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間歇性悶痛又易疲勞,癌作祟?醫師提醒快做檢查,釐清病因提早治療

tCol 2020年09月14日

李易紓

上腹部間歇性悶痛又易疲勞,癌作祟?醫師提醒快做檢查,釐清病因提早治療

上腹部間歇性出現悶痛感,或是容易疲勞、食慾不佳,有這3種症狀出現千萬別輕忽!有位60歲男子因為肚子悶痛不止,掛了肝膽腸胃科再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有多處黑影,進一步確認為肝腫瘤,後經肝臟穿刺切片後才發現,原來是9年前的大腸癌轉移復發,因此進行標靶治療。

閱讀更多

中年後接連確診乳癌、子宮內膜癌 家醫科醫師:人生,不該原地等死,而要「從心得力」

tCol 2020年09月08日

尤聰光

中年後接連確診乳癌、子宮內膜癌 家醫科醫師:人生,不該原地等死,而要「從心得力」

「我是定期自我檢查而發現乳癌的患者。」陳淑媜說,二○○七年一、二月間,洗澡時發現右側乳房不太對勁,但她因忙於看診及值班,沒有時間進一步去檢查。自己是家醫科醫師,也知道檢查時間點很重要,必須是月經結束一個禮拜的時候,沒有受女性荷爾蒙影響,乳腺沒有腫脹的情況下,檢查比較準確。 直到同年五月護理師節,在某次講堂上,一位北榮護理師分享她是乳癌患者的經歷,並送上一本書。聽完護理師的分享並看完書籍後,陳淑媜回家再自我檢查一次,發現腫塊還在,決定到花蓮慈濟醫院檢查,確診是乳癌。和主治醫師討論後,因自己已四十六歲,不打算再生育,決定直接動刀將腫瘤切除。

閱讀更多

62歲做抹片,發現子宮頸癌癌前病變 已停經、無性生活還要檢查嗎?醫師這樣說

tCol 2020年09月08日

林芷揚

62歲做抹片,發現子宮頸癌癌前病變 已停經、無性生活還要檢查嗎?醫師這樣說

62歲的L女士,過去不曾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曾接過衛生所的電話通知受檢必要,但是對於要在內診檯上接受檢查,是覺得害怕。L女士向來健康,不適症狀,因此忽略檢查的重要。直到兩年前,得知好友C女士被診斷出子宮頸癌,因手術治療而暫停了在菜市場的生意,L女士因此強迫自己勇敢接受抹片檢查,這才發現已有癌前病變。

閱讀更多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多數患者無症狀,4種篩檢及早做最重要

tCol 2020年08月28日

生活i健康

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多數患者無症狀,4種篩檢及早做最重要

大腸直腸癌宛如無聲的殺手,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不過,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可達90%,是醫師眼中適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可預防的癌症。

閱讀更多

20年來飲食壞習慣,讓他3種癌症纏身!名醫陳衛華抗癌成功分享:這6種食物千萬不要吃

tCol 2020年08月27日

陳衛華 醫師

20年來飲食壞習慣,讓他3種癌症纏身!名醫陳衛華抗癌成功分享:這6種食物千萬不要吃

陳衛華醫師是一位心臟內科醫師,32歲那年起接連罹患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三種嚴重的癌症,25年來歷經無數次大小手術,數度與死神交手,在冥河邊岸踱步,如今他60多歲,不但抗癌成功,身體完全康復,而且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閱讀更多

哪種人容易長息肉、罹大腸癌?醫師建議:4種人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tCol 2020年08月21日

林芷揚

哪種人容易長息肉、罹大腸癌?醫師建議:4種人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長年威脅國人健康!根據目前最新的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12年排名第一。糞便潛血檢查是及早防堵大腸癌的有效方式,而當檢查結果為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發現大腸息肉可立即切除,避免日後發展為大腸癌。

閱讀更多

大腸癌發生率攀高,不幸罹患癌症怎麼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擬定「分期治療」計畫

tCol 2020年08月18日

照護線上

大腸癌發生率攀高,不幸罹患癌症怎麼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擬定「分期治療」計畫

大腸癌發生率逐年攀高,若不幸罹患大腸直腸癌該怎麼辦?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周斌醫師分享大腸直腸癌治療攻略!

