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郭美懿整理
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健檢也發現血壓和血脂肪偏高,但因為他平常沒什麼不舒服,也就沒有特別在意。只是陳先生的住處離學校有一段距離,平常來回往往要搭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他起床時發現右腿整個腫漲,顏色也略為泛紅,感覺緊繃疼痛,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他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血流,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才獲得緩解。
閱讀更多
2023-11-15
陳亭均
(今周刊1404)楊小梅曾經不願面對自己的身世,對身為新住民的她而言,那段故事太心酸,她也害怕落入社會的刻板形象。而當她真正找到認同時,她終於成為幫助他人的那方。
閱讀更多
2023-11-13
林靜芸醫師
阿隆在同棟大樓另買一戶給兒子,兒子8月住進新家,從國外帶回來十多箱行李始終沒有整理,房子雜亂無章。舊曆年前,阿隆太太花了許多時間把物品一件一件歸位,並作了室內佈置。沒想到除夕夜,全家聚餐時,兒子竟公開警告母親不可以動他的私物。阿隆不忍妻子被冤枉,一時暴怒,口出三字經指責兒子。父子之後在診所也有些磨擦,兒子嫌父親用人老派,投資保守。父親怨兒子凡事求新,不懂成本......
閱讀更多
2023-11-08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獲得與失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挑戰,有些人說我們從婚姻中獲得多少喜悅,伴侶離世時,我們就有多少悲傷。對所有人來說,失去伴侶對生活、對自己的生命衝擊是巨大的。那我們如何來陪伴周遭的親友,陪伴自己走出生命的低谷呢?
閱讀更多
2023-11-06
NOW健康
民眾保持運動習慣可有益身心外,現場觀看體育賽事能增加社交互動、形成族群認同和歸屬感,也能有助心理健康。根據1項發表於2023年年初《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公共衛生前沿)期刊的研究指出,觀看現場體育賽事可以提高幸福感,並減少孤獨感。
閱讀更多
2023-11-05
吳淡如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閱讀更多
2023-11-03
聯合報/ 記者 沈能元 /台北即時報導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閱讀更多
2023-11-01
李雪雯
68歲的王奶奶,雖然有兩個兒子,以及6個孫子女,但卻幾乎不來看她。所以,她想藉由信託規劃,既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處理資產及後事(把錢留給兒子),同時又能享受天倫之樂。
閱讀更多
2023-10-27
李雪雯
邁入中高齡階段,你一定要做到的「老後財富自主」,輕鬆規畫你的長壽人生,妥善規畫退休金流,養錢防老,才能活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有錢可用。
閱讀更多
2023-10-25
何柔嫺
過往傳統的失智照護 中心 ,為了謹慎照顧、避免走失,通常會採取最低風險-對失智症患者採用「把門關上」的照護方式。但這個日照 中心 卻推倒了高牆,他們為何而做?又如何做到?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