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染疫民眾多屬居家照護,面對病程快速發展,究竟要怎麼監測自我健康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過去曾提醒,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意識改變」等這4病徵就要特別注意。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提醒,出現這4病徵包括胸悶、胸痛、呼吸急促、有意識改變等,就要特別注意。而正在居家隔離或集中檢疫所的民眾,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30次、血氧濃度小於95%,就宜儘速主動回報,尋求支援。
為什麼隱形缺氧如此駭人?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隱形缺氧」可怕的地方在於初期完全沒有異狀、無呼吸急促症狀,甚至有少於50%的病患還能正常行動,但實際上內部器官組織早已快速受損。
這類病患通常就醫前2~7天,會開始出現一些症狀,吳昌騰提醒,如果出現「手指/嘴唇發青、無法深呼吸、胸悶、換氣速度較平常快3倍」的症狀,就要趕快去看醫生!
從國外臨床症狀顯示,不少「隱形缺氧」確診者送至急診室時,血氧飽和度已降到70~80%,死亡風險急遽提升,確診者除了定期利用脈搏式血氧儀監測,也可透過步行6分鐘,血氧濃度是否低於90%判斷有無異常。
胸腔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提醒,隱形缺氧有時會逐漸發生、有時很快,早上沒症狀,晚上就心跳停止了,這使一般人是難以察覺,所以也就被稱為「隱形殺手」。
要發現「快樂缺氧/隱形缺氧」其實要很細心,因為很多病患本身,是沒有能力去判斷要去看醫生,一直吸不到氣、昏迷、臉色變黑,所以近日才會造成很多猝死病例,甚至都是死後才確診。
黃軒醫師進一步說明,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死者的死因都和COVID-19直接相關,多數患者存在多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和肥胖症,但是經過死後解剖發現,很多猝死,不是因為死者之前健康狀態或有慢性病狀況引起猝死,而是COVID-19直接引起缺氧,而快速死亡的。
4大病徵出現就要小心
1、感到胸悶
2、胸痛
3、呼吸急促、難以呼吸
4、意識改變
隱形缺氧是怎麽發生?
附著在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ACE2」上入侵細胞,而肺臟和肺泡上有非常多的ACE2,一旦COVID-19病毒侵犯細胞達到一定數量,人體免疫反應和病毒之間的大戰,就會造成許多肺泡破壞,這可能會阻礙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的通道。
如果病人體力很好,心臟夠強,可以用肌肉多作幾次的呼吸急促代償,可以多吸一點氧分子,二氧化碳也能較快從血液進入肺臟、排出體外,因此較不受影響。
一般來說,血管會收縮,讓血液盡量流入肺臟中充滿氣體的部位載運氧氣,減少缺氧部位的血流,但患者這套保衛機制可能會失常,使過多血液流向肺臟受損部位,反而較少血液流經健康部位,所以隱形缺氧發生,難以察覺。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