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郭美懿整理
「歌神」張學友6月在台舉辦演唱會,暌違6年與台灣歌迷見面,卻因感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緊急取消,直到身體好轉才繼續進行後面3場小巨蛋演唱會。許多人都以為只有嬰幼兒才會感染RSV,事實上63歲的張學友也屬於高危險群,熟齡族一旦感染可能增加心血管風險,尤其是心臟衰竭;而若有心血管病史者,入住加護病房的風險更是高出50%,死亡風險增加1倍,因此千萬不可小覷。
閱讀更多
2024年11月06日
郭美懿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據疾管署統計,全台65歲以上國人每週仍有逾500人死於肺炎及流感,而隨著秋冬到來,包括流感、新冠肺炎、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都將進入大流行期,民眾更不可掉以輕心。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呼籲,民眾應加速接種疫苗,特別是熟齡與罹患三高、慢性病的高風險族群。另外,新冠疫情加重「超級細菌」增長,民眾除了接種疫苗,減少感染機會之外,也應該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不當使用而助長抗藥性細菌的增長,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
閱讀更多
2024年07月03日
林暐鈞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人應注重身體健康,遠離病毒侵擾!據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於2日表示,上週(6/25-7/1)新增932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6/18-6/24)新增81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64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4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年紀大者死亡風險較高,宜多加防範注意,積極接種新冠疫苗。
閱讀更多
2024年06月14日
郭美懿整理
近來確診人數暴增,疾管署示警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捲土重來!這次新冠疫情流行期為Omicron變異株以來的第6波,預估高峰將落在8、9月。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則觀察到,近期快篩陽性率變高,而且與前5波流行期相較,這波新冠確診者症狀表現明顯嚴重,「10個人有7個發燒」、全身痠痛,「病毒似乎變得比較凶!」提醒民眾多留意。 (原文刊載於2022/5/5,更新時間為2024/6/14)
閱讀更多
2024年05月07日
黃明惠 整理
國內新冠疫情尚未消失,疾病管制署(疾管署)最新公告,為有效運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發揮庫存防疫物資最大效益,委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將自週一(5/6)起於全台4,500餘家健保特約藥局提供快篩試劑,有需求的民眾可自由免費領取,不需要攜帶健保卡,原則「一人領一盒」,最少都有4劑以上,目前提供3種廠牌領取。 傳出有藥師質疑此政策,認為讓民眾免費領取、收到許多的快篩都是效期將至,如此做法恐怕是「把藥局當垃圾場」;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週二(5/7)回應,如果有相關意見,可向疾管署反映,也解釋大部分快篩效期都到年底。
閱讀更多
2024年04月10日
陳燕珩、數位內容部採訪整理
國內新冠疫情雖然逐漸下降,但併發症個案仍多,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隨著國內外旅遊興盛,將可能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只是,隨著疫情趨緩,民眾快篩意願低,導致許多感染黑數錯失投藥黃金期。
閱讀更多
2024年01月15日
林暐鈞整理
全球新冠疫情捲土來,國內重症病例上周比前一周增加26%,死亡人數也在上升,1月下旬恐怕每天出現近2萬新病例,農曆春節前將達這波疫情高峰,衛福部疾管署提醒大家趕快打XBB疫苗。 這兩周因國內大選及新年尾牙活動頻繁,人群聚集移動頻率大增,病毒傳播風險上升,疾管署預期春節前可能達到疫情高峰,呼籲尚未接種「新版」新冠XBB疫苗的長者及青壯年儘速接種疫苗。 多國從去年底出現新冠變異株JN.1病例,亞洲各國如新加坡在12月底恢復每天通報病例;從2023年12月3日到9日新增新冠病例達5.6萬例,比當時前一爭3.2萬例激增75%。住院人數也從前一周的每日平均225人增至350人。 馬來西亞去年12月染疫人數更是翻倍,馬國衛生部在12月19日就發布規定,所有確診者必須從出現症狀的首日起自行隔離5天,降低傳染風險;中國日前還傳出36歲知名美女財經媒體人羅琦,驚爆在染疫4天後驟逝。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23日
高醫中醫部/陳忠淵醫師
在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期,未經中醫師辨證就胡亂使用補養類藥物提升免疫小心「越補越大洞」。這也難怪有很多醫師會呼籲癌症患者不要亂接觸當歸、人參,因為這些藥物的使用需要中醫專業確認體質的偏性才會合拍,尤其是抗癌過程陰陽早已失衡的患者更應慎之。
