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迷思要破除!他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51歲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5迷思要破除!他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51歲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

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一個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告白: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

 

2015年12月,我去台大醫院做了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檢查完立刻掛回診,3星期後看報告;沒想到,才隔幾天,護理師就打電話到我家,我太太接的,說陳晉興醫師希望約早一點的時間回診。

 

當下,心中有點不安。回診時看片子,醫師說,發現1個直徑1.2公分的腫瘤,俗稱毛玻璃病變。醫師直接告訴我肺腺癌的機率很高,大概8成機率是惡性腫瘤,但同時也告知現在早期發現滿容易處理的,微創手術基本上成熟,復原時間也不用太久,請我考慮直接切除。 

 

當下我就接受他建議,切除之後,化驗結果確實是惡性腫瘤。

 

人總共五個肺葉,我大概切掉一個肺葉的3分之1,約略是15分之1。我手術後,回到學校,沒人知道我動過刀,生活方式也一如往常,現在每半年回診追蹤一次。

 

我51歲,完全沒抽菸,也很喜歡運動,很多老師身上一堆毛病,覺得自己體力很差、哪邊不舒服,我幾乎都沒有,發現惡性腫瘤滿訝異的。

 

有些人比較愛惜生命,到了我這年紀,會每1、2年做全身大健檢。我沒特別去做健檢,過去只參加國立大學每兩年一次補助的一般健檢,從沒照過電腦斷層。在做LDCT的同年4月,我有做了一次例行健檢,當時照胸部X光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我之前不知道低劑量電腦斷層,那是我第一次做,很感恩剛好有這機緣,否則我發現時不曉得是什麼狀況,我猜可能就會到比較晚期一點。

 

坦白講,我當初去檢查,並不是因為身體有不舒服,而是陳晉興醫師的肺病防治基金會捐贈100萬元,支持政大商學院一定年齡以上教職員做檢查。我一開始也沒去,後來是時間快到了,院裡發訊息說還有很多名額,請大家踴躍去檢查。我想好吧,看一下行事曆,有點空檔,才趕快約了去做做看。

 

我的經驗是,身體完全沒有任何徵兆告訴我可能有一些問題,X光也沒有發現。我現在平常心,不會特別主動說,也不會刻意不讓人知道,但如果剛好聊到,也許我們很熟,通常我會說我發生過這情況,提醒你有機會也去檢查一下。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

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是利用無數的X光射線穿透人體取得影像,肺部因氣體多,只要低輻射劑量即可照出,故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T,LDCT)早期篩檢肺癌。

 

黃家齊

出生:1966年

現職:政大企管學系系主任,商學院副院長

經歷:政大公企中心副主任、在職訓練組組長等

學歷:台大商學院研究所博士

 

死亡人數大幅超越肝癌,肺癌已成「新國病」!

 

5.4%、19.7%、50%,這三組關鍵數字,藏著當前對你我健康的最大威脅。

 

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2016年,台灣有9372人死於肺癌,占所有死亡人數的5.4%。這個死亡數字,不只超過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結腸直腸癌、女性發生率最高的乳癌兩相加總,更首度比過去的「國病」肝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高出逾千人。

 

「肺癌是頭號殺手,因為別的癌症(死亡率)下降 了,但是它沒有下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觀察。

 

再來,肺癌的5年存活率僅19.7%,也就是說5年死亡率高達80.3%,高居台灣十大癌症之冠,它也是花費最多健保支出的癌症。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認為,不是發生比率高就叫國病,而是對健康威脅最大。肺癌死亡人數之高、燒錢之多,儼然已是台灣的「新國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歐美超過八成五的肺癌患者都有抽菸,但在台灣,這個數字卻不到50%!

 

陳晉興形容,「每個人都有替冷氣、排油煙機清骯髒濾網的經驗,其實那就是你一天24小時在吸的空氣。」一個人幾天不吃東西還可以存活,但可以多久不吸空氣?不超過十分鐘。

 

過去,肺癌被視為吸菸者的「專利」,但患者副總統陳建仁、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都沒有抽菸;而且,台灣成人吸菸率20年來已從29%降至15%,照理說,肺癌發生率也該隨之下降,結果卻不然。這告訴我們,即使你不抽菸,也不能高枕無憂。

 

此外,依據最新出版的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2014年台灣首次確定診斷為肺癌的12462個患者中,第一期比率僅占21.5%,第四期比率則高達57.96%;但同年度日本有40.4%發現時是第一期(2012年為36.9%),第四期僅32.1%。顯然,面對這個和你我健康息息相關、非懂不可的台灣新國病,國人卻缺乏警覺。

 

▲點圖放大

 

迷思1》有症狀時盡快就醫,可以早期診斷肺癌?

