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微生物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08

第二劑新冠疫苗副作用有哪些?AZ先苦後甘、莫德納像坦克車?免疫教授指出差異關鍵

tCol 2021-07-29

HEHO記者李祉函

第二劑新冠疫苗副作用有哪些?AZ先苦後甘、莫德納像坦克車?免疫教授指出差異關鍵

編按: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在8/2(一)中午12點前,開放莫德納第2劑疫苗登記,第1至3類對象及孕婦需間隔28天,其餘對象則要間隔10到12週,第一劑接種AZ的,也可以在平台填寫第二意願。7月初不少長輩進行莫德納疫苗第一劑大規模接種,預計8月底陸續滿10周,將可進行第二劑施打,除了上網登記外,後續系統準備完成後,滿10周也可進行預約。進入AZ疫苗、莫德納疫苗第二劑接種,快先了解第二劑的副作用、不良反應有哪些?來看陽明大學 微生物 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解析。

閱讀更多

牙周病易致心肌梗塞!4點教你10秒判斷是否有牙周問題,一旦有疑慮快就醫

tCol 2021-04-28

林昶興

牙周病易致心肌梗塞!4點教你10秒判斷是否有牙周問題,一旦有疑慮快就醫

牙周病不僅僅是牙周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還是健康口腔的兩倍,可以說口腔其實就是身體健康的照妖鏡,那到底該如何預防及治療呢?

閱讀更多

發霉水果切掉再吃不OK?會致肝癌?營養師:抓緊3個重點,才是避免危害健康關鍵

tCol 2021-04-08

李易紓

發霉水果切掉再吃不OK?會致肝癌?營養師:抓緊3個重點,才是避免危害健康關鍵

日前有報導,一對水果攤夫妻因為生性節儉,長年將發霉水果切掉壞掉部分後,吃好的部分,結果雙雙罹患肝癌,讓人不禁疑問,這是真的嗎?

閱讀更多

每天動手做菜,是50後的最大奢侈!知食的3基礎,發揮知性與感性打造優質生活

tCol 2021-02-01

加藤惠美子

每天動手做菜,是50後的最大奢侈!知食的3基礎,發揮知性與感性打造優質生活

目前,家庭餐廳或便利商店便當的飲食形式,已經滲透入每個家庭裡;發揮食材的優點,每天動手做菜,反倒成了最大的奢侈。

閱讀更多

回收再利用,是為了美好生活!50後做到3件事,發揮知性、感性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tCol 2021-01-08

加藤惠美子

回收再利用,是為了美好生活!50後做到3件事,發揮知性、感性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擁有少量優質物品的生活,也就是環保的生活。無須特別節儉,用心在食衣住方面找到環保生活感,自然就不會浪費金錢、浪費物資,還能提高生活品質。最重要的是找到材質佳且自己可以接受的物品。材質佳的物品只要細心打理,就能夠使用很久,因此儘管一開始價格有些昂貴,以結果來看還是買得很划算。然後,最要緊的就是要少丟東西。過去一般人以為「用完即丟」是生活富足的表現,但是到了現代,具備知性的人會對於丟棄這個行為,也就是由自己製造出環境廢棄物的行為,感到罪惡。材質佳的物品不僅使用年限較長,在它原本的任務結束之後,還能夠轉變成其他物品繼續延長生命。

閱讀更多

葉黃素怎麼挑?專科醫師:搭配蝦紅素組成黃金三角

tCol 2020-11-25

廣告企劃製作

葉黃素怎麼挑?專科醫師:搭配蝦紅素組成黃金三角

3C產品使用普及,葉黃素類保健食品銷售量竄升,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葉黃素產品,該怎麼挑選,才是好的葉黃素呢?關於葉黃素挑選的大哉問,一次整理報你知!

閱讀更多

飯菜煮好放8-10小時就算隔夜菜!她吃了竟中毒,差點引發敗血症…6個剩菜剩飯保存法學起來

tCol 2020-10-12

張家麒

飯菜煮好放8-10小時就算隔夜菜!她吃了竟中毒,差點引發敗血症…6個剩菜剩飯保存法學起來

「怕吃不完就煮少一點,怕浪費就不要煮太多,這個病痛是可以避免,你是要丟菜還是丟命!」藝人黃錦雯(錦雯)媽媽之前曾住院,原因竟是因為吃了「隔夜菜」中毒,還差點引發敗血症。

閱讀更多

做自己喜歡的事,財富就會上門!香檳酒莊主人:放下較量、執惱悵惘,隨遇而安

tCol 2020-09-30

蔡佳妤

做自己喜歡的事,財富就會上門!香檳酒莊主人:放下較量、執惱悵惘,隨遇而安

她繼承父親的酒廠,還有那片特級葡萄園,並花了十多年在男人堆裡重新獲得認可與尊重;當香檳逐漸走向量化、面對大財團介入的困境,她用鄉村菜餚、發起瓶蓋貨幣,重新讓世人想起大地賦予美酒的味道。

閱讀更多

簡單生活,是最容易達成的環保!做到「斷捨離」的3步驟,降低冷氣負擔又省錢

tCol 2020-09-04

林黛羚

簡單生活,是最容易達成的環保!做到「斷捨離」的3步驟,降低冷氣負擔又省錢

我在分享簡單、減物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有趣的觀點。其中,把「減物」當成是「不環保」、「浪費資源」的想法,更容易讓人裹足不前。

閱讀更多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tCol 2020-08-07

黃智群, 張芸瑄

慢性發炎可能增加癌症、高血壓風險 醫師:出現6個症狀,一定要留意

傳統上,各醫學專科的病理學研究都是朝著該器官或組織特有的狀況去探究與分析,然而這樣的取向可能會有見樹不見林、或過度化約的疑慮。如果讀者看過流行病學資料或接觸過臨床個案,便可以發現有多種疾病經常會發生在一起(共病),且其嚴重度彼此連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