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2日
林志玲
抱怨是枷鎖,只會讓自己活在過往的日子。學習知足滿足,才會擁有剛剛好的幸福。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23日
優照護
俗語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沒嫁出去的女兒,就會變成寶嗎?40多歲的蓓欣,至今單身,許多同事常羨慕她不用侍奉公婆,不必下班還要看老公臉色,更不需要晚上盯著小孩的功課,一天到晚嘮嘮叨叨惹人煩。但沒有人知道,蓓欣其他兄弟各自成家立業後,只剩她跟著父母同住,所以很「理所當然」地,照顧爸媽就成為她的責任了。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3日
吳若權
愛自己的前提,必須先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或許你有很多不被愛的經驗,但那些都只是妄念與幻相。無論陽光燦爛或雲雨飄飛,想流淚時,只要抬頭仰望天空,就能發現自己並不孤獨。當全世界的人都背棄你,至少生命依然愛你。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10日
優照護
失智最大的惡夢就是記憶慢慢地消失,但這個過程中,若有人陪伴身邊、不時喚起記憶,讓他在黃昏餘暉中,還能找到許多自己的片段,那麼在明天到來之前,生活依然充滿希望。
閱讀更多
2022年05月06日
Icu醫生陳志金
「我爸月初才做完全身檢查,一切都很正常。人好好的,怎麼會變這麼嚴重?」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25日
優照護
「媽,你這樣痛下去也不是辦法,聽醫師的建議做個手術吧!」我說。 「我不要啦,這麼老了去動手術,我怕受不了啦!」媽媽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行動不便,走路都要忍著痛,雖然有去醫院治療,但始終沒有明顯改善。半年多以來,醫師一直建議她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她卻堅持不肯,一方面對手術有莫名的恐懼,一方面是不希望家人為了照顧自己而請假。
閱讀更多
2022年04月11日
優照護
「我不要去上學啦!」老媽又在耍賴不去日照中心了!每到星期一早上,就是我頭痛的時刻,為了勸老媽乖乖地去「上學」,總是要花上大半個小時,當然,我上班也得遲到了。 自從爸爸兩年前過世後,老媽的身體一下子變差很多,心情更是一落千丈,三不五時唉聲嘆氣。由於情緒低落,就不愛出門,她整天待在家裡,不但體重直線上升,各種毛病也越來越多,更大噩耗是經過醫師診斷,她已經出現失智的徵兆了。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22日
優照護
以前,每當外籍看護阿娣休假時,家人就要輪流請假來陪高齡90的母親,因為要臨時找代班的看護並不容易。但自從我知道有居家照顧的網路預約平台後,這件事就不再讓家人們操心了,甚至還發現,預約來的照顧幫手不但很專業,而且還能陪母親聊天,讓她的心情看起來好很多呢!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08日
優照護
江奶奶背又開始疼,這疼其實已經有大半年了,「人老了,這也疼那也疼,不就是這樣嗎?」她自己老是覺得忍忍就過了,哪裡知道「疼」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去理它,可能毛病就越來越嚴重了。
閱讀更多
2022年03月02日
王雅玲
推門走進嘉義大林鎮民權路上的一家咖啡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有白髮長者在教學薩克斯風、有年輕人正在準備長照據點活動直播、有人沖咖啡、有人在角落清掃,大夥兒各司其職,一點也不干擾。有意思的是,在這裡,鈔票和各種電子支付都不管用,換工會員和家庭照顧者用的是「大林幣」,以一種「以工代酬」方式獲得彼此的協助。
閱讀更多
2022年02月22日
優照護
「以上是行銷部2021年度報告,接下來是2022年第一季的行銷計畫...。」邱太太聚精會神聽著台上公司同事的簡報,手裡的筆則是邊寫下要給行銷部的建議事項。 看著簡報裡攀升的數字,邱太太心裡難掩激動,經過五年的努力,她跟先生一起創業的公司,業績終於有起色。她下意識地轉過頭去,想跟原本應該坐在她身邊的先生分享她的感受,但隔壁座位卻空無一人。
閱讀更多
2022年02月08日
優照護
一切都來得這麼突然,原本身體狀況都很良好的林媽媽,有天突然覺得身體不適,就醫後發現罹患了癌症。幸好身為老么的林小姐住得近,隨之而來的治療過程,也都由貼心的女兒陪伴照顧。 母親的症狀好轉,醫院也安排林媽媽出院。但隨著母親要出院的日子越來越近,林小姐擔心母親在家會無人照顧,自身又因工作無法抽身,焦慮感與日俱增。
閱讀更多
2022年01月24日
優照護