閱讀更多
2023年09月08日
黃軒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編按:近期台灣疫情維穩,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再發出警告,全球多個地區的新冠疫情有上升趨勢,特別是隨著北半球冬季即將來臨,疫情可能升溫。面臨不斷變種的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科醫師黃軒分享,要特別小心手扶梯,人來人往最容易受到污染,3大微生物菌種常出現在手扶梯上,提醒6點預防。 (原文刊載於2023/6/12,更新時間為2023/9/8)
閱讀更多
2023年08月01日
郭美懿
本土新冠疫情雖已脫離高原期,但仍不可掉以輕心,近日彰化有位62歲男子快篩新冠肺炎陽性就醫,病情竟急轉直下,引發「細胞激素風暴」(也稱為「免疫風暴」),急送加護病房住了25天,歷經5次血漿置換術,才搶回一命。由於男子沒有慢性病史,過去身體也很健康,但從未打過新冠疫苗,因此專家呼籲,沒打過疫苗者還是要施打,以降低重症機率。
閱讀更多
2023年05月29日
潮健康/全煜耳鼻喉科診所耳鼻喉專科醫師 林岱樓醫師
編按:國內新冠疫情第4波疫情來襲,重複感染也變多,許多不曾染疫的「天選之人」更紛紛中鏢。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未來防疫措施就是「鬆、緊、鬆、緊」,國人要習慣這就是未來的「新常態」生活。 吳明賢表示,這次疫情再起是因為5月放寬防疫措施,染疫的人一定會變多,慶幸的是,多數患者以輕症居多,但老、弱、病、殘族群免疫力不佳「一定要保護好自己」,除了接種疫苗外,染疫時要趕快以藥物治療。 吳明賢表示,新冠疫情不會像SARS一樣「完全消失」,一定要更注意自己的健康,平時要好好吃飯、運動、睡覺,有規律生活、正向心情,不靠藥物就能提升免疫力。他也提醒,除了新冠肺炎之外,腸病毒、流感病毒也都回來了,尤其腸病毒「今年可能會很厲害。」
閱讀更多
2023年04月27日
Heho 記者王芊淩
今周刊編按:新冠病毒再現新變異株「大角星」(Arcturus),近期在多國快速傳播,目前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33個國家皆已發現病例,台灣也出現境外移入個案,累積迄今已檢出14例,且日前泰國證實出現大角星變異株全球首宗死亡個案。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週四(4/27)說明,上周首度出現2例本土「大角星」變異株感染,1例為北部70多歲女性,有高血壓與癌症病史,沒有出國旅遊史,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後,自行快篩陽性,就醫經PCR檢驗陽性,因肺炎、需要氧氣,故住院治療,曾使用瑞德西韋與類固醇。 另一位北部80多歲女性為輕症個案,有慢性肺病病史。 專家提醒,這款變異株致死率雖不高,但傳播速度更快,仍可能引發重症,對免疫力較差的孩童與年長者族群威脅大,要格外留心,並建議出國民眾在飛機上配戴口罩,預防境外傳染。此外,感染大角星所產生的症狀除了發燒、畏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之外,也出現結膜炎或眼睛發炎、紅癢等症狀,民眾可多加注意。
閱讀更多
2023年03月21日
郭美懿整理
新冠疫情趨緩,但仍有許多人受長新冠症狀所苦,時常感覺胸悶、氣喘、疲憊,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提醒,新冠病毒感染後的長新冠有許多心肺共病,包括肺纖維化、微血栓、心律不整、肺動脈高壓等,不能只當是長新冠後遺症而輕忽。
閱讀更多
2023年03月12日
郭美懿
新冠肺炎爆發3年多,已造成全球6.75億人感染及687萬人死亡,我們所在的台灣同樣不能倖免,幸而國內防疫提前部署,台灣中醫更在新冠疫情中發揮相當大的成效。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於今(3/12)日舉辦「第93屆國醫節第15屆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細述中醫藥在這場世紀大疫中所做的貢獻及角色,並發表台灣民眾對清冠一號使用的情形及滿意度調查。衛福部長薛瑞元則表示,原訂今年6月停止緊急授權的清冠一號,EUA也將延長到明年6月,當前首要任務是積極協助取得藥證。
閱讀更多
2023年02月09日
郭美懿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經3年,為防範感染,許多人對疫苗都是打好打滿,但隨著病毒不斷變異,不少人也會疑惑:「我都打完3劑疫苗了,有需要打第4劑嗎?」 對此,國際感染科專家、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洪健清表示,打完疫苗後抗體會隨時間下降,不管是打完3劑疫苗、或有過自然感染,仍建議打第4劑。而民眾也應轉變觀念,打疫苗不是讓你不受感染,而是減輕重症發生,尤其染疫後3個月再打疫苗,免於重症的機率更可達95%至100%。
閱讀更多
2022年10月20日
郭美懿
國內迄今已經有超過1/4的人口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不少人康復後出現疲倦、胸悶、腦霧等「長新冠」症狀,但也有人出現突發或持續性心跳加速,而且做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抽血檢查等,均找不出病因,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醫師解釋,這些病人罹患的是「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也屬於長新冠的一種類型,目前國內外都已發現不少案例。
