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修行!吳念真70歲退休從「外遇故事」出發…沒法保證終生只愛一人,最終只能放下得失虧欠

婚姻是修行!吳念真70歲退休從「外遇故事」出發…沒法保證終生只愛一人,最終只能放下得失虧欠

▲吳念真在疫後推出的第一部舞台劇是他最喜歡的《清明時節》,今年推出昇華版。

去年,70歲的吳念真結束廣告公司後,接下綠光創藝董事長一職。綠光創藝以公司方式營運,將表演藝術商業化,直球對決市場。

綠光創藝成立後推出的第一部舞台劇,是吳念真於2010年改編的台灣文學劇場經典系列的《清明時節》,這是該劇第4次的演出。

《清明時節》講述一段外遇故事。疫後選擇這個題材,吳念真說:「戴口罩讓人與人之間有阻隔,我認為此時應該推出一齣情感比較重的戲。」

透過此劇,他希望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多「理解」,如同故事中的老婆和小三,最後放下對彼此的恩怨。

「人到一種年紀,釋放心裡所有罪過、虧欠等蠻重要的。人生其實到最後要放開,因為你很清楚,生命來空空、去空空;空不是指錢財,而是所有得失。」

 

《清明時節》以台灣文學大師鄭清文短篇小說改編,背景設定在50年代的台灣,男主角輝昌認識8個月的外遇對象梨花,疏遠結婚8年的妻子秀卿。為守護婚姻,秀卿不惜與丈夫對簿公堂。

 

吳念真很喜歡這個故事,其中原因也是該劇作者鄭清文是他仰慕已久的前輩。他們結緣於吳念真剛出道時。

 

16歲他就離家來到台北工作,退伍後寫了幾篇小說、刊登在報上。初出茅廬、默默無聞的他,其中一篇小說被已有名氣的鄭清文評論。

 

「我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後來知道他念會計、在華南銀行上班,利用空閒寫小說。」他決定追隨偶像腳步去讀會計,希望未來也能當個銀行員。

 

吳念真的夢想沒有成真,大四就到中影當企畫、寫劇本,「大學畢業那一年,我29歲,就拿到金馬獎,走編劇這條路。」

 

清明時節,張玉嬿

▲《清明時節》2023昇華版,張玉嬿(左)演老婆,和小三張靜之(中),最後釋放恩怨。

 

學會計有成本概念  找到自由

 

念會計對吳念真來說並非無用,他分享:「念會計有個好處,學會成本概念,對我日後寫劇本、舞台劇、拍電影、廣告片都很有用。」

 

他解釋:「創作者大多沒有預算概念,但我以前拍片老是問:錢夠不夠、我有沒有超支?這很重要。」

 

「你有多少預算,做多少事。」他表示,拍電影一定會受到環境和預算限制,「找到限制、找到自由。」

 

「會計系的訓練還有很多好處,當我想到某個題材,立刻知道一部電影講不完,可以拍成連續劇。」

 

人間條件賣座  再做台灣文學系列

 

吳念真說自己身為編劇,很多人會請他看舞台劇,「不過,我看得很辛苦,劇情太抽象了,而且觀眾都是同樣的人,市場打不開,我覺得做劇團的人好辛苦。」

 

「拍電影就是要拍給很多人看,這樣創作才有意義;我要做通俗的電影,劇團也要這樣吧!」2000年好友柯一正創辦綠光劇團,他將以上想法告訴團隊,「他們說,我們也想做,但要怎麼把觀眾做大?就要我寫劇本。」

 

因此催生《人間條件》,「第一集本來只是寫好玩的,因為賣得不錯,一直被問:要不要做下一集。」現在,《人間條件》系列已經成為綠光劇團的招牌,做了7部。

 

為讓自己輕鬆一點,他再發想出「台灣文學系列」,將台灣知名的文學作品、改編成舞台劇,包括王鼎鈞、鄭清文等。

 

他疼惜道:「這些作家年紀很大,再不介紹他們的作品,可能會被遺忘。」《清明時節》就是在這個時空背景下誕生的。

 

清明時節,綠光

▲《清明時節》是50年代夫妻的外遇故事。

 

婚姻是修行  推出《清明時節》

 

「我很喜歡這個劇本,鄭清文又是一位很溫和的長輩,我增加了很多內容,鄭先生說,其實改編是再創作,你就做自己,如劇中小三父親的角色,小說裡其實沒有。」

 

13年前改寫本劇時,吳念真已有20幾年婚姻資歷。他強調:「婚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一個人過日子都不容易了,兩人過日子更不容易,都在妥協,都在退讓。」

 

「人的情感是很飛躍的,沒辦法保證終生只愛一個人,這不可能!因此,在婚姻的過程中遇到外遇問題時,要從另一種角度來看。」

 

他解釋:「戲劇及文學最主要目的,不是告訴你要照著我的方法走,而是它打到了你,你要怎麼去解決?」

 

每次演出結束後,他會認真看觀眾回饋的問券,「有一位說,導演你好像在我家裝了監視器(好像看到我家發生了什麼事),代表某些故事情節打中他了。」

 

清明時節,綠光

▲吳念真認為婚姻就是兩個人的修行。

 

3冠王仍沒自信  疫後重新出發

 

以職涯來說,吳念真是位成功者。寫劇本得到金馬獎、主持電視節目得到金鐘獎、創作歌詞得到金曲獎,是台灣首位三冠王。他卻不認為自己成功。

 

「我斜槓很多工作,編劇、導演、拍廣告,只有一個原因:我到現在沒有找到人生目標。」他自嘲道。

 

從小家境清寒的他說:「你們也許不信,我對自己是沒有自信的人,我每次寫完一個東西就覺得,好爛,應該可以更好;要不然就是覺得不好,不敢下筆。」71歲的仍如此解讀自己。

 

然而,他畢竟已經到了退休年紀,為何還願意接下綠光創藝董事長一職,並以公司方式營運?因為劇團是法人,可以申請政府補助,公司則要自負盈虧。

 

他解釋:「讓劇團回到公司會有較正常、透明的經營模式;同時,劇團可以做影像、重新發展IP,還可以引進企業資金。」

 

「把自己放在現實競爭的環境去拚才比較正常,各行各業都這樣。」他強調:「要做做看,成敗自己擔。」

 

現在的他依然有打拚精神,帶領綠光創藝走上一條嶄新的道路。

 

本文暫不開放媒體夥伴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