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熱飲恐致食道癌?WHO列罹癌真正關鍵:注意這1點,當心養出癌細胞

tCol 2021年11月25日

NOW健康

喝熱飲恐致食道癌?WHO列罹癌真正關鍵:注意這1點,當心養出癌細胞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民國107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及民國109年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至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閱讀更多

血便以為是痔瘡出血,結果竟大腸癌3期!4風險群需定期檢查,沒症狀就是最大威脅

tCol 2021年11月19日

照護線上

血便以為是痔瘡出血,結果竟大腸癌3期!4風險群需定期檢查,沒症狀就是最大威脅

一名三十歲年輕媽媽在懷孕時,發現有血便,原本她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孩子出生後,她打算坐完月子再就醫,沒想到血便越來越嚴重,連白天精神都受到影響,她感覺不對勁,求助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以找出血便病因。

閱讀更多

孫道存癌逝享壽72歲/惡性腫瘤養成至少10年!3種癌細胞轉移很致命「這些定檢必做」

tCol 2021年11月17日

李易紓

孫道存癌逝享壽72歲/惡性腫瘤養成至少10年!3種癌細胞轉移很致命「這些定檢必做」

太電前董事長、微風集團少奶奶孫芸芸的父親孫道存,週三(11/17)凌晨癌逝,享壽72歲。 孫道存因罹患惡性腫瘤,期間經腸胃鏡及電腦斷層等檢查並進行治療,但病況沒有改善、爆瘦10公斤,日常生活皆需他人協助,10/1才剛保外就醫,短短一個半月即傳死訊。 有媒體傳出孫道存最初是喉癌,後為肺部腫瘤又擴散轉移,亦有消息為他早前因攝護腺癌進行化療,卻因入監服刑療程沒做完,所以惡化迅速。

閱讀更多

「癌王」胰臟癌真是難防,有6大症狀、超過這年紀要注意,避免養出癌細胞不自知

tCol 2021年11月11日

NOW健康

「癌王」胰臟癌真是難防,有6大症狀、超過這年紀要注意,避免養出癌細胞不自知

資深演員張國棟,驚傳因罹患胰臟癌病逝,享耆壽92歲。據媒體報導,張國棟數月前突然暴瘦,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經3次標靶治療後,於11月2日病逝。

閱讀更多

惡性度高、進展快速的高風險攝護腺癌!醫師圖文解析:符合這4項危險度高

tCol 2021年11月03日

照護線上

惡性度高、進展快速的高風險攝護腺癌!醫師圖文解析:符合這4項危險度高

隨著年紀增長,很多男士會開始遭遇解尿不順的狀況,雖然大多數是良性攝護腺增生,但也不能輕忽攝護腺癌的可能性。

閱讀更多

50多歲乳房摸到硬塊,竟癌細胞轉移骨骼,到處是黑點!醫師3招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tCol 2021年10月15日

照護線上

50多歲乳房摸到硬塊,竟癌細胞轉移骨骼,到處是黑點!醫師3招治療提升生活品質

曾經擔任多年空姐的陳女士,雖然已五十多歲,但外型依然相當亮麗。 「醫師,我的左邊乳房有摸到硬塊。」陳女士憂心地說。 「有其他的不舒服嗎?」醫師問。 陳女士搖搖頭,說:「沒有特別不舒服,但是最近體力變得比較差,經常會覺得很累。」

閱讀更多

5迷思要破除!他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51歲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tCol 2021年10月15日

今周刊編輯團隊

5迷思要破除!他胸部X光正常,8個月後竟確診肺癌…51歲不抽菸愛運動的政大教授罹癌告白

台灣算不算醫療先進國家?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台灣一診斷出肺癌,近六成已是末期,導致肺癌的死亡人數居十大癌症之冠,也燒掉最多健保費用。 新國病來襲,我們該如何對抗?

閱讀更多

吃B群提升4-5成肺癌風險?營養師解析:「兩條件同時成立」,就會拉高發生率

tCol 2021年10月04日

李易紓

吃B群提升4-5成肺癌風險?營養師解析:「兩條件同時成立」,就會拉高發生率

不少民眾都有吃B群的習慣,感覺服用可以補充體力,不過網傳有研究指出,男性補充B群會大幅提升40-50%肺癌風險?

