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最新十大死因「癌症」霸榜42年,肺癌仍是第1名…醫籲逾45歲「有在呼吸」就要做這檢查

國人最新十大死因「癌症」霸榜42年,肺癌仍是第1名…醫籲逾45歲「有在呼吸」就要做這檢查

衛福部統計處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位居主要死因前3位。前年度(2022)首次入榜的新冠肺炎,則隨疫情緩和從第3名降至第6名,死亡人數較2022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

 

依照死亡率排序,2023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及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與2022年相較,癌症及心臟疾病續居前2名;COVID-19排行從第3名降至第6名,而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則都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排名。與2022年相較,2023年死亡人數以肺炎增加16.6%、COVID-19減少38.9%最為明顯。

 

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2年居冠,2023年有5萬3,126人死於癌症,占總死亡人數25.8%,年增2.2%。就年齡觀察,2023年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

 

至於十大癌症死亡率,順位與2022年相同,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 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

 

 

值得注意的是,肺癌及肝癌已連續44年排名前2名;從標準化死亡率來看,下降最多的是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大腸癌;反之,食道癌、女性乳癌則略為增加。

 

就年齡層觀察,女性乳癌、口腔癌隨年齡增⾧,排名順位往後;女性乳癌在45~54歲年齡層排行第1,口腔癌則為居第2。前列腺癌(攝護腺癌)、胃癌的威脅性,則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前列腺癌在85歲以上年齡層居冠,胃癌則排第5。

 

在事故傷害中,各年齡層都以運輸事故排名第1,但45~64歲、65歲以上中高齡者都以「跌倒」排名第二,顯見進入熟齡後,應提防跌倒帶來的風險。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44年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都是肺癌,堪稱當今最「要命」的新國病。不僅如此,肺癌還是癌症「三冠王」——每年死亡總人數超過1萬人,發生率也超越大腸癌;更是健保支出最高的癌症,每年花費超過220億元。

 

陳晉興指出,肺癌形成的原因,除了歸咎體質與遺傳,其次還是環境因素,而且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台灣肺癌患者有6成不抽菸,恐與空氣污染有關,「肺癌是吸進來的!」

 

「肺腺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是90%以上,但第四期只剩下10%,兩者差了10倍!」陳晉興強調,當肺癌出現症狀後,通常已是第4期,所以絕對不能等到症狀出現才去檢查。

 

尤其,台灣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而早期肺腺癌無法透過胸部X光發現,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肺癌篩檢。陳晉興建議,超過45歲「只要有在呼吸,就應該做LDCT。」

 

國健署第五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2022年7月上路,至今已篩檢約10萬人,受檢者當中,肺癌偵測率(每100個完成篩檢流程的人,可找到的肺癌個案數)為1.2%;其中具肺癌家族史者為1.4%,重度吸菸者為0.7%,「有家族史比抽菸更可怕!」

 

健保補助肺癌篩檢資格

 

■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

 

■具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達30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