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5歲光榮退休以為自己很老了,每天都在等死…95歲生日後悔流淚:「白白浪費30年」

他65歲光榮退休以為自己很老了,每天都在等死…95歲生日後悔流淚:「白白浪費30年」

寫這本書是我步入60歲之前,回顧前半生時出現的一個構想。我想知道接下來的餘生,我計畫要做什麼。

在我年輕時,認為活到60歲就已足夠了,因為當時的平均壽命不是很長,能活到60歲已經算很不錯了。

但時至今日,情況早就不同了,比起60歲,多活20~40年已經很常見。但遺憾的是,我們的文化仍然被過去這種活到60~65歲就夠了的觀念深深影響著,導致超過這個年齡層的許多人都抱持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活著,失去了生活的目標與熱情。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的老年人不知道如何維持健康和活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積極生活的能力。

現在我們的壽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在晚年活得更好。所過得有意義。這種心靈目標可以讓我們在每個當下都活得鮮活有意思。缺乏靈性的生活,即使活到80歲也會感到無聊和毫無意義。

寫這本書時,我主要想的是那些超過40歲的讀者,他們正開始思考如何規畫後半生的生活。但是,這本書也可以幫助到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只要是想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充實生活,都可以從這本書獲益。

畢竟有一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除非我們不幸早逝,否則總有一天會步入老年期。規畫美好的老年生活,應該像規畫職涯或繳納退休金一樣正常。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老之將至」這個事實,而你現在的生活方式將對你今後的幾十年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規畫後半生,越早開始越好

 

在我們青少年時期,我們就應該理解生命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成功只是這個過程的其中一個階段,而不是唯一的階段。那些成熟、眼光長遠的人,即使在追求成功的階段,也可以活得有理念和正直,而不會被環境所影響。

 

當我們步入40歲後,就需要開始描繪如何安度晚年。最遲在50歲時,就應該對晚年生活有個明確的方向,這樣才能為我們選擇的生活做好準備。退休後的生活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取決於我們是否有這樣的規畫。

 

有許多老年人無法在正常年齡退休,需要繼續工作來養家餬口,有時還需要遷就低薪的工作。但也有許多老年人選擇不在正常的退休年齡退休,例如在醫學界工作到80歲並不罕見。這些還在工作的老年人,可能會覺得他們沒時間規畫自己的後半生,也沒時間去追求圓滿。但追求圓滿,並不需要退休後有足夠的空閒時間才能做,也不需要你整天修練或靜坐冥想。

 

圓滿人生的核心是你對待每一刻的態度;換句話說,這關係到你對待工作以及為人處事的態度。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是修習圓滿的最佳選擇,也是冥想的最佳材料來源。

 

從這個角度去積極思考,我們可以說,即使晚年還需要為工作奔波的人,也比那些無所事事的老人活得更有精神、更有意義。事實上,只要能保持適度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生活就不會過度偏向於工作。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少了規畫也建造不出美妙的建築。如果你不事先規畫好自己的人生,最終會被環境所支配而只能隨波逐流。你可能會這樣想:「在過去30年裡,就因為我擬定了每年、每月、每週和每日的目標和計畫,才把自己累得半死。我已經厭倦了聽到計畫或規畫這些字眼了。都退休了,我還要做什麼規畫?我只想自由自在地生活!」

 

你真的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嗎?那麼就一定要規畫好你的生活,才可以如願。仔細地想像一下,你想要的自由生活是什麼樣子,並為這樣的生活做好必要的準備。否則到頭來,你的晚年生活不是一成不變,就是寸步難行。你只是被熟悉和舒適的事物包圍著,日復一日地以同樣的習慣過著無聊的生活,這不是自由自在地生活。

 

95歲老人的後悔眼淚:退休後的30年都虛度了

 

「我將會有很多時間,為何要這麼急於一時?會的,我以後會花時間去思考要怎麼規畫。」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請讀讀以下這篇2008年發表在韓國報紙上的文章,作者是一位95歲的老人,內容值得我們深思。