閱讀更多

卵巢癌確診常已末期、癌細胞擴散!醫師:這樣治療阻止癌細胞形成、降低復發風險

tCol 2021年10月01日

NOW健康

卵巢癌確診常已末期、癌細胞擴散!醫師:這樣治療阻止癌細胞形成、降低復發風險

「卵巢癌」,又有最棘手癌症之稱,主要是因為確診時多為晚期且容易復發,根據統計,在罹患卵巢癌的病患中,國外有近7成的病患晚期才確診,台灣也有近5成的病患診斷時已是第3、4期,因此,伴隨而來的就是高治療難度。1名60多歲婦人,2年前因覺得呼吸喘就醫檢查,沒想到竟確診卵巢癌末期,在積極治療下接受開刀、化療與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目前沒有復發跡象。

閱讀更多

腰痠背痛、肩膀痠痛,竟是攝護腺癌作祟?早期根本無感,醫師圖文解說攝護腺癌

tCol 2021年09月24日

照護線上

腰痠背痛、肩膀痠痛,竟是攝護腺癌作祟?早期根本無感,醫師圖文解說攝護腺癌

50多歲的趙先生因為解尿不順至泌尿科就診,原本以為是攝護腺肥大引起的症狀,沒想到抽血檢查後,竟顯示攝護腺PSA指數(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高達1000 ng/ml!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冠亨醫師指出:「攝護腺PSA指數一般會小於4 ng/ml,超過1000 ng/ml是相當異常的狀況。因此,當下馬上為他安排檢查,爾後確診攝護腺癌,甚至已有多處骨轉移!患者才發現原來日常的腰痠背痛、肩膀痠痛,並非工作導致,全都是攝護腺癌作祟!」

閱讀更多

王光輝、吳孟達皆肝癌離世/肝硬化能逆轉?喝咖啡降肝癌1/4機會?名醫6面向解析

tCol 2021年09月13日

張家麒

王光輝、吳孟達皆肝癌離世/肝硬化能逆轉?喝咖啡降肝癌1/4機會?名醫6面向解析

肝又被稱作是「沉默的器官」,因為沒有神經,初期的肝癌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發現罹癌時,多半已是肝癌中、晚期階段,不少名人像是兄弟象萬人迷王光輝、藝人吳孟達(達叔)都因肝癌離世。 雖然罹患肝癌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醫師江守山表示,「肝臟本身有很好的修復功能,要將它傷害到演變成肝癌,一定會有很明顯的原因在」;他以日本研究指出,喝咖啡可以有效降低罹患肝癌的機會。

閱讀更多

議員唐慧琳胰臟癌逝世,「癌王」三四期症狀有哪些?醫:「高糖」要不得,2種維生素很重要

tCol 2021年08月18日

李易紓

議員唐慧琳胰臟癌逝世,「癌王」三四期症狀有哪些?醫:「高糖」要不得,2種維生素很重要

新北市議員唐慧琳今年7月不敵胰臟癌三期逝世,享年49歲,胰臟癌會被稱為「癌王」,最關鍵就是5年後存活率幾乎不到20%,根據衛福部202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 細數過去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台灣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演員李麗鳳都備受胰臟癌之苦,究竟要怎麼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危機上身呢?

閱讀更多

脖子腫塊被當變胖的雙下巴!甲狀腺癌早期發現不易、女多於男,有3症狀要注意

tCol 2021年08月13日

李易紓

脖子腫塊被當變胖的雙下巴!甲狀腺癌早期發現不易、女多於男,有3症狀要注意

甲狀腺屬於內分泌器官,位在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甲狀腺內腫塊大多為良性,好發於女性,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慢性肝炎、脂肪肝當心罹患肝癌!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幫助延長存活期

tCol 2021年08月07日

照護線上

慢性肝炎、脂肪肝當心罹患肝癌!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幫助延長存活期

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名列前茅,每年約有一萬名新診斷的肝癌患者。

閱讀更多

卵巢癌好發於50歲後,是婦科最常見癌症!治療不要等、不要停,醫師圖文重點提醒

tCol 2021年08月02日

照護線上

卵巢癌好發於50歲後,是婦科最常見癌症!治療不要等、不要停,醫師圖文重點提醒

「醫師,我的下腹都脹脹的不舒服,很容易頻尿。」王太太揉揉肚子說,「最近食慾越來越差,體重掉了好幾公斤。」 替王太太做完子宮頸抹片後,醫師便利用超音波檢查卵巢、子宮,發現有一側的卵巢變得腫大、形狀不規則,而且骨盆腔裡還積了不少腹水。

