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0日
理性與感性的「人性」-洋蔥+蚊子
洋蔥醫師強調,照顧者身邊的人要支持她善待自己、適時喘息,身體的休息和心理的放鬆都很重要。照顧生命末期的親人,理想上至少要三個親友輪流,才不致心力枯竭。人力資源不夠,或陷入「老人照顧老人」的困境時,一定要尋求社會資源支持,才不會衍生出更多照顧者痛殺病人再自殺的悲劇。
閱讀更多
2016年06月02日
陳玉華
對漸凍人來講,生命的終點站已現,死亡是更改不了的車票。漸凍人袁鵬偉,因靈魂被禁錮在身軀中,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成為作家、創業家。死神在招手,他坦然面對,唯一要求家人:如果沒法醒過來,請停止機器維生。
閱讀更多
2016年06月02日
陳玉華
二○一八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迫使大家在壯年時期就思考死亡議題,本刊調查,有七成六民眾想預立醫囑,但其中,僅五七%長者有意願。「老人照顧老人」的時代將屆,專家教你如何向父母開口談死亡,縮短世代生死觀。
閱讀更多
2016年06月02日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一紙「預立醫囑」,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閱讀更多
2016年06月02日
撰文/陳玉華、研究員/楊明方
人生,終有一死,但我們一輩子在逃避這個結局。在科技發達下,越來越多人在醫療現場被延命加工,一息尚存,卻毫無尊嚴。年初,亞洲第一部善終法案《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開啟「自己善終,自己來」的新紀元。死亡,不再是禁忌與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清楚交代,告別摯愛。人生最後一哩,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閱讀更多
2015年01月05日
皇冠文化集團
我知道癌症遲早會搏倒我,但還有很多值得我活下去的事物,在我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我都會好好活著的。如果我能接受別人的幫助,衷心感謝出手相助的人,心裡不再為此有不滿情緒,或許那就表示我接納了自己,我早已跟自己不久人世的事實和解。
閱讀更多
2013年12月26日
鄭淳予
他是台大最有權威的神經外科名醫,全盛時期,外科界盛傳,「只要是有頭的病人,都會在他手中活下來」。但在登上醫療頂峰後,他才看見,從來都是病人在度化不願投降的醫師。走過意氣風發之後,他選擇用圓融的智慧與無微不至的體貼,讓一場醫療革命溫暖綻放。
閱讀更多
2013年12月26日
謝榮瑤口述、辛曉昀整理
徐生明生前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讓太太在面臨徐生明即使挽回生命,也可能變成植物人的情況下,選擇放手。「善終」不僅讓往生者走得平順,更關照生者的情緒,能從離別中釋然。
閱讀更多
2013年12月26日
高寶書版
「你每天都穿什麼樣的內褲出門呢?」「如果你今天出門前有想過自己可能會死,你會先挑過內褲再出門嗎?」每次我在演講時,這樣問台下的聽眾,大家都會忍不住笑出聲來,但幾乎沒人會表現出一臉「我就是挑過內褲才出門!」的模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