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26日
粉圓妹
外甥女快要成為社會新鮮人,與我討論未來工作選擇的問題,不管是考公職、考私銀都可以去嘗試,不過也要很清楚,過去的金飯碗、銀飯碗,未來都已不再美好,所以,不管正職工作如何,擁有第二能力,才能多一份保障。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24日
林黛羚
對阿仁而言,培養興趣等於投資自己。「我常對家人說,除了維持家計、投資孩子的教育,我也會積極的投資自己來享受生活樂趣,而不只是工作。」這也是他當初與傑克一同討論開創人生第二事業的主因。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21日
粉圓妹
25歲左右認識有一位長輩會算紫微,大家都搶著想讓長輩算算未來,我雖然不信命運,在同事們慫恿下也加入算命的行列。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05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大家常用「樂活大叔」來稱呼我,認為我就是「樂活」的化身,但我其實一直在思考,什麼才是這兩個字真正的涵義?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04日
古川武士
想要產生正向情感,就必須要創造出令你期待的人生或生活。如同孩子一般的好奇心甦醒後,你將會發現世界充滿愉快且好玩的事。一旦開始做著令自己期待的事,有時會在偶然下,遇見不可思議的人事物,會是你的人生轉捩點。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31日
老黑看世界
前陣子寫了篇文章用5W1H闡述『職志』,有些朋友表示淺顯易懂,但也有些人說雖然解釋得很清楚,要做還是有難度。這其實在我預期之中,因為從近年觀察和與人溝通中,我發現對職志的認知是一件事,接受並執行是另一件,阻礙人們全盤buy-in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31日
李月亮
現代人的觀念過於功利化。所以,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好好學習;你這個年紀,應該認真工作;你這個年紀,應該努力賺錢。很少有人會對你說,你這個年紀,應該泡酒吧、看電影、坐過雲霄飛車、穿漂亮衣服、多去一些地方......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31日
楊喵喵
無論人生的際遇如何,你要相信,你想得到什麼,總得拿出點代價來當作交換。畢竟,那個更好、更美、內心更有力量的自己,從來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21日
林靜芸
程醫師是六十九歲的外科醫師,由於對賞鳥有興趣,退休後,他每星期看兩次門診,其餘時間則專心賞鳥。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16日
嫺人的好日子
5年內想退休?我45歲的時候從沒想過49歲就會退休,但是最近卻常遇到未滿50歲的人在談著渴望退休,台灣人的退休年齡比起美國和日本都早上好幾年,是台灣的職場這麼險惡?還是台灣人不缺錢呢? 我是退休後才研究退休規劃,最近遇到這些朋友,勾起我的回憶,來整理一下如果時光倒轉,我在退休前5年會先弄清楚的幾件事。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13日
久世浩司
人與人的緊密關係才是人生中知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其實這也是古往今來人們口耳相傳的老智慧。曾有調查發現,和戀人、家人關係親密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學校生活也較充實。和他人有密切關係的人容易從疾病中恢復,甚至也比較長壽。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13日
久世浩司
持續適度的運動,吃飯八分飽且不攝取過多卡路里,吃蔬菜等植物性食物,適量飲用紅酒,有清晰的目標,不急於求成,有信仰,家庭至上,與他人有所連繫。這其中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最後兩點,「家庭至上」和「與他人有所連繫」。重視與家人和他人的關係可以促進長壽。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9日
何權峰
近年研究發現過度思考變成習慣,還是導致心理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焦慮者愈是往焦慮方向想,就感到愈憂慮;憂鬱的人愈是想憂鬱的事,就愈來愈憂鬱。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8日
馬汀.塞利格曼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的感謝說得太快了或太隨便了,那些話變得沒有意義,幾乎沒有達到感謝的目的。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8日
