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談戀愛

顯示第 911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31

朋友像一雙溫暖的手!台大教授:中年後有「無話不談」的朋友,低潮減半、歡樂加倍

tCol 2020-06-23

郭瑞祥, 陳建豪

朋友像一雙溫暖的手!台大教授:中年後有「無話不談」的朋友,低潮減半、歡樂加倍

糗完別人,怎麼也得說說自己。我的綽號是「小飛俠」,如此得名,來自體能還不錯、拍照時總能跳很高,不過當我做事太過嚴謹、做人太過嚴肅,就會有人打趣地笑說,得趕緊幫我物色女朋友,好柔和我的緊繃,也免得我深陷工作,都像在跟工作 談戀愛 ,快娶工作「續弦」了。

閱讀更多

理財要輕鬆,退休後常盤點,但不用天天盯盤!切記股票不是戀愛,該分就快分

tCol 2020-06-18

謝士英

理財要輕鬆,退休後常盤點,但不用天天盯盤!切記股票不是戀愛,該分就快分

絕大多數人是在賺差價,看著線型低買高賣。也有人花大錢加入股友社,跟著聽明牌。長久下來沒賺到錢,卻一心認為下一次會不一樣。將好好一個投資市場玩得像是賭場。所謂十賭九輸,有那麼多人賠錢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些都算是非理性的投資人。

閱讀更多

在挫折中,學會看見新的幸福!路嘉怡:40後,開始享受成熟帶來的平靜穩定好時光

tCol 2020-06-06

小虎文

在挫折中,學會看見新的幸福!路嘉怡:40後,開始享受成熟帶來的平靜穩定好時光

把愛情過好,生活才會好;要有很踏實的愛情,工作才會穩定。我和老公在一起後,他的事業也愈來愈好,我想,那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支持著彼此,心安了,就能心無旁騖完成人生其他目標。

閱讀更多

如何和另一半有效溝通?你需要先看懂這8種親密關係

tCol 2020-05-13

林萃芬

如何和另一半有效溝通?你需要先看懂這8種親密關係

從一個人選擇的戀愛對象,不僅會反映出內在的需求,更能呈現理智與欲望的衝突,以及對愛情的想法和觀點。所以,如果老是愛上同一類型的對象,就要問問內心:情人吸引自己的地方是什麼?只有深入了解自我的渴望、欲望與想法,才有可能修正需求,改變眼光,重新選擇適合自己的對象。

閱讀更多

學習接住他人,成為真正的大人!張曼娟:把情緒抽離,練出臂力、耐力、慈悲力

tCol 2020-04-28

張曼娟

學習接住他人,成為真正的大人!張曼娟:把情緒抽離,練出臂力、耐力、慈悲力

在一次演講中,我邀請在場聽眾,對生命中最值得感謝的人表達謝意。有個年輕女孩站起來,她說:「我最想感謝的是我的老師。」她的年紀看起來也就是高中剛升上大學的樣子,我問她想要感謝的是什麼時候的老師?她說,從小到大,很多老師都值得感謝。「有好幾次,當我感覺自己正在墜落,都是我的老師接住了我。」

閱讀更多

中年後積極正面、自信滿滿!原來可以利用「這個」錯覺,每天都感到很幸福

tCol 2020-04-22

植木理惠

中年後積極正面、自信滿滿!原來可以利用「這個」錯覺,每天都感到很幸福

正向錯覺強烈的人,就算從事單調的事務性工作,也會卯足全力辦到好,他們相信自己身負重任。

閱讀更多

黃昏之戀感情更好!「我花了52年才找到他」人生別再設限,快樂是自己找的

tCol 2020-04-22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黃昏之戀感情更好!「我花了52年才找到他」人生別再設限,快樂是自己找的

希爾克和謝爾蓋相遇並相戀,正好是他們面臨第三次轉變的時候。就像希爾克所說,他們都開始思考自己在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閱讀更多

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

tCol 2020-04-21

沈宜璇

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

編按:沈宜璇原為舞蹈老師,2009年發現罹患乳癌,其後擴散至淋巴、甲狀腺、肝、胃、肺、骨頭等部位;2017年又發生一場大車禍,導致幾乎全身癱瘓。如今,沈宜璇的身體狀況已有所好轉,她將自己與乳癌共處的經驗、調整身心靈健康的方式、在醫院治療期間的觀察體悟紀錄下來,集結成書。以下為摘自書中的筆記與日記:

閱讀更多

中年後重新愛自己、重新愛父母!做「這些」和解練習,與父母感情好、人不老

tCol 2020-04-16

洪培芸

中年後重新愛自己、重新愛父母!做「這些」和解練習,與父母感情好、人不老

面對父母也是一樣。照顧父母的需求確實辛苦及痛苦,卻也讓我們終於看見了父母親會老,而不是活在永恆的中年時空裡:那是父母留在我們心中的樣子。

閱讀更多

外遇劇情都一樣?成為心理師後才明白,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林靜君專訪(下)

tCol 2020-04-14

林芷揚

外遇劇情都一樣?成為心理師後才明白,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林靜君專訪(下)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