「哎呦~就跟你說那個醫院派來的外籍看護,都聽不懂我跟她交代要注意的事,你爸爸人就是不舒服,也不太會表達,我沒在醫院陪你爸的時候,都讓我很擔心ㄟ…。」 下班趕到醫院探病的佳苓,才剛到病房門口,就聽到奶奶又在跟爸爸抱怨外籍看護。
閱讀更多
2022年01月11日
優照護
2年前的那天,我永遠也忘不了。 帶媽媽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雖然扶著她,但我眼睛卻一直望著前方,生怕媽看到了我紅著的眼眶。其實,好幾年前我就注意到,她手有時候會抖,起初也不以為意,以為年紀大了,偶而手抖應該沒什麼吧。但後來,她越抖越厲害,也越來越頻繁,等發覺不對勁帶她到醫院檢查時,醫師證實她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8日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歲末天寒,當大家開心歡慶跨年煙火及新春團圓之際,社會角落中仍有許多孤單弱勢長輩需要關心。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11月到隔年春節期間,啟動「寒冬助老,刻不容緩」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今年邁向第13屆,將向社會募集整年度用於獨居弱勢長者的服務經費,透過服務讓老人家不被社會遺忘,志工們隨時提供他們最需要的關心,才能安心生活。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28日
優照護
「老公,你不覺得媽媽越來越不如以前那麼有活力了?」剛替獨居的婆婆過完90大壽的淑穎,跟老公語重心長地說。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14日
優照護
年僅64歲的林爸爸,上個月因為血糖過低昏厥,倒在路中央,幸好被好心的路人攙扶並護送回家。 3個女兒連番詢問發生什麼事了?只見林爸爸悠悠地說:「我也不記得了,只記得在路上騎車,模模糊糊就沒有意識了,等到醒來就在家裡了…。」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10日
陸曉婭
我的媽媽,漸漸地成了我的孩子…我在60歲生日那天,二度退休,為了陪伴失智的母親;但同時,我也努力活出自己有品質的晚年。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09日
陳志金
「我是拿香的。」爺爺的兒子這樣說。 『那你可以求個符,符水也可以拿過來,交代護理師怎麼做,我們會盡量配合。沒關係的,我知道那是大家的心意。』我說。 「可是,我爸爸是信天主教的。」......
閱讀更多
2021年12月06日
陳志金
看得出來,姐弟倆不想讓媽媽再受苦,卻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的決定而堅持救到底。我大膽提出「問病人」的建議。 「媽,我們讓妳好好的走,好嗎?」弟弟把手上的藍白拖往空中一拋。大家摒住呼吸,靜待那雙藍白拖落地的那一刻......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23日
優照護
從小就覺得母親是萬能媽媽,是安穩家裡最重要的支柱,姿琳娓娓道來…。 媽媽總是有條不紊將家中大小事打理得妥妥貼貼,對於自己和姊姊的教養也是無微不至,更讓正在打拼事業的爸爸無後顧之憂。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09日
橫山光昭
就一般普遍的印象,多半會覺得目前60歲至70歲世代長輩的退休生活,一定比年輕人來得舒適優渥。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團塊世代,在他們老後階段都面臨了兩個危機:一是長照準備不足,以及用光積蓄,生命卻還沒走到終點。
閱讀更多
2021年11月09日
優照護
小時候每個人都會寫的作文題目「我的家庭」,還記得當時繁蘋寫下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像媽媽一樣,當個有活力的魔術師,她總能做出美味多變的料理,更舉凡衣服到玩偶,只要提出來,媽媽總能想出辦法,就像魔術一樣。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26日
優照護
沛馨從學校畢業後就投入護理師工作,在大型醫院的工作時間長、需要輪大小夜班,沛馨十分熱愛自己的職業,堅守工作岡位將已近30年。 也因為護理師工作十分忙碌,沛馨工作幾年後就搬離父母家,結婚生子後,除了在工作後的時間照顧家庭外,她也時常電話關心或是偶爾回娘家探望父母。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22日
NOW健康
你是帕金森氏症患者,或者你的家人正面臨帕金森氏症的煎熬?從病情開始總是配合醫囑按時吃藥,也嘗試了中西醫各種治療方法病情卻未有顯著改善,到底還能做些什麼呢?