閱讀更多

死亡率高、初期沒有症狀!醫師:預防肝癌,遠離8個危險因子

tCol 2020年08月14日

照護線上

死亡率高、初期沒有症狀!醫師:預防肝癌,遠離8個危險因子

近3、40年來,肝癌都在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目前盛行率大概是所有癌症的第四位,每年約有8,000多人死於肝癌,其中有很多患者是青壯年,對家庭、社會都是非常巨大的損失。所幸現在多樣化的治療方式,以及持續推出的新一代肝癌二線標靶藥物,讓肝癌患者有效緩解腫瘤惡化。

閱讀更多

罹癌7年後,學會順其自然!隨時等待無常來敲門,名醫林肇堂:我的人生已很幸福

tCol 2020年08月14日

韋麗文

罹癌7年後,學會順其自然!隨時等待無常來敲門,名醫林肇堂:我的人生已很幸福

「老師,你胸部那邊有點問題,有一塊小小的結節。」林肇堂的學生,也是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看了健康檢查後的影像,憂心地提醒老師。

閱讀更多

50歲後大腸癌風險高,「預防」很重要!醫師:注意5個危險因子、1招降低死亡率

tCol 2020年08月11日

林芷揚

50歲後大腸癌風險高,「預防」很重要!醫師:注意5個危險因子、1招降低死亡率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多年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一位,50歲以上罹患大腸癌的比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究竟該如何有效「預防」大腸癌?

閱讀更多

癌症康復關鍵,在降伏自己的心!我們不能創造平坦的人生,但能用「愛」來面對生活

tCol 2020年08月07日

納輝

癌症康復關鍵,在降伏自己的心!我們不能創造平坦的人生,但能用「愛」來面對生活

癌症康復的關鍵點往往在於降伏自己的心,學著從愛自己入手,每天持續練習,持續鍛鍊。這個過程也恰恰在鍛鍊我們的身體,鍛鍊我們的意志,也能看到不同的自己。

閱讀更多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tCol 2020年08月07日

黃智群, 張芸瑄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傳統上,各醫學專科的病理學研究都是朝著該器官或組織特有的狀況去探究與分析,然而這樣的取向可能會有見樹不見林、或過度化約的疑慮。如果讀者看過流行病學資料或接觸過臨床個案,便可以發現有多種疾病經常會發生在一起(共病),且其嚴重度彼此連動。

閱讀更多

口腔癌發病到死亡時間短!中醫師:出現6症狀,應趕緊就醫

tCol 2020年08月06日

NOW健康

口腔癌發病到死亡時間短!中醫師:出現6症狀,應趕緊就醫

根據衛福部公布108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已連續38年蟬聯首位,其中口腔癌的平均死亡年齡僅54歲,較其他癌症提早了10年以上,屬年輕型癌症,且發病到死亡的時間較短,而香菸與檳榔就是口腔癌的最大兇手!

閱讀更多

大腸癌人數多,如何預防成為關鍵!關於「大腸鏡」檢查,你該知道的事

tCol 2020年08月04日

林思宇

大腸癌人數多,如何預防成為關鍵!關於「大腸鏡」檢查,你該知道的事

據統計,大腸癌是國人新增癌症人數最多的腫瘤,如何預防就成為關鍵。大腸鏡可以及早揪出息肉、檢查出早期癌變,是擊退大腸癌的利器,一起來認識它吧!

閱讀更多

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爬上玉山的奇蹟:病重要用重藥,「爬山」是帖良藥

tCol 2020年07月27日

李豐 醫師

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從坐輪椅到爬上玉山的奇蹟:病重要用重藥,「爬山」是帖良藥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

閱讀更多

C型肝炎,可能引發癌症!要及時「保護肝臟」,避免人生變黑白

tCol 2020年07月27日

照護線上

C型肝炎,可能引發癌症!要及時「保護肝臟」,避免人生變黑白

「醫師,聽說治療C肝全口服新藥會影響肝功能,該怎麼辦?」患者一進到診間便憂心地問。

閱讀更多

乳房痛,和乳癌有關?醫師圖文分析:出現4大症狀,才是癌症前兆

tCol 2020年07月21日

照護線上

乳房痛,和乳癌有關?醫師圖文分析:出現4大症狀,才是癌症前兆

20210404編按: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驚傳昨晚(4/3)辭世,享壽69歲。羅瑩雪罹患乳癌多年,一路積極抗癌,但近日病情惡化不幸辭世。 羅瑩雪是在2014年5月初因胸部硬塊就醫檢查,結果被醫院判斷為第二期乳癌,隨即接受手術切除並進行化療。 國內研究發現,女性乳癌人口自40歲開始快速激增,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定期做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外,若發現自己符合以下5個指標,代表可能是乳癌的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定期運動、吃了10幾年有機飲食卻在37歲罹癌:我不懂,怎麼幾天內,我會從健康寶寶到瀕臨死亡?

tCol 2020年07月21日

哈爾.埃爾羅德(Hal Elrod)

定期運動、吃了10幾年有機飲食卻在37歲罹癌:我不懂,怎麼幾天內,我會從健康寶寶到瀕臨死亡?