閱讀更多

爸爸每年老人健檢,卻沒發現腸子5公分腫瘤!張鳳書懊惱:假如堅持做大腸鏡,一切都不會發生

tCol 2021年07月27日

張鳳書

爸爸每年老人健檢,卻沒發現腸子5公分腫瘤!張鳳書懊惱:假如堅持做大腸鏡,一切都不會發生

編按:2020年6月的生日,是張鳳書最難忘的一次。在與好友相聚的慶生派對上,她接到爸爸罹癌消息,儘管慌張,但在冷靜下來尋求協助並諮詢專家意見後,展現家中大姐的沉穩,與父母、弟妹溝通達成共識,齊心陪伴與照顧爸爸安度治療的日子…… 期間,有沮喪、有挫折,但這些都打不倒張鳳書,反而激發她滿滿的正能量,學會有智慧地與爸爸溝通相處,這一年爸爸的狀況穩定,而她生活也精采。 書裡記下的是屬於張鳳書的故事,希望能給予正在面對處理類似問題的人,些許靈感,陪伴罹病家人一起走過這段艱辛的路程。

閱讀更多

40多歲女性易惡性乳房葉狀瘤!外科女醫圖解:出現這症狀一定要小心

tCol 2021年07月16日

照護線上

40多歲女性易惡性乳房葉狀瘤!外科女醫圖解:出現這症狀一定要小心

在自我檢查時,若在乳房摸到硬塊,總會讓女性朋友心頭一驚!一般大家最擔心的是罹患了惡性乳癌,或良性乳房纖維腺瘤、纖維囊腫。而我們今天要講一個比較少見的乳房腫瘤型態:葉狀瘤。

閱讀更多

他每年花近百萬高級健檢,發現肝癌卻仍已晚期!這5族群至少每半年一次超音波追蹤

tCol 2021年07月09日

NOW健康

他每年花近百萬高級健檢,發現肝癌卻仍已晚期!這5族群至少每半年一次超音波追蹤

曾有位正值中年的科技業高階主管,每年花費近百萬做高級健檢,卻仍發現肝腫瘤時已經罹患晚期肝癌,無法接受地一狀告上法院。法院判定健檢中心有過失,原來該名主管是B型肝炎帶原者,健檢中心應為其安排比一般人密集的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肝癌,而非按照一般民眾每年一次的檢查方式進行。

閱讀更多

50多歲有氣無力、常發燒,竟是骨髓性白血病!戰勝凶猛血癌,醫師圖解說明

tCol 2021年07月06日

照護線上

50多歲有氣無力、常發燒,竟是骨髓性白血病!戰勝凶猛血癌,醫師圖解說明

五十多歲的廖先生平時健步如飛,幾年前體力陡降,做事有氣無力,甚至伴隨發燒症狀。經家人提醒緊急至血液腫瘤科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因發病原因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約占二成五的難治類型。若採納傳統化療,恐因療效不彰,存活期僅四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病事實及很短的存活期,廖先生只覺晴天霹靂。

閱讀更多

罹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怎麼辦?醫師一張圖詳解,讓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提升

tCol 2021年05月28日

照護線上

罹攝護腺癌,出現抗藥性怎麼辦?醫師一張圖詳解,讓症狀改善,生活品質提升

75歲的老伯伯因為解尿困難而到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就診,醫師做肛門指診時摸到攝護腺有硬塊,切片檢查確定是攝護腺癌。後續的檢查發現,攝護腺癌有多處骨頭轉移,雖然已經痠痛好一段時間,但老伯伯都以為是年紀大造成的痠痛,而不以為意。