馬汀.塞利格曼
和睦的婚姻、七十歲還可以一步跨三級台階快步行走而不會氣喘吁吁、朋友眾多、全心投入的嗜好、圓滿的職場生涯等等。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6日
朴末禮, 金宥拉
人生,究竟是什麼呢?究竟該怎麼樣過下去,才不會留下後悔呢?人人都說要好好過生活,所以認真地過了。可是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那樣認真的結果,卻似乎不一定過得很好。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3日
游乾桂
謝謝他把這些哲理提早告訴我,即使過了二十年,每每想起還是受益良多,人生最容易的是提得起,放下很難。工作讓他有了成就,竊取金錢,但失去健康,生病之後,他才理解,這三件事原來是同一件事。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3日
游乾桂
每一次團體的旅行,我們總會看見不同形式的爭議,這也正是我一直習慣一個人旅行的原因,我是出來解壓的,不是找麻煩。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3日
游乾桂
這些字眼一聽便知是「疲倦症候群」的前兆,它也一度發生在我的身上,馬不停蹄的把美麗人生轉成了風火輪般,天天快攻上籃,誰踩過人生煞車呢?金錢的貪求慢慢成了一種是原罪無誤,但「錢萬能嗎?」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3日
三條凜花
它的目的是要讓你仔細考慮是否真的想要這個東西,以避免衝動購物;同時比較各廠商同樣的品項,以免買了才後悔。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3日
雪兒Cher
總有人問為什麼要離開,往往都有言不由衷的理由。三十歲那一年離開,是因為工作跟感情都遇到巨大的瓶頸,不再執著工作的回報,能不能踏入婚姻,戀愛非要有什麼條件,我跟自己說「趁年輕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31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我其實也知道自己被一兩個高中同學斷捨離了,這都是難免的事,但在第三人生,真的該為自己多活一些,覺得討厭的老朋友就不必費神去互動了。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25日
黃越綏
人在心態上若先向「老」妥協,所有行為舉止就會不自主地配合著新角色扮演,不但給自己設限,也給自己找了很多藉口。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25日
黃越綏
套句選舉常用的形容,我們隨時都處在「人人有希望,個個沒把握」的挑戰中,唯有正向思考才能突破心理障礙,也唯有在堅持中力行,方能抵達目標。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7日
老黑看世界
為什麽素昧平生可以深入淺出,認識的人反而禁忌一堆?或許和陌生人沒有利害關係,也不用怕丟面子有關,尤其後者,東方人階級意識根深蒂固,與人相比容易不爽,卻又無法克制不比,乾脆視而不見,避而不談!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7日
老黑看世界
退休的道理一樣,有些人或許以為退休等同無所事事,這在我們父母那輩確實如此,但拜長壽和科技之賜,退休不但是我們這輩人必經,而且重要性和長度不下於任何其他人生階段,缺少準備自然失落徬徨,無所適從。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7日
老黑看世界
不知你有沒這樣經驗?同學朋友經常利用其中有人從國外回台時聚會,形成的結果是住得越遠碰面次數越多,住在同城一年見不到一次倒是常事,說明重點不是地理距離,是心理距離。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7日
阿爾發機器人理財/ERIN
你是否即將進入退休生活呢?那麼你已經做好退休準備了嗎?退休前5年的規劃特別重要,如果你即將在5年內退休,但還沒準備好,你應該根據以下5大建議即早做準備: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6日
三條凜花
在經過短時間存放之後,說不定就能做出判斷了。如果這樣仍然無法確定,就等到整個房間都收拾完畢的階段再做確認;如果還是猶豫不決,就斷然捨棄吧!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6日
老黑看世界
最近遇上好幾位在考慮退休時猶豫不決的人,原因有二,一是錢,還有錢可賺為何不賺?二是事,習慣忙碌,退下來不知生活重心為何,對此,個人看法如下。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3日
沈智恩
只要跟那個人見面就會覺得開心、興奮,那對方就是VIP。如果不想跟他們分開,希望經常見面的話,就不要吝於主動聯絡、表達自己的關心之情。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2日