過去6年來,我自認一直過著「防癌」生活,甚至已經吃了10幾年以有機植物為主的飲食,搭配少量草飼、不含激素的高品質肉類;還定期運動、每日靜心。我保持真心的愉悅,積極將壓力維持在最少狀態;我不太喝酒,只有偶爾喝點啤酒。

閱讀更多

曾被判只能再活半年,台大醫師罹癌後存活45年!奉行「生理時鐘養生法」,從此不生病

tCol 2020年07月15日

李豐 醫師

曾被判只能再活半年,台大醫師罹癌後存活45年!奉行「生理時鐘養生法」,從此不生病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醫師李豐,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 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罹癌後,我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作息、運動與對生死的看法,朝對的方向堅持下去,至今已和我的癌細胞和平相處超過45年。」

閱讀更多

拉血便、黑便是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大腸癌造成,出現6症狀要小心

tCol 2020年07月14日

照護線上

拉血便、黑便是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大腸癌造成,出現6症狀要小心

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俠女們受了一掌之後,常常「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等等,為什麼他們會吐血?是內臟受了傷嗎?那是哪些內臟出了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消化道出血。

閱讀更多

抗癌吃不下、食慾不振怎麼辦?營養師傳授4招補充營養、吃出好體力

tCol 2020年07月14日

林芷揚

抗癌吃不下、食慾不振怎麼辦?營養師傳授4招補充營養、吃出好體力

抗癌期間,營養攝取很重要!癌友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後,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與熱量,才能維持體重、保持體力以繼續接受治療。營養師表示,臨床上常聽到病人及家屬對營養補充有錯誤觀念,例如誤以為雞湯只要喝湯即可,不必吃雞肉,其實就是一個迷思。

閱讀更多

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師:出現6徵兆要就醫

tCol 2020年07月10日

楊雅婷

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醫師:出現6徵兆要就醫

69歲的李姓婦人最近一個月出現背痛及上腹痛,也陸續有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的症狀,於診所拿胃藥治療,仍未得到改善,排尿呈現茶色合併有黃疸發生。轉至成大醫院求診,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胰臟癌,令病人和家人都難以接受。平日不菸不酒,為何還會罹患胰臟癌?

閱讀更多

早期不易察覺!耳痛誤以為中耳炎 醫師:出現3症狀,可能是口咽癌作怪

tCol 2020年07月06日

楊雅婷

早期不易察覺!耳痛誤以為中耳炎 醫師:出現3症狀,可能是口咽癌作怪

彰化一名張姓老翁日前感到耳內抽痛,診所診斷為中耳炎,但治療後病情不見好轉,經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檢查後,確診為口咽癌第三期。許嘉方表示,口咽癌可能伴隨耳部移轉性疼痛,恐被誤認為中耳炎,民眾要多加留意。

閱讀更多

確診乳癌第四期,她勇敢治療順利抗癌!醫師:預防這4件事很重要

tCol 2020年07月03日

楊雅婷

確診乳癌第四期,她勇敢治療順利抗癌!醫師:預防這4件事很重要

42歲李小姐在三年前沐浴時,摸到左側乳房有個小腫塊,因無不適症狀不以為意,直到去年腫瘤擴散到皮膚表層,導致潰爛,發出惡臭才趕緊就醫,惡性腫瘤大小已達15公分,確診為乳癌第四期。 一開始,李小姐因認定自己罹患絕症,已屬末期,拒絕接受治療,但在醫師鼓勵之下,她歷經半年的化療與兩年標靶治療,腫瘤已消去許多,最後再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今的她狀況穩定,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 醫師提醒,預防乳癌應特別注意飲食與運動,45歲後更要定期檢查。