閱讀更多

「癌王」胰臟癌難測,8種症狀小心!醫:內視鏡超音波精確診斷胰臟病灶,千萬別拖

tCol 2021年05月11日

李易紓

「癌王」胰臟癌難測,8種症狀小心!醫:內視鏡超音波精確診斷胰臟病灶,千萬別拖

胰臟病灶在臨床上,一般初步分為實體腫瘤或囊腫,其中的實體腫瘤,就包含最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王」胰臟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偽腫瘤,囊腫則包含單純水泡、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 、偽囊腫,有時候實體腫瘤壞死後,中心也會造成類似囊泡的構造。

閱讀更多

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tCol 2021年05月07日

NOW健康

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男性50後好發攝護腺癌,年齡愈大,罹患機率愈高!出現6大前兆,建議至泌尿科就診

tCol 2021年05月07日

NOW健康

男性50後好發攝護腺癌,年齡愈大,罹患機率愈高!出現6大前兆,建議至泌尿科就診

前列腺癌又稱攝護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依衛福部107年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7人,位居男性10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5位。泌尿科醫師呼籲,年過50歲的男性如有排尿障礙就應提高警覺,並儘早至泌尿科診所接受PSA檢查,倘若能早期診斷並採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對攝護腺癌的預後較佳。

閱讀更多

牙齦腫脹、牙床長水泡以為牙周病,抽血檢查竟得血癌!醫師:出現5症狀一定要注意

tCol 2021年05月05日

NOW健康

牙齦腫脹、牙床長水泡以為牙周病,抽血檢查竟得血癌!醫師:出現5症狀一定要注意

32歲周小姐去年剛換工作時,出現牙齦腫脹、牙床莫名長出水泡、出血等症狀,自覺壓力沈重、火氣較大,多次至牙科就診,醫師以為是牙周病,但治療後仍未見改善,建議她至醫院抽血檢查,不料竟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閱讀更多

喝含糖飲料容易早死?科學證實每天1-2杯死亡風險大增,女性影響高過男性1倍

tCol 2021年05月04日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喝含糖飲料容易早死?科學證實每天1-2杯死亡風險大增,女性影響高過男性1倍

現代人,人手一杯含糖飲料,這讓很多疾病控制不是很好啊!社會進步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沒有因此進步。你看看癌症愈來愈多,疾病愈來愈複雜,大部分都是和個人生活飲食文化有關,你們會相信嗎?

閱讀更多

晚期肺腺癌治療有對策!醫師圖解1到3代接力治療,能獲最佳控制成果

tCol 2021年04月29日

照護線上

晚期肺腺癌治療有對策!醫師圖解1到3代接力治療,能獲最佳控制成果

晚期肺癌現在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主要是以標靶藥物為主,醫師表示,臨床上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方面,還是希望以延長標靶藥物使用時間為主,所以醫師在制定治療策略時,多半會考量接續治療的重要性;根據最新的全球研究分析顯示,若以第二代藥物接續第三代藥物治療,整體存活期可以拉長將近四年。

閱讀更多

掏耳朵發現棉花棒有血絲,竟是外耳道癌!醫師提醒:出現5症狀,應儘速就醫

tCol 2021年04月29日

NOW健康

掏耳朵發現棉花棒有血絲,竟是外耳道癌!醫師提醒:出現5症狀,應儘速就醫

許多器官都可能罹癌,但很少人知道原來耳朵也會長腫瘤。1名50歲男子洗澡後習慣以棉花棒掏耳,但最近1年來,掏了右耳後,總發現棉花棒上有血絲,就醫檢查確診為少見的外耳道癌。

閱讀更多

59歲罹患乳癌接連2次確診肺腺癌!多重原發性癌症不少見,做到這件事遠離癌細胞

tCol 2021年04月29日

NOW健康

59歲罹患乳癌接連2次確診肺腺癌!多重原發性癌症不少見,做到這件事遠離癌細胞

罹患乳癌,已令人沮喪,如果又接連2次確診肺腺癌,這可就讓人難以置信,癌症中獎率怎會如此高!新光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益誠指出,多重原發性癌症並不少見,癌友術後務必定期回診追蹤檢查。

