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金美敬
本來以為到了四十歲,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至今依舊沒有房子,也沒什麼存款。
閱讀更多
2023-10-06
若竹千佐子
人只要活得夠久,就能馬上想起記憶深處的各種笑容。桃子知道,有些笑令人感到幸福,有些笑就像剛才一樣無法遏止。經驗告訴她,那種笑多半是由深層的絕望轉化而來。不過桃子覺得剛才的笑似乎不大一樣。現在她的狀況跟絕望離得可遠了;但要說是喜悅嘛,那更不可能。硬要說的話,剛才的笑,是淡然等待歲月流逝的笑。當中到底隱含著什麼情緒?「真是麻煩的傢伙!」桃子有點無奈,但也因此找到了新的疑問。
閱讀更多
2023-10-05
陳鴻
林美遙小姐是光華商場人氣小店「御膳品水煎包」的老闆娘,一個人以一擋百,遊刃有餘,是我佩服的女力代表之一。從小尚在念書階段,她們家六個姊妹們就輪流早晚班幫父母親在光華商場橋下路旁擺攤分擔家計,以不同的動線跑警察,所以練就一身手腳利索。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是台灣景氣不錯的時期,兩岸三地互動頻繁,只要肯努力能守成,終有餘裕。
閱讀更多
2023-10-04
高尾美穗
前一陣子,醫師專用的社群媒體發布電子報,裡面有篇澳洲護理師布朗妮・維爾寫的文章。她專門負責安寧緩和醫療,內容使我深受衝擊。安寧緩和醫療接觸的是臨終的人,她列出5項「人在臨死之際後悔的事」。
閱讀更多
2023-09-26
吳軍
無論名氣多大,願意承認錯誤,才有可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不管是什麼人,如果做錯事情、讓他人造成損失,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譽,這也正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錯誤的原因。
閱讀更多
2023-09-19
翁申霖
每每買回一盒或一袋雞蛋,都在思考究竟要不要冰進冰箱,有一說法是放室溫即可,另一則是認為冰起來較保鮮,甚至有英國研究報告指出,「雞蛋放室溫與冰箱差不多,所以不需要放冰箱……」真相到底如何?有專家收集實驗數據解答了。
閱讀更多
2023-09-01
郭美懿
農曆7月是國人俗稱的「鬼月」,民間習俗認為諸事不宜,不僅避諱買房、買車、結婚宴客,甚至有人會刻意將重大手術推遲到農曆7月之後。對此,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的一項調查卻顛覆了固著觀念,他統計從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間,於農曆7月接受心臟手術的死亡率低於整體,盼民眾別為了避諱而延誤病情、使憾事發生。
閱讀更多
2023-08-28
郭美懿
許多國人把看牙醫視為畏途,特別是長輩遇到蛀牙、掉牙、牙齒痛都寧可尋求偏方或先忍一忍,更別提會每半年定期找牙醫師洗牙一次。而坊間更是充斥許多錯誤偏見,如:「洗牙會讓牙縫越洗越大?」、「罹患牙周病,細菌會跑到心臟?誘發心臟疾病?!」民眾害怕看,卻又恐懼不去會有後果,如此矛盾心情,常讓民眾耽誤了就診時機。
閱讀更多
2023-08-22
段詩潔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 科學 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閱讀更多
2023-08-18
許峰源
當我們想要去「糾正」別人的價值觀時,某程度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虛榮感、優越感,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在告訴著對方:「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照我的正確方式生活。我想要拯救你脫離苦海。」
閱讀更多
9/ 30
第 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