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3日
江育誠
分享「退休要提早準備」的觀念後,我陸續接到許多演講邀約。對於這些邀訪,我從不拒絕,盡量排出時間。對我而言,推廣退休要更精彩是一種福音,一場演講即使只有一個人能夠聽進去,並做出一點點改變,我都深感欣慰。因為我心中有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我妹妹。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29日
梅伊・馬斯克
編按:梅伊‧馬斯克是美國知名電動車及太陽能板公司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的母親。她15歲出道成為模特兒,後歷經家暴、離婚等挫折仍勇敢迎戰人生;59歲開始頂著一頭銀髮大方接受「變老」的美麗,直到超過70歲的現在仍是身材苗條的時尚超模,並跟上社群媒體潮流,成為勵志網紅,分享正向人生觀。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29日
梅伊・馬斯克
人生中常會遇到被要求去做讓自己感到不安的事情,例如,公開演講。許多人都對此感到恐懼,這是人之常情。你也許必須在會議上站起來做介紹、向客戶簡報,或說服一群投資人你的事業很值得。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29日
梅伊・馬斯克
我在五十九歲開始放任自己留銀髮。兩年後,《紐約》(New York)雜誌封面登出我懷孕的形象(哈,我沒有懷孕,但照片看起來很像真的)。我六十七歲首度登上紐約時裝週伸展台,和年紀只有我三分之一的模特兒一起走秀。我在六十九歲搖身一變,成為封面女郎(CoverGirl)品牌代言人。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20日
保坂隆
我超過55歲之後,向服務的大學附設醫院提出辭呈。那家醫院給了我「教授」的頭銜,以受雇的醫師而言,是讓我順利升遷;若要抱怨的話,也可說是站在一個被懲罰般的立場,但我仍十分感謝院方的照顧。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20日
保坂隆
「就算50歲了,人生還有30∼ 40 年......」你是否這麼覺得? 人生80年,或人生90年,都是根據平均壽命而來,要是身體健康,再活30年、40年的機率很高。但實際上,誰也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活著。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18日
上野千鶴子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事實上,在日本,年過六十五歲的女性銀髮族,沒有配偶的比例為五十五%,其中喪偶者占四十六.一%,離婚者占三.五%,未婚者則占三.三%。反觀男性,則維持十七%的極低比例。女性年過八十,有八十三%處於單身狀態。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15日
吳若權
若要在別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讓對方記得你。想要有好的口碑,至少需要以下三個條件: 1.一致性;2.獨特性;3.利他性。而且缺一不可。
閱讀更多
2020年06月15日
江育誠
退休可以是人生最精彩的一段樂章──只要你願意提早準備。但是,能提早預想退休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許多人還停留在過時的觀念,以為退休就是享福、含飴弄孫,更無需規畫練習。因此,許多人的退休生活毫無意外地變成一片蒼白,徒然浪費了最精華的人生黃金十年。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19日
鄭惠方(艾蜜莉會計師)
一般情況下繼承不動產所要繳的稅只有遺產稅,因繼承而移轉的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因繼承取得後再出售不動產的所得稅課稅規定也與購買或受贈取得再出售有所不同。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14日
李偉文
前陣子參加一個座談會,在後台遇見主持人楊照。大作家劈頭就消遣我:「你很矛盾耶!出了本關於退休的書,但我看你現在的生活比誰都忙,怎麼能算退休呢?」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14日
江育誠
退休後,面臨的第一道關卡就是人際關係的改變。 為什麼有些人退休後頻頻回公司找同事聊天,理由很簡單,因為大部分人的人際關係都是在職場建立的,一旦退休,同事可能還在職,彼此的生活軌道不再平行,很難再像以往一樣互動密切。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08日
RINGRING
曾經對得失相當在意,對於我們之間的距離只想要靠近,只是走過人來人往,看過許多事情,才知道剛剛好的距離更可以延續。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07日
李偉文
隨手翻閱一本過期雜誌,看到一位著名社會評論家在文章中說「台灣的離婚率是世界第二高」,嚇了一跳。感覺周遭雖然有離婚的朋友,但好像不太多,不知道該統計是哪一年的或以哪個年齡層為對象。
閱讀更多
2020年05月01日
小虎文
熟年要住得好,千萬不要「等到老了再說」!長期擔任居家生活書籍的採訪記者林黛羚說,中年是重要的關鍵預備期,否則等到60歲、70歲後,可能已經沒精力與設計師打交道,或是口袋不夠深,已經沒有預算再投入裝修了。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24日