閱讀更多

胃痛吃胃藥也沒用,檢查竟是胰臟癌!醫師:癌症病徵不明顯,做到這件事揪出病灶

tCol 2021年04月27日

NOW健康

胃痛吃胃藥也沒用,檢查竟是胰臟癌!醫師:癌症病徵不明顯,做到這件事揪出病灶

「曾經得過胃潰瘍,治療後還是會不時犯一下胃痛,但只要吃腸胃科醫師開的胃藥就可以減緩不舒服。這次沒想到連吃胃藥都沒有改善,工作一忙也沒有多想,突然驚覺這次一痛就是半年過去了!」28歲的張小姐因持續的胃痛,連吃藥都無法解除不適而困擾。

閱讀更多

66歲舌尖疼痛,檢查後確診罹患舌癌晚期!舌部潰傷兩周未癒合等4症狀,應盡速就醫

tCol 2021年04月23日

NOW健康

66歲舌尖疼痛,檢查後確診罹患舌癌晚期!舌部潰傷兩周未癒合等4症狀,應盡速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6年癌症登記資料,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7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然而,口腔癌涉及面頰、舌頭、唇部和上下頷等部位,除頰粘膜癌之外,舌癌屬口腔第2常見腫瘤,初期會以小潰瘍表現,逐漸會侵犯舌內深處,進而造成吞嚥及說話困難。

閱讀更多

停經後出現「卵巢囊腫」惡性機會高?豆漿山藥刺激長瘤?台大榮總婦科權威詳解正確觀念

tCol 2021年04月21日

楊雅馨

停經後出現「卵巢囊腫」惡性機會高?豆漿山藥刺激長瘤?台大榮總婦科權威詳解正確觀念

許多女性一聽到卵巢囊腫,就會認為是罹患了癌症,然而絕大多數的卵巢囊腫都與生理期有關,因此,遵循醫師囑咐、按時回診才最重要。

閱讀更多

乳癌是中年殺手!乳房醫學會示警:這2大危險因子要注意,小心養出癌症細胞

tCol 2021年04月15日

NOW健康

乳癌是中年殺手!乳房醫學會示警:這2大危險因子要注意,小心養出癌症細胞

歌手朱俐靜罹患乳癌,引起不少歌迷震驚,法務部前部長、兒福聯盟基金會董事長羅瑩雪日前死於乳癌,享壽69歲,更讓人深感惋惜,這也讓最近幾天各大醫院乳房外科門診求診人數明顯增加。

閱讀更多

「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以為扁桃腺發炎卻白血病!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tCol 2021年04月01日

李易紓

「韓粉大將」毛嘉慶罹血癌》以為扁桃腺發炎卻白血病!醫:5個病癥,發病就來勢洶洶

45歲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安定力量副執行長毛嘉慶驚爆罹患血癌,他3/31深夜在臉書上寫下自己得了血癌,正在接受第一階段化療。 他寫道:「這個病有個特點,沒人知道怎來的,我是以為扁桃腺發炎從急診得知。首先向我得罪過的每個人道歉,誠心向你們道歉,我錯了,對不起,謝謝你大人有大量。再來,沒真的得罪但看我不爽的,我們握手和解吧,其實,事情都過這麼久,不要不爽了!」 毛嘉慶說,自己一定會頑強地活著,要大家不必特別來看他,並開玩笑出院就要來辦趴踢,樂觀面對病情。

閱讀更多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老父砸錢要醫師救到底,一場與惡性乳癌的拉鋸實錄

tCol 2021年03月30日

鍾奇峰醫師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老父砸錢要醫師救到底,一場與惡性乳癌的拉鋸實錄

「求你們救救我女兒!」隔著長桌,聲音雖然微弱,但我的心卻感到無比的沉重。在旁的社工師及個管師想必也肩頭沉重。 「她每天回家都一直哭。」30歲未嫁的女兒,即使早已成年,也還是70多歲老爸的心頭肉。

閱讀更多

76歲老伯確診攝護腺癌,恐將導致癱瘓!醫師:早期沒症狀,有這4習慣一定要注意

tCol 2021年03月29日

照護線上

76歲老伯確診攝護腺癌,恐將導致癱瘓!醫師:早期沒症狀,有這4習慣一定要注意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閱讀更多

噁心想吐、上腹痛還有膽結石,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

tCol 2021年03月29日

李易紓

噁心想吐、上腹痛還有膽結石,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

膽囊癌好發年齡在60至70歲,男、女比例約1比3,雖然很多膽囊癌患者都有很長的患病史,但也有少數是完全沒有症狀,作超音波檢查時才被發現罹患膽囊癌。

閱讀更多

甲狀腺結節好發女性,健檢發現不用理會?醫師:也有5年後結節變癌症,追蹤很必要!

tCol 2021年03月25日

李易紓

甲狀腺結節好發女性,健檢發現不用理會?醫師:也有5年後結節變癌症,追蹤很必要!