閱讀更多

別讓癌症、失智找上門!營養師:少吃甜食、含糖飲料,控制糖分攝取

tCol 2020年07月01日

林芷揚

別讓癌症、失智找上門!營養師:少吃甜食、含糖飲料,控制糖分攝取

甜蜜的滋味總是令人難以抗拒,許多民眾認為吃甜食有幸福感,不吃甜食就無法冷靜,小心這可能是「甜食上癮」的症狀。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研究顯示,吃甜食會促進人體分泌多巴胺(Dopamine),而多巴胺可傳遞亢奮和歡愉的訊息,如同抽菸、酗酒一般,令人難以戒除。

閱讀更多

餓了就吃泡麵、汽水「一堆學者過勞死」…台大教授罹肝癌懺悔:4公分腫瘤是我自己「養」出來的

tCol 2020年07月01日

郭瑞祥

餓了就吃泡麵、汽水「一堆學者過勞死」…台大教授罹肝癌懺悔:4公分腫瘤是我自己「養」出來的

學者過勞猝逝的新聞,愈來愈常出現。但從來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可能的「死亡候選人」。40歲那年,我被確診為肝癌患者。過去,工作占據我絕大多數的時間心力,但在死神逼近那一刻,我最放不下的,卻不是工作,而是最親愛的家人。

閱讀更多

「大腸癌」發生人數第一名!你也是高風險族群嗎?

tCol 2020年06月30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腸胃科陳鴻瑋主任

「大腸癌」發生人數第一名!你也是高風險族群嗎?

根據國健署最新106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每天約有44個人罹患大腸癌。初期大腸癌幾乎為無症狀的情況下,往往會被忽視,若到了第三期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

閱讀更多

食慾不振、聲音沙啞也算嗎?醫師:不只咳嗽,出現肺癌8大症狀儘速就醫

tCol 2020年06月29日

林芷揚

食慾不振、聲音沙啞也算嗎?醫師:不只咳嗽,出現肺癌8大症狀儘速就醫

阿鳳(化名)因為工作關係,菸齡已超過30年,長久以來一直有咳嗽、痰多的情形,她認為這對有抽菸習慣的人來說很常見,不以為意。不過,這陣子她卻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的症狀,在家人堅持下才願意就醫。 經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阿鳳的左上肺葉有一顆約5.1公分大的腫瘤,經切片診斷,證實是惡性腫瘤。

閱讀更多

肚子痛以為肌肉拉傷,確診是十二指腸癌!醫師:注意8大症狀,當心腫瘤找上門

tCol 2020年06月29日

照護線上

肚子痛以為肌肉拉傷,確診是十二指腸癌!醫師:注意8大症狀,當心腫瘤找上門

食物從口腔進到身體時,會先經過食道、胃,再經過小腸、大腸。而十二指腸屬於小腸的第一部分(另外兩個部分是空腸與迴腸),為什麼這裡會被叫做十二指腸呢?因為過去認為十二指腸的長度就像是十二根手指頭併排時一樣那麼長,就給了這段小腸這麼特殊的名稱。

閱讀更多

愛吃甜食少運動,當心「無症狀」脂肪肝!別讓肝癌找上門,3招有效消除脂肪肝

tCol 2020年06月24日

林芷揚

愛吃甜食少運動,當心「無症狀」脂肪肝!別讓肝癌找上門,3招有效消除脂肪肝

48歲的陳先生,於前幾年公司體檢的腹部超音波檢查,都發現有中度脂肪肝,肝功能及血糖也都偏高。由於他愛吃甜食又少運動,近幾年體重增加到80公斤。 去年初某次就醫,確診了第二型糖尿病,他下定決心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每天固定慢跑或快走1小時,今年體重減少了10公斤,血糖值也改善了。更令他高興的是,超音波檢查發現已經沒有脂肪肝,且肝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閱讀更多

癌症與「吃」有關係!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tCol 2020年06月24日

林芷揚

癌症與「吃」有關係!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量不足、吸菸與喝酒為非傳染病的重要危險因子,21%-25%乳癌及大腸癌與這些重要危險因子有關。 癌症已連續38年蟬連我國十大死因之首,108年癌症死亡人數占28.2%。根據國健署近期發布的「106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我國106年每約5分鐘,就有1人罹患癌症,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經連續12年為臺灣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 不過,WHO也指出,有30-50%的癌症是可避免的,透過每日攝取足夠6大類食物及少油、少鹽、少糖及適當的身體活動,可有效預防癌症及慢性疾病的發生。

閱讀更多

癌症時鐘快轉!蟬聯38年十大死因榜首!

tCol 2020年06月20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癌症時鐘快轉!蟬聯38年十大死因榜首!

