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
凱薩琳.尼可萊
我到瑜珈教室的時間滿早的,有點不可思議,因為我一整天的事情進度一直落後。從醒來的那一刻,我就覺得有點累,情緒低落,整個早上和下午做工作和家事都笨手笨腳的。我一直忘東忘西,掉東西,覺得越來越討厭自己。我需要休息,想著到瑜珈教室,在安靜昏暗的空間裡躺在我的墊子上,就是我今天的動力。
閱讀更多
2021-06-03
傑夫.貝佐斯
小時候,我在祖父母位於德州的農場度過夏天。我幫忙修理風車、替牛隻注射疫苗和做其他的雜事。我們還會每天下午一起看肥皂劇,最愛看的節目是《我們的日子》(Days of our Lives)。
閱讀更多
2021-06-02
凱薩琳.尼可萊
夏天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把這個地方記在手帳上,因為知道,到冬至時,我們會需要一個避冬的地方。
閱讀更多
2021-05-28
王珣
行走在生活中,誰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會有一堆鳥事需要收拾,要為生存奔波打拚,誰衣冠楚楚的表象之下都會有一點私心。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07
編輯團隊/潘怡靜、李易紓、林暐鈞 採訪記者/林芷揚
《今周刊》幸福熟齡網站長期專注健康、樂活、退休等第二人生議題,《我們的第二人生,100分!》系列,獲得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第一屆銀響力新聞獎網路新媒體類-專題報導獎首獎」。
閱讀更多
2021-04-29
林靜君談心室
沒有人在身邊就懶得出門,只能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忍不住唏噓,總要拉個伴或者成群結隊才會安心。如果一直是這樣,那就太可惜了!
閱讀更多
2021-04-22
劉威麟
生命會有自己的出路。從莫妮在捷運站口,目睹心愛的孩子被前夫搶走的那一天起,她就覺得沒什麼好失去的了。流光眼淚的她,拒絕繼續躲起來喊著痛,她要向前邁步,為自己取得實際能力。她考上法律學分班,成為當屆唯一為了婚姻、孩子而研讀法律的學生,並準備考司法官。如今,她反而要感謝前夫──謝謝他,喚醒一隻沉睡的巨獸。
閱讀更多
13/ 28
第 13頁,共 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