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5
數位內容部
台灣已是高齡社會,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瓣膜會增厚鈣化而失去正常開闔功能。但高齡長者常因為害怕手術而延誤就醫,其實現在可經由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提供高齡者及高風險手術者一個安心的治療選擇。
閱讀更多
2023-08-11
李勁
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不太愛表現自己。西方人推崇冒險,東方人雖然也會說「富貴險中求」之類的話,但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去做冒險的事情。這是因為東方人講本分,更加注重本職工作。
閱讀更多
2023-08-11
李勁
年少的時候,我們喜歡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那時我們認為這是真性情的表現。等到長大了一些,我們發現這樣的真性情越來越少了,我們越來越不喜歡表現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會偽裝自己。
閱讀更多
2023-08-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在小孩的教養和管教上,每個時代都有不同觀念,兩代教養方式常常存在著明顯差異,在小孩管教的界線上如何尋求平衡,則變得更具挑戰性。婆婆跟媳婦該如何融合彼此觀念?又要如何建立個人界線來維持和諧的家庭關係呢?
閱讀更多
2023-07-21
許峰源
怡君跟我在三重天臺廣場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原本聊著美國與回臺灣生活的點滴,突然停頓沉默下來⋯⋯過了一會,她泛紅著眼眶跟我說,雖然放棄美國的一切真的很捨不得,但遺憾真的太煎熬,甚至有時會讓她在半夜落淚到吸不到空氣。「父母親為我辛苦付出一輩子,我已經錯過了一個,不想要再發生第二次的遺憾,絕不能讓母親一個人孤獨老死⋯⋯」
閱讀更多
2023-07-10
ChatGPT
「死亡不可避免」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事實。而接受這個事實,對於如何能建構出有意義與目標的生活來說,則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這裡提供一些技術,讓你可以在「必定會死」的前提下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閱讀更多
2023-07-04
郭美懿
「老」或「年輕」是個相對的詞,或許出於私人的偏見,有些人在記憶中不曾老去,彷彿自己也能永遠年輕。好比演員湯志偉,時間的戳印還停留在《TV新秀爭霸戰》、《京城四少》,怎麼一眨眼,他竟也到了花甲之年?對此,湯志偉促狹指著訪綱上「出道40年」這句說道:「其實我9歲開始當童星,已經出道53年了!」
閱讀更多
2023-07-02
胡肇芳 整理
「如果你有一天變了心、不愛我女兒了,請你不要傷害她,把她還給我就好」,新加坡有名父親在女兒出嫁時真情流露流下男兒淚,所說的這番話更是讓在場新人、賓客和事後觀看影片的網友感動無比。
閱讀更多
2023-06-27
李承憲(Ilchi Lee)
寫這本書是我步入60歲之前,回顧前半生時出現的一個構想。我想知道接下來的餘生,我計畫要做什麼。在我年輕時,認為活到60歲就已足夠了,因為當時的平均壽命不是很長,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不錯了。但時至今日,情況早就不同了,比起60歲,多活20~40年已經很常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仍然被過去這種活到60~65歲就夠了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導致超過這個年齡層的許多人都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活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與熱情。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維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積極生活的能力。現在我們的壽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晚年活得更好。所過得有意義。這種心靈目標可以讓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活得鮮活有意思。缺乏靈性的生活,即使活到80歲也會感到無聊和毫無意義。寫這本書時,我主要想的是那些超過40歲的讀者,他們正開始思考如何規畫後半生的生活。但是,這本書也可以幫助到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想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生活,都可以從這本書獲益。畢竟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不幸早逝,否則總有一天會步入老年期。規畫美好的老年生活,應該像規畫職涯或繳納退休金一樣正常。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老之將至」這個事實,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將對你今後的幾十年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閱讀更多
14/ 30
第 14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