甲狀腺是內分泌器官,會分泌甲狀腺素來掌管代謝,影響全身器官,而甲狀腺結節則是甲狀腺內腫塊,通常小且無症狀,好發於女性,大多為良性。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永新表示,甲狀腺結節雖然多為良性的,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

閱讀更多

不抽菸、沒病史?無聲殺手肺腺癌盯上你!

tCol 2021年03月24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不抽菸、沒病史?無聲殺手肺腺癌盯上你!

知名主播今年一月接受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然而,日前知名部落客也因肺腺癌,在短短不到半年內撒手人寰。近年來越來越多未抽菸者罹患肺癌、肺腺癌等肺部癌症。

閱讀更多

罹癌風險上升123倍!醫師公佈3大口腔癌危險因子:自我檢查有5症狀應盡速就醫

tCol 2021年03月19日

NOW健康

罹癌風險上升123倍!醫師公佈3大口腔癌危險因子:自我檢查有5症狀應盡速就醫

引發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

閱讀更多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tCol 2021年03月19日

NOW健康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閱讀更多

皮膚長斑、有痣甚至腫塊,是皮膚癌前兆?醫:60歲後容易發生,有5種變化特別注意

tCol 2021年03月18日

李易紓

皮膚長斑、有痣甚至腫塊,是皮膚癌前兆?醫:60歲後容易發生,有5種變化特別注意

皮膚是最容易觀察的器官,如能注意自己的不正常皮膚表現,就能早期去確認是否為皮膚癌!不過,一般人可能難以清楚分辨皮膚的痣、斑點或是罹患了皮膚癌,醫師說,要特別注意5個皮膚病變的可疑徵兆。

閱讀更多

小心! 這樣的你 ! 肝癌風險恐增150倍!

tCol 2021年03月18日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小心! 這樣的你 ! 肝癌風險恐增150倍!

日前香港影星吳孟達先生因肝癌病逝,令許多影迷相當不捨。根據衛福部統計,肝癌為我國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二名,僅次於肺癌,約有九成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其中以慢性B、C型肝炎佔最大部分,且B型肝炎帶原者比非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比率高達150倍。

閱讀更多

《癌症真相系列》肺有結節,要馬上開刀嗎?台大名醫陳晉興解析肺癌預防之道

tCol 2021年03月11日

鄭閔聲

《癌症真相系列》肺有結節,要馬上開刀嗎?台大名醫陳晉興解析肺癌預防之道

編按:癌症,一項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無情奪走數以萬計台灣人性命。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2018年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顯示,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全球肺癌發生率,台灣高居世界第15名、為亞洲第2名。 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目前已知肺癌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吸菸,然而,台灣有一半的肺癌不是吸菸所引起的,尤其不抽煙女性的肺癌病例還越來越多,用空汙或遺傳也很難完全解釋。如果不能阻止肺癌,就一定要增加第一期、減少第四期,該怎麼做呢?以下是陳晉興副院長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tCol 2021年03月10日

李易紓

10大癌症殺手》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 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 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 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泌尿科權威醫師罹癌4千字告白/得攝護腺癌後第一個念頭:以後要讓我的病人更幸福才行!

tCol 2021年03月05日

郭漢崇

泌尿科權威醫師罹癌4千字告白/得攝護腺癌後第一個念頭:以後要讓我的病人更幸福才行!

