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黃靖文
靠著紙藤專業、居家收納絕活,寫了好幾本暢銷書的作家楊賢英,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對人生有了不同體悟。今年跨過70歲關卡,她不斷思考自己該 如何面對 老後、甚至離世的情境。「假如我離開了,你希望我留給你什麼?」楊賢英有次不經意的問起了女兒這個問題。她轉述,女兒稍微思索後直截了當地說:「大概是錢和房子吧。」楊賢英一時有些難過,但她很快回想起過去自己送走父母、婆婆的情境。開始感謝起自己能和女兒直言不諱探討生死議題。楊賢英說,我母親離世後留下一箱相冊,我放了5年不敢整理,鼓起勇氣翻開後我才發現,裡頭的人我都不認識,原來「父母珍視的回憶,不等於子女的回憶」。這幾年,她開始丟棄家中不需要物品,從照片、藏書,甚至是她出版的書籍。楊賢英說,做到斷捨離很簡單,「這就是一輛貨車就能解決的事」。
閱讀更多
2024-06-26
偉文隨筆
2018年任職日本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的飯塚醫師,在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中發表了一篇論文,證明下圍棋對於抑制認知機能衰退,也就是在失智症的預防及治療都有效果。
閱讀更多
2024-06-19
偉文隨筆
日本著名的企業顧問大前研一就主張,人從中壯年起就要每年培養一種新的興趣,他認為到退休之前至少要有二十種興趣,而且這些興趣最好各種類型都要有,動態的比如登山、打球、跑步,騎單車……等等,半動態的比如種田、園藝植栽、旅行,古蹟導覽……等等,靜態的比如畫畫、玩樂器、雕塑,捏陶土,寫書法……等等,全靜態的比如欣賞音樂、藝術、學語文……等等。之所以要刻意地接觸並培養不同類型的興趣,主要也是避免身體若有所變化,或者體力衰退時,仍然可以有適合的興趣可以投入。
閱讀更多
2024-06-18
小梶沙羅
「快點離開吧……」「我怕我會比他們先死!」快到退休年紀的我,辭職返鄉照顧4個年齡總共360歲的老人,這是修行還是懲罰遊戲?
閱讀更多
2024-06-14
小梶沙羅
陪著老父母和姨父母漸漸走向人生終點的日子,既是親眼目睹不論是誰都無法避開老化,也是我與他們走向死亡過程周旋的日子。如果問我,這段期間會懷抱希望嗎?我只能回答,現實一點都不甜美。雖然並沒有臥床不起,但是照顧開始出現失智症狀的老年人,壓力和疲勞的累積比我所認知的更多。
閱讀更多
2024-06-13
小梶沙羅
子女、孫輩、配偶因為照護問題,筋疲力盡,最後動手施暴的悲慘事件層出不窮。並不是照護者或是被照護者哪一方有錯,但是,沒有實際體驗過的人,絕對無法了解照護的辛苦。不僅如此,「家裡的事家人自己解決」、「家人照顧理所應當」等傳統的價值觀甚至壓迫著照護者,讓他們無路可走。
閱讀更多
2024-04-22
小虎文
擁有2.3萬人追蹤的知名抗癌部落客「星希亞」,在2012年確診肺腺癌4期,歷經化療、標靶、腦部放射治療,一度傳出癌癒好消息,並出書分享她的抗癌日誌。但星希亞在2022年癌症復發,腫瘤移轉腦膜,歷經1年多艱辛治療,仍於昨(4/21)日傳出病逝噩耗,讓人不捨與惋惜。不少網友在星希亞粉專留言表示,曾從星希亞的網誌得到莫大力量,「謝謝妳過去給我母親堅強走下去,以及積極對抗病魔力量」、「謝謝你善良又勇敢的存在啟發很多」、「感謝妳給大家留下一本很珍貴的抗癌手書!成為戰友們的指引」、「謝謝妳的書,在我跌進谷底時給我一道曙光;謝謝妳的話,在我脆弱時給予許多力量;謝謝妳的人,讓我知道第二人生可以如何精彩;最後真的很謝謝妳,謝謝最閃亮的星」。POP Radio聯播網台長、前主播林書煒,也回憶與星希亞的每一次訪談,都從得到她帶來的勇氣與希望,「妳已打完美好的一仗,辛苦了,放心自在去飛吧!」星希亞2012年確診肺腺癌4期後,除了積極抗癌,也投身宣導肺癌防治,呼籲高風險民眾應定期進行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並參與多場肺癌衛教講座活動等,以親身經驗鼓勵癌友積極治療,不要放棄。她在2月6日的最後一篇貼文提到,自己持續3種標靶、2種化療和中醫針灸治療,將積極尋找其他治療方法,即使病情不樂觀,仍寫下「學會在雨中跳舞」一語,詮釋了她堅定的人生觀——「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發揮100%的努力。」而她從得知罹癌以來,仍樂觀看待生活,致力讓自己的每一天沒有白活,陸續完成看西藏的天空、完成三鐵挑戰、去冰島追極光、學習潛水與衝浪、赴中國大陸漫步長城、西班牙看高第建築等心願清單。她說想要追尋哪些夢想,不要等「有一天」,當每一天都能當成最後一天再過,你是否就能過你想要的人生?以下為《幸福熟齡》在2020年對星希亞的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0/2/20,更新時間為2024/4/22)
閱讀更多
2024-04-19
偉文隨筆
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說!「你命好,可以調整行程,讓自己從從容容過日子,我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工作就是逼得我們二十四小時必須整天開機,時時刻刻待命。」
閱讀更多
2024-03-29
偉文隨筆
哲學家曾昭旭教授曾說:「心靈無法直接碰觸的,他必須通過一個媒介、管道、憑藉,而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我們的身體。」
閱讀更多
2024-03-08
廖心筠
每次到府整理遺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畫面。說到底,我們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段回憶。唯有願意鬆手,和過去好聚好散,才能敞開雙手擁抱未來。
閱讀更多
2/ 19
第 2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