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
史都華‧艾默里, 伊凡‧米斯納, 道格‧哈迪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人生一團混亂,好像每天都遇到新的危機,你希望能有所改變。但混亂是因還是果呢?用別的比喻來說,混亂是疾病本身,還是症狀呢?
閱讀更多
2023-06-16
郭美懿
出門沒鎖、買菜迷路、叫不出親友名字…這些看似「失智」的症狀,背後成因卻可能是其他疾病!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收治一位64歲周女士,她半年來出現與失智丈夫相似病況,甚至要丈夫反過來照顧,家人以為她罹患失智症,但直到因跌倒送醫,才被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手術引流後,失智情況大為改善,幾乎恢復原樣,讓家屬驚呼「太神奇」!
閱讀更多
2023-06-09
溫蒂.蜜雪兒
艾許.奧斯朋(Osborne Ash)的報告列了一些能夠讓失智症患者在家中過得更舒適的改造方式。
閱讀更多
2023-06-09
彭蕙珍
去年,70歲的吳念真結束廣告公司後,接下綠光創藝董事長一職。綠光創藝以公司方式營運,將表演藝術商業化,直球對決市場。綠光創藝成立後推出的第一部舞台劇,是吳念真於2010年改編的台灣文學劇場經典系列的《清明時節》,這是該劇第4次的演出。《清明時節》講述一段外遇故事。疫後選擇這個題材,吳念真說:「戴口罩讓人與人之間有阻隔,我認為此時應該推出一齣情感比較重的戲。」透過此劇,他希望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理解」,如同故事中的老婆和小三,最後放下對彼此的恩怨。「人到一種年紀,釋放心裡所有罪過、虧欠等蠻重要的。人生其實到最後要放開,因為你很清楚,生命來空空、去空空;空不是指錢財,而是所有得失。」
閱讀更多
2023-06-08
趙昂
擺脫困擾的方式,不是和它糾纏在一起,而是重新檢視自己的方向,迅速調整,盡快離開。
閱讀更多
2023-06-08
Jenny Yu 珍妮游
年輕的時候交朋友很單純,總是遇到誰就是誰,可以一起玩的就一起玩,合不來的,自然會漸行漸遠。年紀越長之後,越覺得時間寶貴,多給外界一些設限,就能多給自己一些思考的空間,把最好的時光留給值得的人。過去有一個長輩告訴我:「你可以每三年檢視一下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如果你的朋友、客戶或生活 模式 都沒有變動,表示你人生一點長進都沒有。」
閱讀更多
2023-06-06
照護線上
想要把血糖控制好,飲食、運動、藥物缺一不可,根據臨床經驗,每十個糖尿病病人中大概有1至2個的服藥順從性較差,主要原因可能和副作用有關。
閱讀更多
2023-06-05
蔡碧月
投入長照領域近30年,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看過不少職場強人,退休後鬱鬱寡歡,人生變得不幸。為了不讓經營自助餐的母親步上後塵,他花10年溝通協助,終於讓母親在79歲時甘願收店,迎接種菜新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6-01
艾希莉.威蘭斯
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籠統的時間表,像我這種嚴謹認真的人聽到「下班後碰面」的說法,焦慮感就會油然上升。計畫怎麼能定得這麼模糊?!這不就表示有可能到最後根本聚不成嗎?坦白說,確實有可能,但也沒關係,因為錯過籠統排定的計畫的壓力,要比生怕無法一一趕上緊湊排程的壓力來得小。
閱讀更多
2023-05-31
謝富旭
德國哲學家韋伯認為,記帳方式的變革,大大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樣的,一個對投資記帳方法的小小改變,可能引起您財富甚至人生的連鎖質變。
閱讀更多
17/ 30
第 1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