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失智症約占老年人口的5~7%,2023年的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17.74%,約有414萬多人,換言之,有失智症的老年人約30萬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血管硬化、腦細胞發炎激素升高、氧化自由基過盛等因素,使得腦細胞的老化、凋零更趨嚴重。
臺灣人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防範不足,以致就醫時間常常太晚。大部分到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已是中、重度失智症,錯失初期控制的時機。大部分家屬與患者本身忽視初期失智症症狀,等到患者出現疑心、妄想、半夜吵鬧或外出迷路等異常行為才有所警覺。
失智症患者在早期就可能會漸漸地在近期記憶力及執行功能(計畫、組織、抽象與順序)出現障礙。失智症早期的十大徵兆如下:
(1)記憶力衰退,忘東忘西、藏東藏西、重複發問。
(2)判斷力減退。
(3)性格出現轉變。
(4)行為或情緒的改變,妄想、幻覺、憂鬱。
(5)語言表達方面出現困難。
(6)對時間、地點、人物出現混淆。
(7)處理日常熟悉的事物出現困難。
(8)做事失去主動性。
(9)對於較抽象的觀念出現問題。
(10)把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目前失智症(尤其是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目標為「減緩退化」,也就是「不退則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控制失智症的最佳方法。每位患者的病程不同,阿茲海默症的平均餘命(從診斷到過世)約8~10年,透過藥物治療及照顧者細心與耐心的照顧,可維持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減輕其行為精神症狀,患者仍然可以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賴德仁,2009)。
失智症的早期診斷是重要和急迫的,使用簡易的篩檢工具為社區或安養機構老年人篩檢是必要的。除了有助於臨床工作人員處理門診患者的極早期失智症醫療問題,對於處理大量社區或安養機構老年人失智篩檢時,也提供了一項有效率的工具。提高極早期失智症的檢測率,因而使更多的病人受惠,及早得到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劉景寬教授及楊淵韓醫師,依據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發展出來的「AD8量表」研發出中文版AD8量表,採個體內比較(Intraindividual Comparison),由家屬或照顧者提供患者1個月以來的臨床變化資訊給臨床醫師,凡是AD8施測結果有2題以上回答「是」時,患者就有可能是極早期的失智症。
(本文摘自《失智了怎麼辦?理解問題行為,陪伴失智者邁向尊嚴又自在的晚年》 ,三民書局,卓良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