就像策略長張聖原醫師告訴我的:「我們人到了這個年紀,遲早都會得到一種疾病或是癌症,如果有那麼多疾病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因為這個病只要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治療而痊癒,比起其他惡性的癌症,攝護腺癌的病情進行緩慢很多,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

閱讀更多

《癌症真相系列》不抽菸、常運動,竟然肺腺癌!喻銘鐸的罹癌告白:別輕忽肺結節

tCol 2021年03月03日

徐右螢

《癌症真相系列》不抽菸、常運動,竟然肺腺癌!喻銘鐸的罹癌告白:別輕忽肺結節

「我逢人就會鼓勵他們一定要去拍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曾任聯發科、小米科技財務長,現為指紋辨識IC大廠神盾副董事長的喻銘鐸神情一派輕鬆,笑著談起去年九月開刀切除肺腺癌腫瘤的過程。 「其實那時我對LDCT還不是這麼了解,更不知道有肺結節就需每年追蹤檢查。」喻銘鐸是在開完刀後,重新找回過去健檢拍過的片子、報告,才知道自己是LDCT下的幸運兒。 手術一個多月後,他又重新回到健身房做運動,生活一如往常。「現在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喻銘鐸臉上笑容更多了。雖說,從病理上他真是罹癌者,不過心情上完全不受罹癌影響,「這應該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的證明吧!」 喻銘鐸提及:「我也是看了你們報導(編按:2017年今周刊「新國病肺癌」封面故事)後,開始對肺癌篩檢有更深認識。」為了讓大家認知早期篩檢肺腺癌的重要,他自願分享親身經驗,希望更多國人可以像他一樣幸運,讓癌症不再是無法治癒的絕症。 以下就是他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癌症真相系列》大腸癌靠糞便潛血篩檢不夠!名醫饒樹文揭50後必做大腸鏡3大關鍵

tCol 2021年03月03日

李易紓

《癌症真相系列》大腸癌靠糞便潛血篩檢不夠!名醫饒樹文揭50後必做大腸鏡3大關鍵

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連續13年居10大癌症之首,近年亦有不少名人包括李國修、賀一航、豬哥亮等,均因罹患大腸癌過世。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表示,大腸癌除了基因突變、家族史外,和飲食、肥胖以及運動都有關係。 要預防大腸癌,首要是釐清有無家族史、特殊基因突變問題,如果有,則10多歲開始要做大腸鏡追蹤,如果沒有,滿50歲不能只做免費糞便潛血篩檢(FOB Test),也要開始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且後續每一兩年都要定期做,不要5年才做一次,因為過程中只要發現息肉,立即切除、電燒,就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健康。 以下是饒樹文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

閱讀更多

咖啡5種成分,讓心血管、糖尿病和癌症風險大降!醫:每天4杯,大腸癌死亡率降5成

tCol 2021年02月26日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咖啡5種成分,讓心血管、糖尿病和癌症風險大降!醫:每天4杯,大腸癌死亡率降5成

我閱讀了一篇發表在知名國際期刊JAMA Oncology文章,其主題是:喝咖啡和晚期或轉移性大腸癌的存活關係。

閱讀更多

肚子痛轉移到背痛,是胰臟癌?醫師詳解關鍵4症狀,區分「胰臟癌」或「胰臟炎」!

tCol 2021年02月23日

李易紓

肚子痛轉移到背痛,是胰臟癌?醫師詳解關鍵4症狀,區分「胰臟癌」或「胰臟炎」!

駐泰國前代表李應元週四(11/11)晚間於台大醫院病逝,享壽68歲。李應元今年8月宣布辭職回台灣,當時提到自己因感染大腸桿菌,體力已經不堪負荷,因此決定請辭,後傳出他罹患的是罕見癌症「壺腹癌」,1年多前發現,但應為晚期無法動刀。 李應元返台後至台大醫院住院,期間總統蔡英文曾前往探視,一度傳出病況控制住,但最後仍不敵病魔在今晚離世。

閱讀更多

郭台銘這些年救了800位血癌病人! 他「這句話」讓臺大癌醫力撐十年,今終盼到「屠龍刀」就位

tCol 2021年02月20日

林韋伶

郭台銘這些年救了800位血癌病人! 他「這句話」讓臺大癌醫力撐十年,今終盼到「屠龍刀」就位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在今(20)日舉行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ProBeam®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 當重達70噸的微型加速器放下時,許多一路上看著癌醫中心醫院從無到有的與會者,都以「放下心中的大石頭」來形容。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