閱讀更多
2022年09月14日
黃明惠
本土確診又上攀至5萬例以上,是自6/23後的新高紀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示警,今年冬天新冠肺炎和流感很有可能會同時爆發,「與病毒共存的第一個冬季,真的不會太好過。」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21日
中時新聞網 何立雯
明起全面開放50歲以上的人可打第四劑疫苗,只要與第三劑間隔滿5個月者就符合資格,但仍有不少人猶豫是否該去接種,若是接種該選擇哪個廠牌較好,對此《中時新聞網》整理出第四劑疫苗可以選擇的廠牌、副作用等常見的8個問題,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14日
郭美懿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降溫,但每天仍有2萬上下的新增案例,有人確診康復後更出現長新冠症狀。作家蔡詩萍昨天在臉書分享自己染疫經驗,並自爆因不信邪在解隔後去跑馬拉松,沒想到免疫力低下導致帶狀皰疹發作,幸好太太林書煒警覺性高,堅持帶他二度就醫。蔡詩萍呼籲,感染新冠肺炎即使是輕症也要好好休息,勿太快投入劇烈運動,以免併發其他後遺症。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08日
陳炯瑜醫師
隨著確診人數與日俱增,到底染疫康復期有多長、病毒對於身體有什麼影響,相信都是各位朋友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閱讀更多
2022年07月05日
郭美懿
52歲的張姓男子染疫後在住家3樓自行隔離,太太和2名子女則住2樓,全家戴口罩、勤洗手、狂用酒精和漂白水清消,全程零接觸,但隔離3天後家人還是確診。醫師詢問一輪後,發現問題可能出在空調!由於天氣熱,張男緊閉窗戶開冷氣,反而讓病毒在空氣中停留,並從3樓擴散到2樓,成為防疫破口。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21日
郭美懿整理
本土確診人數逐日下降,國內疫情似有好轉跡象,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21)表示,目前已收到2例疑似MIS-A(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通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確診後2至12週可能產生MIS-A,預期近期將陸續傳出相關案例,民眾應多留意。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7日
HEHO健康網
新冠病毒延燒,帶來的不只是面對疾病當下的恐懼,甚至連康復後都無法倖免於難,必須擔心面對「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而「腦霧」就是新冠康復者最常見的後遺症。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7日
udn聯合新聞網
台南市歸仁區詹先生一家四口人,詹妻和二個幼女先後感染新冠肺炎確診,詹先生全副武裝,戴起N95再套上兩只醫用口罩和護目鏡,照三餐用酒精拖地,每天輪番在客廳、房間清消5次,病毒共存14天仍全身而退,令親友嘖嘖稱奇。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5日
郭美懿
台中一位35歲女老師3個月前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卻留下疲倦後遺症。不但爬樓梯感覺吃力,就連授課也不若過去有活力,講個10、20分鐘就「凍未條」,只好趕緊求助中醫,經中藥搭配食療調理後已恢復7~8成肺活量,無須使用「小蜜蜂」講課。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2日
郭美懿
新冠疫情仍處高原期,隨著確診人數暴增,越來越多人出現失眠、疲倦、心悸、腦霧等「長新冠」症狀。日前有網友分享自己染疫康復後仍留下「腦霧」後遺症,開車回家路上突然忘了自己在哪?對周遭環境完全陌生,形容就像失智的感覺,直呼:「腦霧真的很可怕!」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2日
張家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陳時中指揮官上午自覺有相關症狀,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檢驗,結果為陽性,已透過通訊診療判定為確診,將進行居家照護,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昨天陳時中才預計週日確診數會較週六低,加上重大政策已經宣布,疫情看起來還算穩定,因此週日記者會原本即暫停一次,卻傳出他自己快篩陽確診。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10日
李易紓整理
不少人為了防疫,會將酒精不停噴灑周圍和雙手,但防疫酒精不是量多就是好,如果噴灑的方式錯誤,甚至可能造成傷肝腎至導致肺部功能受損!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6日
郭美懿