 

我年輕時真的很努力,因此理所當然地我的技能得到了認可和尊重。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在65歲時光榮又自信地退休。

 

30年後,在我95歲生日那天,我流下了後悔的淚水。我人生的前65年是如此引以為傲,但此後的30年卻充滿了遺憾和痛苦。

 

退休後,我想:「我現在完全可以只為自己而活了,剩下的日子都是額外的獎勵。」抱著這種心理,我等待的是一個無痛的死亡。我就這樣過了30年毫無意義、毫無希望的生活。

 

30年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占了我95歲生命的1/3。在我退休時,如果能夠知道自己還可以再活30年,我真的不會這樣過日子。但是那時候,我認為自己老了,想開始做什麼事都太晚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我現在95歲了,但我頭腦還很清楚。我或許還能再活10年、20年。我現在要開始學習外語,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我這麼做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在10年後的105歲生日那天,我不會後悔沒有在95歲時開始新的生活。

 

這是韓國湖西(Hoseo)大學創辦人姜錫圭(Seokgyu Kang)博士撰寫的。他活到了103歲,100歲時的他仍然會站在講台上,分享他這一生積累的智慧。無論生命長短,除非我們有意識地活著,否則只能看著時間流逝。韓國有句諺語「積水易腐」,不要讓生命之水停滯不流動,該是為你的生命之水創造新激流的時候了。

 

延伸閱讀:退休教授養出8個博士,92歲被棄養老人院,渾身尿騷長褥瘡嘆:讀到博士,連孝字都不會寫

 

圓滿的後半生  要由自己創造

 

在規畫以圓滿價值為中心的後半生時,每個人心中都應該牢記這一點:健康、快樂及平和必須由你自己創造,不能仰賴他人提供。如果你能對自己的健康、快樂及平和負責,並採取積極的方法來加強,那麼壽命自然會延長。

 

好好想想,你怎麼能指望外部環境(包括其他人和醫療系統),讓你活到100歲或120歲?這不僅是貪婪,還會成為別人的負擔。毫無疑問,如果自己成了他人的負擔會令人惶惶不安,你可能寧願早點閉上眼睛死去。我的看法是,即使年紀大了,也應該在健康、快樂及平和方面做到自給自足。

 

但事實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許多人都傾向於依賴外部環境,而不是自給自足。以健康來說,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只要一生病,人們就會往藥局或醫院跑。當然,必要時確實要尋求醫療幫助,但醫生和藥物都不能保證我們的基礎健康,例如肌力、肺活量、平衡感、反射和免疫力。健康的體質不是別人可以為你培養的,你必須靠自己的力量。

 

快樂與平和也是同樣的道理。許多人依賴外部資源來提供快樂與平和,當他們獲得想要的東西或得到他人支持和讚美時,就會感到高興。但是,如果你依賴的是外部條件,一旦這些資源消失,快樂很容易就會變質為不快樂。這樣的生活就像走鋼絲,你的快樂與不快樂時時刻刻都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搖擺不定。

 

當我們學會如何為自己創造健康、快樂與平和時,就可以成為它們的真正主人,而不是仰賴外部環境去乞求它們到來。此外,一旦你以這三者為生活重心時,還可以與他人分享。

 

作者簡介_李承憲(Ilchi Lee)

一位熱情的遠見者、教育家、導師、以及改革者,一生致力於幫助人們駕馭他們的創造力和潛能。他開發出許多成功的身─心訓練方法,包括身體&大腦瑜伽(Body & Brain Yoga)以及大腦教育(Brain Education)。他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擁有超過四十本以上的著作,亦為一位備受尊敬的人道主義者,創辦了地球公民運動(Earth Citizen Movement),並與聯合國和其他組織合作實現全球和平。他目前擔任國際腦教育綜合大學(University of Brain Education)校長以及國際腦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Brain Education Association)會長。

 

本文摘自地平線文化出版《我「決定」活到120歲:告訴大腦你的決定,打破大腦預設的生命年限,下一個60年,生命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