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工作者

顯示第 1411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36

每個人困難都不同,心事只想被接納!不再說「至少你有...」找回溫暖同理心

tCol 2020-06-05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每個人困難都不同,心事只想被接納!不再說「至少你有...」找回溫暖同理心

這既不是將問題分門別類,也不是安排事情的輕重緩急,而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最糟糕的結果就是,因為已見證過太多悲劇,只要問題不屬於極端苦難,就認為不重要。

閱讀更多

成熟的人,會懂得好好照顧自己,若有人說「你不夠好」,請不要聽進去

tCol 2020-06-05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成熟的人,會懂得好好照顧自己,若有人說「你不夠好」,請不要聽進去

你有聽過別人說:「人生很漫長,好好照顧自己,把自身健康和福祉擺在第一位」?還是經常聽到壓迫性的勸導:「不管你做了什麼或怎麼做,永遠都還可以更努力」?

閱讀更多

臉上有點皺紋的女人很美麗!50歲做讓人放鬆的人,大家都喜歡跟你在一起

tCol 2020-05-06

潘月琪

臉上有點皺紋的女人很美麗!50歲做讓人放鬆的人,大家都喜歡跟你在一起

臉部表情也直接影響說話的聲調。請試試看,繃著一張嚴肅的臉,嘴角下垂,然後嘗試講出輕快愉悅的語氣,你會發現幾乎不可能做到。嘴角上揚,臉部有笑容,聲音才會有笑意。

閱讀更多

孩子大了,我也老了......空巢期不失落,用「這些」方法,再創精彩人生!

tCol 2020-04-22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孩子大了,我也老了......空巢期不失落,用「這些」方法,再創精彩人生!

看著孩子們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曾經是如此),在感到驕傲的同時,你或許也會有些失落。當然,你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們,但這也提醒了你,從很多方面來看,未來都不屬於你。

閱讀更多

退休前「這件事」一定要先考慮!不當孤單老人,5個原因讓你第二人生更快樂

tCol 2020-04-17

蔡佳芬

退休前「這件事」一定要先考慮!不當孤單老人,5個原因讓你第二人生更快樂

多數的志願服務工作都是群體服務,所以能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展生活圈。透過志願服務工作,接觸到更多人,能增強與社會的連結,對相關的社群產生的歸屬感。

閱讀更多

交往17年,卻沒有婚姻關係 他和癌妻在死前結婚:我會守著妳,走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tCol 2020-04-09

陳怡安 護理師

交往17年,卻沒有婚姻關係 他和癌妻在死前結婚:我會守著妳,走過人生最後的日子

主治醫師皺著眉頭,看著面前孱弱的身體,小燕神情淡淡地看著醫師說:「能化療就化療,不能做也不用勉強,盡人事聽天命,我已經很累了,可以早點解脫,也好。」「小燕,妳不要這樣想,我請醫師想辦法!」先生快速打斷小燕的話,轉頭向主治醫師求救:「醫師!求求你救救她……。」

閱讀更多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實行員工在家工作,公司該注意哪些事,才能超前部署?

tCol 2020-03-24

陳業鑫 律師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實行員工在家工作,公司該注意哪些事,才能超前部署?

居家工作與異地辦公屬於工作地點之變更,建議勞雇雙方以書面協議方式作為原有勞動契約之增補條款,以杜爭議。

閱讀更多

40多歲陷入低潮,會恐慌,該怎麼辦?低潮不是病,但都必須這樣做...才能讓人生陽光燦爛、烏雲過去

tCol 2020-03-20

雪兒Cher

40多歲陷入低潮,會恐慌,該怎麼辦?低潮不是病,但都必須這樣做...才能讓人生陽光燦爛、烏雲過去

只要是在意的事情,會做很可怕的噩夢,例如之前在辦新書分享會時,前一晚就夢見忘記帶了投影片檔案,門外突然間衝進來一群不相干人,她們搶了講台,開始放了自己的投影片,原本坐在台下參加的讀者開始鼓譟,不知道來到什麼地方,看著我,我急著找主辦單位,主辦單位則是消失無影無蹤。

閱讀更多

「自立」,並不是經濟或就業上,是對人生的態度、生活型態的問題,是我們藉著愛他人,才得以成為大人

tCol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自立」,並不是經濟或就業上,是對人生的態度、生活型態的問題,是我們藉著愛他人,才得以成為大人

愛是自立,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閱讀更多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tCol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你的「現在」決定了過去,那段不幸的過往,不過就是藉著悲劇這壺劣酒,忘記「如今」不得志的痛苦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