閱讀更多
2021年10月18日
優照護
爸又跟看護吵起來了!媽媽在醫院打手機給我,抱怨外配看護照顧爸爸時狀況百出,加上爸爸一有病痛就情緒不好,稍有不如意,罵起人來毫不留情。
閱讀更多
2021年09月06日
優照護
黃爸爸是一位退休教師,雖然已經80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閒不下來的他將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很好,不只有自己的交友圈,甚至在生活上還能幫忙同住的兒子品碩做一些簡單的家事。
閱讀更多
2021年08月24日
優照護
父親中風後的第200天,天氣晴。很好的天氣,風光明媚,但這些好像都與我無關了。 等等還要幫爸爸盥洗、準備早餐,等臨時看護來家裡,出發去公司,下班回來繼續接手,準備晚餐,洗澡,刷牙,父親好像在慢慢變好,但我好像不是……。
閱讀更多
2021年07月31日
呂秋遠
媽媽已經臥病在床幾年了,這幾年,媽媽的神智狀況越來越糟糕,而3個孩子裡,因為她未婚,只有她負責與媽媽同住,並且接手看護的角色。
閱讀更多
2021年07月20日
優照護
「你跟媽最近狀況都好嗎?」秀熙對著話筒詢問。 「我都還好,你媽的狀況,她說她要自己說。」秀熙爸爸這樣回答。 「我…很…好」秀熙媽媽用緩慢而用力地回答秀熙的問題。 原本不期待能聽到母親的聲音,秀熙在電話那頭激動不已。 現在的60多歲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中年而已,日子才正要往另一個風光明媚的方向去,但對秀熙父母倆卻不是如此。
閱讀更多
2021年07月06日
優照護
一直以為身處不同國家才算是遠距離,直到進入中年,茹悅感覺僅僅是不同城市就是遠距離了。
閱讀更多
2021年06月23日
優照護
趙媽媽年紀有了,時常忘東忘西,總是說自己這裡痛那裡痛,食慾不振,一躺著就是一整天,跟她說話也不回應,帶她去看醫生、做檢查指數什麼的都很正常。 一次趙小姐偶然看到別人分享長輩憂鬱症的文章,抱著什麼都試試看的心情,幫媽媽掛了身心科的門診,這次確定了為何母親總是跟人隔著一面玻璃牆的原因,就是憂鬱症上身。
閱讀更多
2021年05月25日
優照護
雨滴濺起的水花是最美麗的裙擺,如燕與丈夫悠閒地欣賞窗邊的風景。他們是長期旅居海外的銀髮夫妻,退休後,還是選擇回到了最熟悉的地方─台灣,一方面是因為思鄉,一方面也想省得讓子女掛心,彼此照顧就足夠了。
閱讀更多
2021年03月09日
優照護
佳蓉長期定居歐洲從事翻譯的工作,母親已是耄耋之年的失智症患者。在海外,每每問起母親的狀況,家人總是避重就輕回答:「養護機構有在照顧」、「正常」等,佳蓉始終放心不下。 等到她回國探視母親的期間,輾轉從養護機構的護理師口中得知,其實家人並不常來探視母親,對母親情況不甚熟悉,家人對母親的態度,讓佳蓉百感交集。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23日
優照護
「我媽媽很捨不得小孩為她花錢,請不要跟媽媽提到費用的事,麻煩了!」張媽媽是位個性獨立的熟齡人士,一直以來都自己照顧自己,不願給家人負擔,也不喜歡子女為她花太多錢。
閱讀更多
2021年02月09日
優照護
熟練地翻著荷包蛋、烤土司,點綴上水果,一旁的牛奶才剛微波好,一生二人三餐四季,就是現在生活的寫照,手作早餐是年紀漸長後養成的習慣。 馮太太與先生在婚前就有同樣的目標,那就是「早辛苦、早享受」,婚後價值觀相同,讓兩人在生活上的磨合少了不少,飲食習慣、孩子教育,規劃退休,都沒有太大的落差,時光匆匆,奮鬥的時光過去、孩子也開始獨立生活,退休生活的超前部署在此時開花結果。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4日
夏韻芬
有一次我翻閱雜誌,看到一句話「覺得老到可以死了,是一項成就,不是挫敗」。這句話的意義在於,能夠享受生命,就可以從容優雅的老去,再白話一點的解釋就是要活得快樂自在。
閱讀更多
2021年01月12日
李易紓
台灣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高齡浪潮來襲的可能社會衝擊,協助銀髮族能生活自立、享受安適人生,部署刻不容緩。銀髮族用品專賣店樂齡網開設「樂齡自立生活展示中心」,並推動成立「自立生活聯盟」,希望能協助長者自立生活、延緩老化!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24日