隨著本土疫情進入高原期,民眾除了關心如何與病毒共存,更擔心染疫後的相關後遺症。據近期研究指出,無論輕症或無症狀,都可能留下後遺症,並以疲勞及呼吸道症狀為主,復健師建議,民眾可以進行一些呼吸訓練,來促進肺部擴張,改善胸腔循環,降低後遺症的影響。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1日
郭美懿
農曆5月氣候濕熱,蟲虺滋生,自古被稱為「惡月」、「百毒月」,端午這一天更被視為「惡日」、「九毒日」,是一整年中極惡、極毒之日。對照近期疫情升溫,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鄭群耀提供3種中藥外用方,透過隨身攜帶香囊、洗浴和燻蒸,預防新冠病毒的侵襲。
閱讀更多
2022年06月01日
郭美懿
「快篩陽性經醫師確認視同確診」政策上路1周,不少民眾卻因為事前準備不足而影響看診,其中最常見就是忘記準備「快篩陽卡匣」。醫師提醒,無論是通訊診療或實體門診,都要備妥快篩陽性卡匣並出示給醫師判讀,不能只用照片取代。醫師也彙整快篩陽卡匣如何處理、健保卡沒照片或為童年大頭照是否影響判讀等第一線常見QA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30日
NOW健康
亞洲換心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也確診了,他在第一時間發訊給院內同仁,分享自己罹病經驗,在400多字短文中,提醒3大重點,並建議員工如也染疫,可多吃8種容易下嚥的食物、3種能舒緩不適的藥物。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7日
郭美懿
本土新冠疫情進入高原期,隨著確診數逐日累積,也讓中藥「清冠一號」供不應求。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指出,口服抗病毒藥交互作用多,也不是每個確診者都適合吃,此時可選擇清冠一號,同樣能有效降低病毒量,快速緩解症狀。他也強調,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一定要由中醫師評估患者體質、病況才適合使用。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7日
郭美懿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延燒,連日確診人數皆在8萬上下徘徊,不少人正處在痛苦的染疫病症中,但也有不少人結束隔離、快篩陰之後,仍為咳嗽、流鼻水等併發症所苦。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許多確診者結束隔離後、快篩呈現陰性,就以為自己沒事了,其實這只是證明病毒濃度已下降到不會傳染他人而已,身體仍可能留下併發症及後遺症。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7日
聯合新聞網 / 綜合報導
「快篩陽等同確診」5月26日起上路,快篩陽性民眾未來經醫師評估診斷確診後,將不須出門PCR採檢。圖為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辛勤的醫護與民眾「並肩戰疫」。 本土新冠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滾動式調整相關防疫政策。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也宣布「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將在26日正式上路,《聯合新聞網》為讀者整理系列問答,讓你一看就懂。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5日
郭美懿
本土確診病例數進入高原期,各地社區篩檢站陽性率均偏高,六都中雙北、台南更是高達9成以上,為保留醫療量能、儘速投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5月26日起全面實施「快篩陽性+醫師診斷=確診」,民眾不用再苦等PCR結果才能領藥。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5日
NOW健康
新冠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至今仍見不到曙光,每日的確診人數越來越高,到底有沒有營養素能夠提高免疫力,降低染上新冠肺炎的機率?就算不幸染上了,怎麼做可以降低嚴重度?在眾多營養素當中,許多專家認為維生素 D(Vitamin D)最有潛力。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4日
聯合新聞網 / 綜合報導
有鑑於PCR採檢需求暴增,北市的社區篩檢站已由12處增至24處,新北也設置38處篩檢站提升篩檢能量,民眾快篩陽性後該去哪裡PCR核酸檢測呢?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3日
郭美懿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隨著確診病患越來越多,也讓治療輕症的中藥「清冠一號」需求大增,許多地方更是一藥難求。對此,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設置「公費清冠一號動態查詢表」,確診者只要上網查詢,就能知道全台1391中醫院所的新冠一號庫存量,不需要再四處打電話詢問。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0日
李易紓、郭美懿