衛福部公布最新108年十大死因排行,癌症依舊居高不下,蟬聯38年十大死因之首!而最新106年十大癌症排行也與前一年度(105年)相同,前三名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肝癌、大腸癌次之。

閱讀更多

電療「臭火搭」!如何才能顧好放射治療的皮膚?

tCol 2020年06月20日

廣告企劃製作

電療「臭火搭」!如何才能顧好放射治療的皮膚?

癌症時鐘加快,根據統計,每四分42秒就有一人罹癌。在癌症常規治療中,放射線治療是不可或缺的輔助療程之一,但您可知道,放射治療除了帶走潛伏的癌細胞外,有時也會造成皮膚角質層與真皮層的受損……

閱讀更多

他50歲後便祕腹脹,檢查發現大腸癌 醫師:「這些」危險生活習慣要避免

tCol 2020年06月17日

NOW健康

他50歲後便祕腹脹,檢查發現大腸癌 醫師:「這些」危險生活習慣要避免

現年58歲從事金融業男性,有聚餐熬夜習慣,平時也都是外食,6年前接受健康檢查時,自述經常便秘與漲氣,腸胃鏡檢查發現有癌症前期瘜肉,幸好立即處理,加上改善飲食習慣下,後來大腸都沒有出現異狀。營養師提醒,喜好吃肉少吃蔬菜,加上運動量少,腸胃蠕動慢,大腸癌很可能找上身。

閱讀更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第一、心臟疾病第二,85%癌症發生在這個年紀

tCol 2020年06月16日

林芷揚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第一、心臟疾病第二,85%癌症發生在這個年紀

衛福部今(16)日公布10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居主要死因前三位,癌症依然高居第一,且多集中於55歲以上之族群,占8成5。此外,十大癌症的死亡率仍以肺癌為最高。

閱讀更多

胃食道逆流20年,檢查發現癌前病變 醫師:3招保養遠離食道癌

tCol 2020年06月15日

林芷揚

胃食道逆流20年,檢查發現癌前病變 醫師:3招保養遠離食道癌

62歲魏先生20多年來都有口臭、口苦、喉頭有異物感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症狀,平時透過服用制酸劑舒緩,直到日前因症狀加劇,出現胸悶、胸口灼熱的狀況而就醫。檢查後發現,魏先生不僅有嚴重的逆流性食道炎,食道還有長達10公分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

閱讀更多

胃癌悄然來臨,別以為只是胃痛而延遲就醫!

tCol 2020年06月12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腸胃科陳鴻瑋主任

胃癌悄然來臨,別以為只是胃痛而延遲就醫!

根據國健署107年統計,胃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平均每日有10人確診胃癌。創健預防醫學機構陳鴻瑋主任表示, 胃癌初期與一般胃潰瘍、胃痛並無差別,約有80%早期胃癌的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而輕忽,錯過黃金治療時期,且胃癌一但轉移,五年存活率幾乎不到一成。

閱讀更多

肝癌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 醫師:出現8個症狀、7個危險因子應就醫檢查

tCol 2020年06月02日

照護線上

肝癌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 醫師:出現8個症狀、7個危險因子應就醫檢查

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致死率都很高,且不少人是B型肝炎與C型肝炎的帶原者,一起來看懶人包! 這裡要討論的肝癌,是指「原發自肝臟細胞的癌症」,而不是指從大腸癌、乳癌、胰臟癌轉移到肝臟的「轉移性癌」。

閱讀更多

攝護腺癌發現時經常已晚期!醫師:有這4個症狀快就醫

tCol 2020年06月02日

照護線上

攝護腺癌發現時經常已晚期!醫師:有這4個症狀快就醫

攝護腺是全世界第二大男性癌症,在台灣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然而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精液帶血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或轉移到其他位置,可能造成疼痛。

閱讀更多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蟬聯第一,乳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tCol 2020年06月02日

林芷揚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蟬聯第一,乳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 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閱讀更多

無抽菸習慣罹肺腺癌?你我都在高風險環境中

tCol 2020年06月01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無抽菸習慣罹肺腺癌?你我都在高風險環境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之統計,全世界癌症死亡正快速上升,其中又以肺癌死亡增加最快;在台灣,肺腺癌也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一位,每年超過9,000人死亡,是不容忽視的「無聲」癌症之一!

