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2
郭美懿
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350萬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飽受關節退化之苦,也是造成長者行動困難的5大原因之一。由於患者平均接受治療的年齡為60至70歲,許多人顧慮手術風險,寧願忍痛也不開刀。其實透過審慎評估,高齡者也能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台北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位90歲阿嬤病患,術後搭配復健運動,第3天就能出院,幾星期後已能行走自如。
閱讀更多
2023-02-16
諶儀璇
「人生沒有預定的時間表,我們無法預測自己走的時間。」律師劉韋德舉例去年韓國梨泰院事件,受難者大多為二十幾歲年輕人,他們應當是離死亡最遙遠的一群,但沒想到就在剎那間失去生命,「立遺囑永遠不嫌早,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意外的來臨。」東方社會對生死議題較忌諱,劉韋德表示:「寫遺囑是一種準備、一種託付,也是一種責任,不代表不寫就不會發生任何事,希望大家能改觀。」
閱讀更多
2023-02-13
丁菱娟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為奔波生活而忙於工作,幾乎沒有心思好好沉澱下來享受生活。而今退休了,工作量減少,養育兒女的重擔漸漸卸下來,壓力相對小,照理說步調要慢下來,心情放輕鬆,可以好好過生活。但我卻發現,好多人不知道要如何安排沒有工作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1-19
蘇惠昭
每一個人的出生都為完成某種任務而來,林三元相信。他重新定位草編,不是把妹工具或哄小孩的玩具,而是必須傳承之民藝,選擇了那條再也無法回到商人的路。
閱讀更多
2023-01-19
傅瑋瓊
5歲時,為了避難搬到水吉鄉下和外公同住,耳濡目染下,外公做木材生意,其為人處事的身教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影響鄭崇華的人格養成,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好老師。
閱讀更多
2023-01-18
Heho健康 陳筠臻 營養師
現代人飲食型態趨於精緻,造成營養素攝取失衡,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除了留意肺部與呼吸道的健康狀況外,養成良好飲食習對預防癌症發生至關重要,平常可透過 5 大營養素強化肺部,打好健康基礎!
閱讀更多
2023-01-03
李雅雯(十方)
編按:很多人都知道,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因為一場家庭火災開始學習理財而致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跟科技業的先生,兩人實際上如何安排薪水?如何計算目標?做哪些事來達到目標?在他們家會做簡單的家庭財報,每年認真看待邁向自由的「業績」。比如: -為加速存下本金,他們有幾年時間選擇不出國旅行。-為了資產累積效率,他們尊奉「不買自住房」的鐵律。-在他們家,不檢討「年收入」,而是檢討「被動收入」的目標達成率。 直到幾年前,先生因科技業工作壓力太大,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而在46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當時情境說是「被迫提早退休」也不為過。只不過,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早就財富自由,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主動」提早退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科技業薪水高,當然可以財富自由。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高薪的人,還身陷高額房貸、家計負擔,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事實上,薪資高低並非主因,有計劃的分配、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才是真正的關鍵。很多人會自我設限「以我的條件,不太可能達到財富自由……」,但事實上,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以下舉出1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沒有高學歷、家計負擔重、低薪 工作者 ,他們都做到了。
閱讀更多
2022-12-27
丁菱娟
我每年會給自己預定明年要做的3件事,其中有兩件與工作比較相關,另外一件就是有關休閒、娛樂,或健康體能的挑戰。譬如有一年我的3件事包括:寫一本書、完成一項線上課程的計畫,另外一件就會是單車環島、爬玉山或是背包旅行等這樣的安排,讓我覺得來年的3項任務不會那麼單調無聊。
閱讀更多
2022-11-29
丁菱娟
那天同學會,不知為什麼大家都在比倒楣的事,可能是疫情期間大家都憋太久,一股腦地宣洩最近的不愉快。
閱讀更多
2022-11-28
黃俊隆
近中年,兒時夢想對照今日生活現實,一生似已定調。人生限制越來越多,可以選擇、改變的卻越來越少。改不了太多現實,也難戒掉已成事實的諸多習慣,日子走遠了,難免疲了倦了,於是開始不時想找些新鮮的樂趣 —不知這是否也算是朋友口中所謂的中年困境?
閱讀更多
7/ 24
第 7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