洪仲清
老媽媽年歲大了,真正讓孩子感覺到不對了,是媽媽的菜,味道變了。當然,老媽媽的外表日漸衰老,在視覺上很明顯,可是,代表鄉愁的味道走調,也許是老媽媽的感官功能開始退化,讓孩子猛然驚覺,是不是該回家鄉,好好陪媽媽,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閱讀更多
2020年12月17日
大塚宣夫
對彼此的依賴,就是最大的敵人。即便是關係再好的親子也是如此,因為是親子才特別困難。 但是,如果是別人的話就能接受。因為,只要不是自己的父母,就可以平靜地接受對方逐漸衰敗的模樣,也能不被情緒左右,確實地做好看護工作。正因如此,我才推薦讓他人來參與照護。倒不如說,加入一個第三者做為緩衝,絕對會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0年11月24日
艾彼
孝順,是要求、強求不來的,那必須是發自內心,對於需要照顧的長者,願意貢獻一己之力的動念。
閱讀更多
2020年11月20日
陳乃綾
身為子女,家中長輩如果生病了需要有人隨側照顧,很多孝順的晚輩很可能會辭職回家照顧家人。但是,看在諮商心理師的眼裡,這個決定是讓人擔心的,照護路雖漫長,但總有結束的一天,到時能否順利接軌重返原來的人生,的確是個問號。
閱讀更多
2020年11月20日
李易紓
由台灣失智症協會主辦、《幸福熟齡》協辦的珍愛記憶公益演唱會,將於12/5(六)登場,特別邀請失智者以及家屬一同欣賞,慰勞辛苦的家庭照顧者,參與演出的藝人包括殷正洋、洪小喬、曾淑勤、蔡昌憲等歌手,無法到現場的民眾,當天14:00-16:00可在台灣失智症協會臉書粉絲團中,觀賞現場直播。
閱讀更多
2020年11月18日
陳乃綾
照顧家中生病的長者,不是考試,不需要大小事都要求滿分。照顧的生活中,彼此都能自在是最重要的關鍵。需要付出的時間不會短,需要付出的心力不會少,剛剛好的照顧,才能讓自己的身心保持在最平穩的狀態。
閱讀更多
2020年11月02日
李易紓
《今周刊》於10月29日舉辦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到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談談台灣的「醫養合一」新趨勢。 張育美說,台灣2025年就要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每5人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在台灣醫療品質高、可近性高,加上醫療負擔能力高的狀況下,應該以醫療為核心,結合5G長照服務(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復健、居家服務、居家藥事),建構出「醫養合一」的大健康互聯網。
閱讀更多
2020年10月29日
黃健誠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面對此一趨勢,你是否有想過,自己的老後生活要怎麼過? 除了長照外,死亡更是人生最後、最大的課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今(29)日在《今周刊》主辦的「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中提到,隨著去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大家應了解,人有自然死亡的權利,因為,如果自己不做決定,壓力會落到所愛的人身上。
閱讀更多
2020年10月29日
劉煥彥
中部有線電視龍頭台數科(6464)董事長廖紫岑表示,隨著國內人口逐漸老化,過往有線電視的角色隨之轉變,如今大螢幕電視結合第四台服務搖身一變,成為廣大銀髮族的絕佳夥伴,可以提供影視娛樂、樂齡陪伴、購物,甚至醫療服務。 廖紫岑說:「電視是長輩熟悉的媒介,而我們希望把手機智慧化的東西,要裝在電視上。」 「我們要讓電視不只是電視,要讓電視變得更聰明,把電視變成掛在牆上的更大台手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