 

真相卻是殘酷的,當出現咳血、聲音沙啞、呼吸喘,或骨頭酸痛等症狀時,通常已是肺癌晚期。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指出,肺部沒有痛覺神經,「它初期完全沒有症狀,是一個無形的殺手。」像歌后鳳飛飛,當聲音沙啞時,惡性腫瘤已經壓到神經了;演員文英則是洗澡時在脖子發現一顆淋巴,淋巴已經跑出來,那就來不及啦!

 

「肺癌就是沒有徵兆,早期診斷是困難的!」黃達夫解釋,肺是一個像海綿的組織,裡面都是微血管,要把氧氣帶到身體各地方,癌細胞一跑進血管就跟著血液循環跑了,當腫瘤變大或讓你呼吸受到影響時,代表都蔓延了,或從蔓延地方有症狀才發現原來來自肺。「肺癌發現得慢、腫瘤惡性度又高,且容易跑。」

 

攤開和信癌症中心醫院的年報,1990到2013年期間,首度確定診斷為肺癌,且之前未在院外進行相關治療者共有3753人,其中,腫瘤危害度相對較低的第一期比率,僅占13.5%;危害度最高、腫瘤已轉移的第四期,占比卻高達50.3%。

 

迷思2》腫瘤小,代表癌症初期,不必急著處理?

 

錯!腫瘤長大速度難以預期,小腫瘤就可能引起遠處轉移。

 

「1公分就有差!」陳晉興指出,通常1公分以下的惡性腫瘤還不會轉移,依照美國胸腔外科學會建議,小於1公分先追蹤,超過1公分才懷疑惡性,至於3公分以下都算第一期。

 

儘管癌症不是在急速中長大,可是當一個惡性腫瘤分裂22次、長到0.2公分,就會分泌物質誘導新生血管長出腫瘤組織,它就如虎添翼,快速成長。

 

高尚志指出,一般腫瘤超過1公分以上就有機會轉移了,1公分大小的腫瘤,細胞數約有10億個,大概分裂了三十代,差不多要花10年;但一旦癌細胞成長到一個臨界點,就會倍數成長,「從1公分的腫瘤長到5公分,只要一年多的時間,1公分變成10公分,只要3年……。」

 

迷思3》定期胸部X光檢查,就可以早期發現肺癌?

 

錯!如同政大企管系主任黃家齊的經驗,哪怕他肺部檢查出有一顆1.2公分的惡性腫瘤,八個月前才做的胸部X光檢查結果卻顯示沒有任何異常。

 

台北榮總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依據全球研究,胸部X光沒辦法降低肺癌5年死亡率。

 

為什麼靠著一般X光常常找不到肺部惡性腫瘤?主要原因有二。「因為1公分以下,X光根本看不到,」高尚志解釋,很多肺部腫瘤早期生長時密度很低,呈現出來的毛玻璃影像看起來淡淡的,剛開始看不到,造成胸部X光無法顯示。

 

另外,肺部惡性腫瘤可能躲在X光影像的侷限和死角。舉例來說,在心臟、橫膈膜大血管後,或受到肋骨遮擋,X光影像一般來說約有30到35%的死角,也就是,「三分之一機率看不清楚。」陳育民說。

 

迷思4》只有抽菸會引起肺癌?

 

錯!除了抽菸以外,還有遺傳、空汙等許多其他原因。

 

國際上認為,吸菸或二手菸是導致肺癌的最大危險因子。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就指出,在美國,九成肺癌死亡是由抽菸導致;據統計,重度吸菸者(世界衛生組織以吸煙指數為判斷標準,每天抽菸支數乘吸菸年數大於四百為重度吸菸)導致肺癌的發病危險性,是非吸菸者的十一倍。但在台灣,依據國健署資料,肺癌患者中抽菸的比率卻不到五成。

 

「I don't believe,絕對低估。」黃達夫直指,「第一個大凶手就是菸草,其他比較起來都是小巫。」

 