知名電影人、向洋影業創辦人洪偉珠感染新冠肺炎猝逝,她曾發行《名偵探柯南》系列電影和拉斯馮提爾坎城金棕櫚之作《在黑暗中漫舞》,也是名片《新天堂樂園》在台上映的幕後推手。 據悉,洪偉珠是時尚教父洪偉明的姊姊,昨影人藍祖蔚在臉書哀悼「電影圈一位俠女,就這樣子揮手告別」,洪偉珠病逝消息才曝光。 藍祖蔚臉書表示,洪偉珠為人古道熱腸,3天前打了電話給洪偉珠,拜託她幫忙聯絡新船公司老闆,希望能夠授權新船電影在國家影視聽中心重新放映,她回答「過2天再說」。電話中洪偉珠嗓音沙啞,表示自己感冒了,想不到18日晚上緊急送醫,隔天早上就過世。 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洪偉珠原先以為自己僅是感冒,在18日下午3點送醫院時得知確診,由於慢性病變嚴重,她意識清醒下表明不願急救,19日早上5點「快樂缺氧」辭世。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0日
郭美懿
國內染疫人口累計已破百萬大關,確診案例已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身邊的好友至親。面對病毒步步進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基本防護都要做好,但如果還是確診,究竟該怎麼辦呢?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9日
郭美懿整理
因應疫情洪峰,指揮中心已開放部分對象接種第二次追加劑新冠疫苗,也就是大眾認知的第四劑,不過許多人擔心接種後有不良反應,甚至連第二、三劑都不敢打。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日前接收一名病患,就是在接種後出現皮疹,疑為疫苗引起的皮膚過敏,經開立口服抗組織胺以及外用類固醇藥膏治療後改善,醫師呼籲勿因此放棄施打。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9日
Icu醫生陳志金
不少人來留言或私訊說「醫生叫他不要打疫苗」?我必須澄清,有些其實是這樣的情況: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7日
郭美懿
本土確診已連續5天突破6萬,為維持公衛防疫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調整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政策,針對已打完3劑疫苗者,免除居家隔離,改為進行7天自主防疫。換句話說,一旦家人確診,也不用3天居隔,只要快篩陰就能出門,也就是從現行的「3+4」改為「0+7」。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7日
李易紓
心臟科權威、72歲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傳出確診消息,第一時間他就發訊給員工,分享自己是輕症、但喉嚨發炎、痛到連喝水都沒辦法,魏崢因為憂心不少員工染疫不舒服,因此寫下400多字的簡訊,提醒三大重點以及8種容易下嚥的食物、3種能舒緩的藥物,希望能染疫的人都能夠早日康復。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6日
郭美懿整理
本土疫情洪峰將至,隨著越來越多人確診,不少「過來人」都分享「喉嚨痛如刀片割」的經驗。面對喉嚨劇痛,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建議可以透過多喝水、少講話、用鹽水漱口、喝冰水、吃冰淇淋等5種方法自救、舒緩喉嚨痛,但若伴隨咳嗽,則要禁絕冰品,才不會加重病情。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4日
胡肇芳整理
本土確診飆升,週六(5/14)來到近6.4萬例,急診人滿為患,確診想要拿到藥也得等上一些時間。 網路上有民眾寫他們要領抗病毒藥,是用「反向操作」,先從衛福部公告得知核心藥局備有Paxlovid,詢問藥局配合的診所是哪家,就去看診開處方籤,而後順利取得處方籤,再回藥局領藥。 不過「反向操作」和指引中的流程不同,也有網友說自己打電話詢問核心藥局,但該藥局卻沒有配合的診所,所以照著反向流程是無法領到藥物的。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2日
HEHO健康網
連日來國內確診數均破萬,Omicron的傳播力不容小覷,在疫情大流行階段為了確保醫療量能,新北市有高達九成的確診者都是在家照護,但有極少數患者病程可能在短時間中急速惡化,確診在家時到底要注意什麼?中研究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將輕、中、重症不同典型症狀條列,提醒民眾要多留意。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1日
郭美懿
疫情嚴峻,今(5/11)本土確診人數來到57188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明天(5/12)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期間「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後不用再經過PCR,就視同確診。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1日
郭美懿整理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隨著確診人數飆高,許多人也感受到病毒一步步接近自己。由於目前9成確診者皆為輕症,只須在家休養,但遇到身體不適,身為同住者,究竟該怎麼照顧家中的確診者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