豌豆老公主和歪嘴雞
退休生活的日常其實很一般,跟在職場時一樣需要規律的步調,但談起退休很多人心生恐懼,除了最擔心金錢準備不足和收入中斷之外,更重要的是不知如何安排周休七日的生活,還有常聽到朋友說某人退休之後就生病了或是就直接往生了,感覺提早退休就是提早邁向人生的終點,但真的是如此嗎?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17日
蔡佳芬
建議在協助憂鬱長輩之前,要先調整自己的想法,必須先了解到「憂鬱症患者並非故意的」。憂鬱長輩在理性面上或許可以接受勸告,但是活力與行動力都受到憂鬱症的影響,才會需要我們拉他們一把。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17日
蔡佳芬
多數的志願服務工作都是群體服務,所以能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展生活圈。透過志願服務工作,接觸到更多人,能增強與社會的連結,對相關的社群產生的歸屬感。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17日
蔡佳芬
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輕時不同。並不強調一定要是能夠深交的知己,反而是應該多培養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過度依賴,不要造成太多內外在的負擔及罣礙,做一個銀髮好朋友。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17日
蔡佳芬
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15日
小虎文
「從來沒有想過,我們不能白頭到老,退休後我們不是要去很多地方?16歲那年認識你,一直到你匆匆告別,生命像是去掉一半......許多人問我,為何還在哭?可是為何不能哭呢?牽手的溫度,還留在我的掌心......」。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13日
吳若權
我們常用世俗的觀點,去妄加評斷別人的是非。 其實所有的狹隘觀點,都是在「二元對立」的推論之下產生的結果。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09日
崔仁哲
好生活就是活出美好自我的生活。個人生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自己,所以好生活就是讓自己感受到好心情,感受到對生活的滿足,以及對人生的意義。
閱讀更多
2020年04月09日
崔仁哲
每個人對人類的本性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相信人性本善,他們並不會以警戒、冷漠與懷疑的態度,去面對做善事的人,而是給予支持、尊重與溫暖的鼓勵。
閱讀更多
2020年03月30日
喵個不停
年少的時候, 總覺得要離家遠遠的才好, 等真的到了異鄉才明白: 離得越遠,心中就越是牽掛。人在的時候,總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後來才懂得:人生其實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
閱讀更多
2020年03月18日
黑媽家庭經濟研究所
「用時間換金錢」看似是個大家都遵循的定律,但會不會「用金錢換時間」其實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閱讀更多
2020年03月12日
麥可.勒巴夫
如果你要活得長壽快樂,就要找你喜歡的事情去做,然後活到老做到老。這就是傑克所做的,我寫這本書時,他已經七十幾歲了,身體還很硬朗。他正在寫一本新書,為他的畫展做企畫與簡報。
閱讀更多
2020年03月12日
麥可.勒巴夫
我們所獲致的成果反映出我們自己的期待。如果期待高、目標高、辛勤工作,得到的就多。若是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世界與你唱反調,就是自毀成功的機會。如果相信自己做得到,上帝與人性和你同在,就會完成目標。
閱讀更多
2020年03月11日
腦內探險隊
情緒日記可以幫助每個人練習了解自己的想法與情緒,並將這些化作語言,也讓我們有機會發現過去未曾察覺的錯誤行為模式。適當地為這些深藏在內心、雜亂無章的情緒命名,那就是解決心理問題的第一步。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26日
粉圓妹
外甥女快要成為社會新鮮人,與我討論未來工作選擇的問題,不管是考公職、考私銀都可以去嘗試,不過也要很清楚,過去的金飯碗、銀飯碗,未來都已不再美好,所以,不管正職工作如何,擁有第二能力,才能多一份保障。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24日
林黛羚
對阿仁而言,培養興趣等於投資自己。「我常對家人說,除了維持家計、投資孩子的教育,我也會積極的投資自己來享受生活樂趣,而不只是工作。」這也是他當初與傑克一同討論開創人生第二事業的主因。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21日
粉圓妹
25歲左右認識有一位長輩會算紫微,大家都搶著想讓長輩算算未來,我雖然不信命運,在同事們慫恿下也加入算命的行列。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05日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大家常用「樂活大叔」來稱呼我,認為我就是「樂活」的化身,但我其實一直在思考,什麼才是這兩個字真正的涵義?