陳育民則認為,抽菸比率低有可能是調查沒問徹底,患者有保留,或忽略二、三手菸。但是,在台灣,除了抽菸,日常生活環境裡的確還存在著同樣重要的其他兇手。高尚志觀察,台灣地區婦女肺腺癌越來越多,這些婦女卻幾乎都沒抽菸(編按:目前女性抽菸人口約占四%)。

 

不論如何,這都凸顯其他如體質或遺傳、環境(包括空氣汙染、石棉、廚房油煙、有害氣體、放射線物質等)、過去肺部感染和職業暴露(礦工、消防員等),也都是可能誘發肺癌的危險因子。

 

先看體質或遺傳。三親等有肺癌或本身有癌症病史,或過去曾有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的人,則罹患肺癌的風險較高。

 

肺癌

 

再看引發關注的空氣汙染。早在四年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把「細懸浮微粒」(PM2.5)判定為會提高肺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PM2.5是指由工業、交通排放或境外移入等直徑小或等於二‧五微米的懸浮微粒,這種汙染物微粒的直徑,只有一根頭髮的二十八分之一,具有更強穿透力,不易被呼吸道黏膜吸附或經由咳嗽排出體外,就連能阻隔病菌的N95口罩,都不保證能完全擋住。

 

一篇追蹤歐洲逾三十萬居民、長達十二年的實證研究發現,哪怕PM2.5維持在非常低水準,每立方公尺空氣中每增加5微克懸浮微粒,患肺癌的風險就增加了18%;世界衛生組織一份風險報告也揭露,每增加單位PM2.5,肺癌死亡率將增加11.9%。

 

「在台灣,PM2.5也是肺癌危險因子之一,我們的研究發現,因 PM2.5濃度增加而誘發肺癌,占女性肺癌患者的16%。」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江博煌指出,遺傳目前改變不了,但空氣污染的風險卻有機會下降。

 

3年前,台灣在世界各國PM2.5的濃度排行中居倒數的後段班,依環保署數據,近年來年均濃度已逐年改善至去年的20.9,但距離世界衛生組織的安全標準10,還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肺癌

▲點圖放大

 

 

迷思5》肺癌是絕症,發現後就只有等死?

 

錯!肺癌並非不治之症,早期發現,更可以早期治療。

 

一般認為,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所謂低劑量,是指輻射量較低,傳統電腦斷層輻射量是六到八毫西弗,低劑量則為一・五,最新儀器更可再降到○・五以下,等於二十五張胸部X光的輻射量。

 

再對比台灣每人接受天然背景的輻射劑量為1.6,輻射工作人員年劑量限值為20,該篩檢工具的輻射量已相對低。

 

「只有靠這才能找到1公分以下的腫瘤,」高尚志解釋,一般來講0.3、0.4公分,電腦斷層就找得到,「所以副總統陳建仁照到0.4公分,他就開刀開掉了。」

 

陳晉興說,台大醫院在2013年,曾幫300位年滿45歲以上主治醫師和一級主管做早期肺癌篩檢,結果其中12位、高達4%確診肺癌。

 

但對此,黃達夫卻有不同意見,「那個數據你覺得對嗎?小數據絕對不能依賴,數據應用上會有謬誤。」他強調,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台灣在2012年肺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只有30.6人,「假如4%就糟糕了。」

 

他也提醒,從國際資料看,LDCT也可能有「偽陽性」,也就是腫瘤本來是良性、根本不會影響病人,卻被誤判為惡性,因而衍生過度診斷、過度治療,甚至道德風險問題。

 

「對高風險的人來說,LDCT是可以做,」黃達夫提醒,萬一檢查發現癌症,拿出來的病理判讀必須是正確的才可以相信,也必須有專業醫師幫患者好好手術處理才建議做。

 

但從大數據看,國內外實證結果都發現早期肺癌篩檢的效益。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一項針對5萬3千名抽菸族群的研究發現,每千人中,LDCT可有效預防三位肺癌患者死亡,「相較低風險者,針對高風險者篩檢,更可預防15倍的肺癌死亡。」

 

電腦斷層

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見圖),能發現小至0.3公分的肺部微小結節,是目前肺癌早期篩檢的利器。(圖片攝影/劉咸昌)

 

本文摘自《今周刊》1078期 最要命的新國病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