顧浩然
當我們願意把對方或自己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某個「身份」或「角色」,或許,我們就有機會不再被對這些身份或角色的期待給困住了,也就有機會釋懷了。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1日
沈智恩
要清掉的物品應該盡快拿到外面去丟掉。想著「之後要捐出去、要送給誰」先堆放在一邊,就會沒有進展、妨礙整理工作。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11日
沈智恩
每天的任務分成「清空─分享─填滿─充實」等四個階段,也有少部分的任務是只要分為一、兩個階段就能完成。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06日
林靜君談心室
最近我在幾場樂齡講座演講時,開場白提到幾句,自己算是中年轉業。只是短短幾個字,出乎意料之外,幾乎每場都有女性聽眾特別留下來,關切我的轉業經驗,透露著想要轉業,但又擔心不妥而猶豫掙扎的心情。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06日
雪兒Cher
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選擇,才能讓妳變的更加成熟,當你學會坦然面對挫折,過去自以為是的磨難就會放下。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05日
雪兒Cher
年紀越大,做很多事往往不能下定決心,盼前顧後就想哪條路比較好走,時間從指縫中流掉,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庸碌,大多數人好像都逃不過,也跳不出,慢慢走進年紀的陷阱中。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04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日前某個傍晚,我去上知名作家李偉文主持的廣播節目。在錄音之前,我跟他說,這是我今天的第三個行程,錄完之後,晚上還要去某大學演講。他問我,前兩個行程是什麼?我說中午是和幾位久未謀面的以前同事吃飯,然後去看金馬國際影展的一部電影。他說,這兩個怎麼能算是「行程」呢?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02日
廖文君
物品的多寡可能是種比較,丟東西的多寡也可能是種競爭,我們可以從這樣的模式看見:只要是「對立」的兩個立場,都是一種戰爭。這些都來自於愛的缺失,不理解自己,也無法平衡內心的失落,所以才害怕錯過、害怕被排除在外,急著想要跟上潮流,想要達到目標又無法真心付出。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8日
老黑看世界
連續三天三場南,中,北,退休講座,遇見不少自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朋友,也透過問答認知到一些關於退休的憂慮和迷思。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7日
丁寧
好好照顧自己,去做很多自己會開心、對自己好的事,把自己的能量養好了、能量足夠了,自然知道該怎麼處理你們的問題。而且到那個時候,妳就會無法再忍受你們這樣的關係了。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1日
揚生慈善基金會
和幾位朋友聊天。 立倫有點不平地說,他發現社會上歧視老人的觀念愈來愈嚴重,他舉例說,我去看病時如果有子女陪,醫生都是對著子女問問題, 有些問題子女也不清楚,還是得問我,我回答了之後,下個問題醫生又對著子女問,讓我覺得不受尊重。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0日
韓星姬
有人說:「不管多年輕,放棄了成長就是老人;即便年事已高,持續成長就是年輕人。」就像人性成熟的過程是永無盡頭般,精神上的成長也不存在終點。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0日
韓星姬
年紀越大,越能強烈感受到時間、生命的有限,而這會變成你面對往後人生的一種強烈正面動力。對每個人來說,時間的餘額都只會不停減少,因此請放下不必要的煩惱,好好度過「現在,這個當下」吧。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20日
揚生慈善基金會
有人說,年紀越大越固執,我想其實是累積多年的人生經驗,有更多元的思維與價值觀,所以相較於如張白紙的小孩,面對長者,更需要多點包容與同理吧!
閱讀更多
2019年11月18日
林靜芸
以字典比喻,年輕人是一本簡潔的小字典,老人是一本繁複的大字典。碰到問題時,小字典迅速簡單解答;大字典查尋較慢,但是解釋較清楚,能夠回答的問題較廣。心理科學專家的研究,老人在「猜別人想什麼」或是「處理複雜問題」時,勝過年輕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