閱讀更多
2020年02月04日
古川武士
想要產生正向情感,就必須要創造出令你期待的人生或生活。如同孩子一般的好奇心甦醒後,你將會發現世界充滿愉快且好玩的事。一旦開始做著令自己期待的事,有時會在偶然下,遇見不可思議的人事物,會是你的人生轉捩點。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31日
老黑看世界
前陣子寫了篇文章用5W1H闡述『職志』,有些朋友表示淺顯易懂,但也有些人說雖然解釋得很清楚,要做還是有難度。這其實在我預期之中,因為從近年觀察和與人溝通中,我發現對職志的認知是一件事,接受並執行是另一件,阻礙人們全盤buy-in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31日
李月亮
現代人的觀念過於功利化。所以,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都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好好學習;你這個年紀,應該認真工作;你這個年紀,應該努力賺錢。很少有人會對你說,你這個年紀,應該泡酒吧、看電影、坐過雲霄飛車、穿漂亮衣服、多去一些地方......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31日
楊喵喵
無論人生的際遇如何,你要相信,你想得到什麼,總得拿出點代價來當作交換。畢竟,那個更好、更美、內心更有力量的自己,從來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21日
林靜芸
程醫師是六十九歲的外科醫師,由於對賞鳥有興趣,退休後,他每星期看兩次門診,其餘時間則專心賞鳥。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16日
嫺人的好日子
5年內想退休?我45歲的時候從沒想過49歲就會退休,但是最近卻常遇到未滿50歲的人在談著渴望退休,台灣人的退休年齡比起美國和日本都早上好幾年,是台灣的職場這麼險惡?還是台灣人不缺錢呢? 我是退休後才研究退休規劃,最近遇到這些朋友,勾起我的回憶,來整理一下如果時光倒轉,我在退休前5年會先弄清楚的幾件事。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13日
久世浩司
人與人的緊密關係才是人生中知足感和幸福感的源泉。其實這也是古往今來人們口耳相傳的老智慧。曾有調查發現,和戀人、家人關係親密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學校生活也較充實。和他人有密切關係的人容易從疾病中恢復,甚至也比較長壽。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13日
久世浩司
持續適度的運動,吃飯八分飽且不攝取過多卡路里,吃蔬菜等植物性食物,適量飲用紅酒,有清晰的目標,不急於求成,有信仰,家庭至上,與他人有所連繫。這其中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最後兩點,「家庭至上」和「與他人有所連繫」。重視與家人和他人的關係可以促進長壽。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9日
何權峰
近年研究發現過度思考變成習慣,還是導致心理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焦慮者愈是往焦慮方向想,就感到愈憂慮;憂鬱的人愈是想憂鬱的事,就愈來愈憂鬱。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8日
馬汀.塞利格曼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的感謝說得太快了或太隨便了,那些話變得沒有意義,幾乎沒有達到感謝的目的。
閱讀更多
2020年01月08日
馬汀.塞利格曼
和睦的婚姻、七十歲還可以一步跨三級台階快步行走而不會氣喘吁吁、朋友眾多、全心投入的嗜好、圓滿的職場生涯等等。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