閱讀更多

未做過抹片檢查,罹子宮頸癌風險增為3.4倍!

tCol 2020年05月28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院長陳建志

未做過抹片檢查,罹子宮頸癌風險增為3.4倍!

子宮頸癌高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8名,目前每日有近4人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罹患子宮頸癌的關鍵原因在於是否定期接受抹片檢查,國健署更統計出,未做過抹片檢查者,其罹癌風險增為3.4倍,而在可預防的情況下,台灣竟已落後90個國家 !

閱讀更多

是血便還是痔瘡?50歲後慎防大腸癌 醫師:常見6症狀要知道

tCol 2020年05月27日

林芷揚

是血便還是痔瘡?50歲後慎防大腸癌 醫師:常見6症狀要知道

62歲張姓男子,近幾個月來覺得胃口變差、體重減輕、消化困難,甚至血便情況頻繁,本以為是痔瘡又發作,沒想到某天夜裡腹痛如絞,緊急就醫。經醫師詳細檢查後,發現大腸有腫瘤造成管徑狹窄,做了大腸鏡並進行切片後,證實罹患大腸癌。

閱讀更多

吃太鹹與癌症有關嗎?胃癌、高血壓風險上升 醫師:注意3類高鹽食物

tCol 2020年05月26日

林芷揚

吃太鹹與癌症有關嗎?胃癌、高血壓風險上升 醫師:注意3類高鹽食物

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腦中風,甚至癌症,都是近幾年威脅國人健康的重大疾病,而這些疾病都與「過量的鹽分攝取」有關。

閱讀更多

反覆流鼻血,確診鼻咽癌3期 放射腫瘤科醫師:出現頭痛、鼻塞3症狀應提早就醫

tCol 2020年05月20日

華人健康網

反覆流鼻血,確診鼻咽癌3期 放射腫瘤科醫師:出現頭痛、鼻塞3症狀應提早就醫

常鼻塞、流鼻血?小心可能是罹患鼻咽癌徵兆!現年62歲的男性,反覆流鼻血近一個月的時間,原以為是自己經常挖鼻孔才會導致流鼻血的發生而不以為意。沒想到在家屬勸說就醫後,經醫師執行鼻咽鏡檢查、經病理切片及影像醫學檢查後竟確診為鼻咽癌第三期。

閱讀更多

走過淋巴癌末期,重新活出美好的自己!蔡稀尹:中年後的幸福,是由自己掙來的

tCol 2020年05月19日

蔡稀尹

走過淋巴癌末期,重新活出美好的自己!蔡稀尹:中年後的幸福,是由自己掙來的

「過去回不去,未來還來不了,所能擁有的,永遠只有現在。」

閱讀更多

常喝熱湯,容易罹食道癌嗎?醫師:初期無明顯症狀,8個生活習慣要遠離

tCol 2020年05月18日

林芷揚

常喝熱湯,容易罹食道癌嗎?醫師:初期無明顯症狀,8個生活習慣要遠離

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病人可能會感覺到喉嚨卡卡、像有痰一樣清不乾淨,也可能長期咳嗽。

閱讀更多

乳頭有分泌物,是乳癌的前兆嗎?醫師:這1個症狀是判斷關鍵

tCol 2020年05月13日

林芷揚

乳頭有分泌物,是乳癌的前兆嗎?醫師:這1個症狀是判斷關鍵

「醫生,最近我發現胸罩上都會有血跡,請問我這是得了乳癌嗎?」醫師表示,除了乳房腫塊、乳房疼痛之外,乳房門診第三常見的就診原因就是乳頭有分泌物,而乳頭分泌物顏色有乳白色、透明、咖啡或血色,當有血色分泌物時,病人最常擔心與乳癌有關。 事實上,注意乳頭分泌物有否持續流出,是研判是否乳癌的重點症狀。

閱讀更多

吞嚥困難是食道出問題嗎?醫師:也有可能是甲狀腺癌,6症狀多注意

tCol 2020年05月13日

林芷揚

吞嚥困難是食道出問題嗎?醫師:也有可能是甲狀腺癌,6症狀多注意

一名63歲女士,半年來時常感到呼吸急促,症狀日漸加劇,且出現咳血症狀,卻因擔心近期的COVID-19疫情,遲遲不敢就醫。直到今年3月,她因為暈倒並導致頭部外傷而前往急診就醫,檢查才發現甲狀腺腫瘤壓迫呼吸道,確診罹患甲狀腺乳突癌。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