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也要有第二曲線
其實也曾有人問過我,如此的玩笑,對中年喪偶的我來說,會不會太過失禮?我則笑說,一來是交情夠,二來是我明白這群好友們的用意,是怕我後半生孤單寂寞,所以繞著彎來提醒我。
其實人生能有一群如此無話不談的朋友,歡樂就會加倍、低潮就會減半。
同時也得有這樣的朋友,處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對我們的言行舉止看得清楚透澈,並願意「直言不諱」,我們才能及時修正自己的偏差。
換句話說,離我們最近的朋友,愈能看見我們的盲點。但你我的老友們,可能早都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圈,如我的那批死黨、大學老同學們,曾經我們是上課下課都在一起的「哥兒們」,但如今,即便我們仍是一生至交,但有些死黨遠在國外,或者不在台北。
就算人都在台北,我們往往也忙碌得只能先通通電話。如此「改天再約」,難免沒能及時看見對方此刻的人生樣貌,自然也無法「友直、友諒、友多聞」。
那該怎麼辦?解決方式大致有二,一是在維繫老友情誼之餘,更要結交新朋友。說穿了,便是把第二曲線的概念,運用於交友上。
人生友誼,可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也得是一泉活水流動著,方能生生不息。
至於如何認識新朋友,我認為「志同道合」、「興趣相投」是頗不錯的方式。如進修時的同窗、運動場上的球友,或加入各種同好社團。大夥如此成為朋友,並非因利害關係,反倒最能長久保有興趣,就像我那群馬拉松好友。
如就我觀察,來念EMBA的職場精英,最終支持他們畢業的,也常是同窗友誼。
這些職場好手,常因時間不夠,而怕學業成績「難堪」,往往打算半途休學,但我常告訴他們,同學們其實可以是你的「貴人」,只要願意打開心房溝通,許多前例都顯示眾人會協助蠟燭兩頭燒的同儕。
諸如借筆記、配合越洋視訊會議等,當然最重要的,其實是大夥那份同理心,與真心的加油打氣。
而就算數年同窗,或同事情誼結束後,所謂的老友,當也可以有新生命。只要這份友誼,能因大愛、因公益、因樂活運動,因著各種正向目標,而再度聚首連結,那麼新的友誼曲線,便將再次誕生。
其實當老友們,再次攜手上陣,不也正是生命再次青春年少?有多少的糗事,是只有老友們才懂?故且讓「那些年」、那些死黨,重回我們的生命,成為我們的美好未來吧。
朋友,就像一雙溫暖的手。你成就時,他為你鼓掌喝采,於是你們一同慶功、喜悅加倍。你跌倒時,也會伸手拉你起來,替你輕輕拍去塵土,或還騙你,他也曾在這裡重重摔過,但那也沒什麼大不了,一切總會雨過天晴。
甚至當我們心碎喪志、囚禁自己心靈時,也總有朋友,會試圖鑿開一道裂縫。
讓身處在黑暗中的我們,隱隱有光。
謝謝,這些雙手。我的朋友們。
(本文摘自《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天下文化出版,郭瑞祥, 陳建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