰居、遠房親戚全都來家中祭奠,就連平日奶奶牌桌上的「冤家老太太」也來了。小小的客廳裡煙霧繚繞,擠滿了人。
閱讀更多
2021年05月03日
佐野洋子
我走進房間時,母親背著房門在睡覺。我湊過去看她,她沒有睜開眼睛,只有嘴巴不停地蠕動。蠕動的嘴巴已經沒有半顆牙齒,看起來像一塊薄布塞進小洞裡,滿是皺紋。一直蠕動著。雖然她總是在睡覺,無法聚焦的眼睛有時會動也不動地望著某處。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29日
瑪格麗特・萊斯
有時我們會將舊與新融合在一起,打造出進一步的做法。在現代,我們有更多途徑去接觸不同的想法,並擺脫嚴格的宗教傳統。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以各自的方式來表達自我。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29日
瑪格麗特・萊斯
要「回家」過世的意念非常強烈。澳洲的第一份相關資料,是根據南澳洲一份研究在二○○○年至二○○二年收集到的數據,當中顯示,有百分之七十的澳洲人想在自家床上過世。其他國家廣泛引用的數據也很類似。不過在澳洲,僅有約百分之十二的人在家中過世。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29日
沈中元, 張雪芳
婚姻的生死觀,我們不是英雄,但是可以試著在有生之年,愛自己,愛家人,愛健康,愛夢想,離開人世時的相送,自會留下生命旅程的笑容,留有「回施有情的春風」。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20日
張志偉醫師、莊永毓醫師
方先生在2年前診斷出肺癌,到了和信醫院治療後情況穩定下來。可是半年前開始經常出現腰酸背痛,喘咳症狀加劇,檢查後發現,另一側的肺部有轉移的腫瘤,脊椎骨也有多處轉移。 醫師趕緊給予新的藥物治療,可是這次腫瘤似乎特別頑固,對新藥反應不佳。隨著病情惡化,不僅喘咳的症狀加劇,疼痛也變得更厲害。3個月前因喘得厲害再度住院,發現腫瘤不僅未縮小,又有新腫瘤,而且骨轉移的情形也更嚴重了,因此不得不召開家庭會議,說明病情與討論未來治療計畫。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3日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昨早在花蓮縣清水隧道發生撞車事故,造成50人死亡、逾百人輕重傷,新北市長侯友宜今日上午赴新店慈濟醫院探視受傷的市民,其傷者為第一金證董事長陳致全一家4口,其中大女兒昨晚開刀已順利完成,目前都在一般病房休養中。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3日
林依榕整理
這是台鐵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交通事故!台鐵太魯閣號昨(2)日出軌意外造成50人死亡、146人輕重傷,許多家庭因此破碎,而當時一名父親在事故中倖存,焦心的等待他的2名女兒消息,不料,卻見到救難人員懷中的小女兒已經呈現OHCA(心肺功能停止)狀態,讓他慟求救難人員「可以讓我再抱抱她嗎?」 因為重大出軌事件讓不少國人離世,行政院昨晚下令,全國行政機關及學校今起連3天降半旗,以示悼念追思。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3日
中時新聞網 記者何立雯
台鐵太魯閣號408車次4/2遭工程車撞上,導致列車出軌,造成50人死亡、146人受傷的嚴重事故,而紅十字會花蓮支會的救難人員曾文隆也分享救援過程中看見的事情,並向罹難乘客溫柔喊話「已經沒事了」,也感謝所有伸出援手的人,讓許多網友淚崩並留言感謝救護人員的辛苦。
閱讀更多
2021年04月01日
詹慶齡
久違的老同學稍來新年問候,附帶提及過去一年生活裡的經歷種種,包括她母親的辭世,讀著訊息,腦中閃過幾年前大夥聚餐時,老人家爽朗健談的笑顏,無以名之的悵然再度升起,又是一個家庭的生死離別事。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26日
雪兒Cher
孤獨是什麼呢?就像是走在一大片雪地裡,漫無目的,沒有方向,所謂的適應孤獨,大概就是不會急著想找方向,也不會等著別人來救你,你知道自己接下來一分一秒血液會慢慢的結凍,但也知道點一根火柴,讓自己暖化。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25日
劉秀枝
參加過不少告別式,印象最深刻、也最震撼的是一位六十歲往生的好友,放映的第一張投影片就是她罹患癌症後,接受化療的光頭照片:身著病服、打著點滴,體貼的先生陪伴在旁。她堅定的眼神,勇敢、豪率,令人動容。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05日
李蓏昀
加護病房位於生死交界之處,每天都會面對好幾次死亡。新人時期最辛苦的就是看到有人去世,可能是某個人的摯愛,可能是某個人珍貴的爸爸或媽媽,或是某個人的心肝寶貝。看著家人聽到死亡宣告後痛哭失聲的模樣,我似乎也能感同身受,默默在眼裡噙著淚,做什麼工作都心不在焉。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05日
李蓏昀
人們只要哪裡有病痛或不舒服就會來看醫生,尤其來到加護病房的都是有生命危險的人,有的人接受治療,生存意志積極,最後痊癒而歸,有的人則是很遺憾地到了天國。不過,大部分的人來到醫院都會認為:「一切都會沒事,醫護人員一定能把人救活。」可是,醫護人員也只是人,又怎能將觸角伸到神的領域呢?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26日
優照護
「說來慚愧,關於如何成為更好的人,我是直到開始照顧媽媽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連先生緊接著說「陪伴媽媽抗癌的過程,也算是讓我的認知有了全面的更新,尤其是如何生活」。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24日
諸富祥彥
羅斯將她照護許多臨終患者,或是從其他許多經驗中學到的事物,寫在晚年的著作《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當中。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15日
王浩一
對於生命的期待與追求,人人各自不同,如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竭盡全力地活著,讓人生沒有太多未竟之憾?臨終之際,可以自然、自在、平靜,不帶任何遺憾地跟世界說再見,成了每個人不可迴避的事。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