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失智長輩只能關在家?村民幫你顧! 這村子打造「沒有高牆」的長照中心

誰說失智長輩只能關在家?村民幫你顧! 這村子打造「沒有高牆」的長照中心

失智症長輩於長照園區漫步

過往傳統的失智照護中心,為了謹慎照顧、避免走失,通常會採取最低風險-對失智症患者採用「把門關上」的照護方式。但這個日照中心卻推倒了高牆,他們為何而做?又如何做到?

 

一個實驗性想法:「開放式」「無圍籬」的失智照護園區

 

成立台灣第一個開放式無圍籬失智友善園區,讓失智症長輩可以安心回到社區生活,這項實驗計畫從四年前展開,國內沒有成功前例可以參考借鏡,相較於丹麥失智鎮、荷蘭失智村及日本幸福村等等,台灣因為地狹人稠、且資源受限下,在失智園區的規畫上得更費力費時,他們只能憑藉自己沿途摸索碰撞,突破困境,調整出符合台灣本土的創新照護模式。

 

他們透過在各地尋找條件符合的鄉村,進行這項實驗。需要符合15分鐘車程內有校園、警察局、文化中心、商店街、宗教文化元素。最後選中了西勢村,2019年在屏東縣政府支持與協助下,竹田西勢樂智友善社區「屏安村」就此誕生。

 

►圖/失智症長輩於竹田西勢友善樂智園區活動

 

針對失智症的照護,這裡的懷舊療法讓長輩能「回到過去」,透過重建熟悉的生活情境,例如雜貨店、郵局、菜市場、童年的小學等,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維持與社會的連結,降低憂鬱與持續失智退化。

 

►圖/照護員與失智症長輩對話互動

 

全村全方位藍芽定位 溫柔的守護是給予安靜陪伴

 

屏安村用藍芽定位功能,追蹤每一位失智症長輩的行蹤動向,將結合藍芽科技的屏安福D+卡,變成每一個掛載長輩身上的「護身符」,但每天發生的事情,超乎以前我們對失智長輩照護的想像。

 

►圖/屏安福D+卡

 

日照中心警報聲陸續響起,「22日照-張魁 2023年8月4日10點18分離開了守護區日照中心大門」。這樣的通報在快樂魚日照中心是日常情景。

 

主任許文楠與其他照護員,不時地彼此眼神交流,打暗號傳遞交換意見,「那個……阿公走出去了耶」「好,我們看他想要幹嘛?」79歲阿公張魁患有中度失智症與小中風,他最喜歡坐在室外長廊看著外面的世界,但這一次,他卻拐著拐杖,悄悄推開大門。

 

阿公為何跑出去?原來是看到外頭工程的怪手挖土機,讓他想起年輕時的工作,忍不住跑出去跟怪手師傅攀談。日照中心的人員,一邊確定他的行動安全,一邊陪伴其他的失智長輩,許文楠表示「在他退化的大腦裡面,有一個意圖讓他想外出,這樣的意圖是什麼,其實也是我們想知道的。去了解他,去陪伴他,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下,有人可以去陪伴他完成這件事。」

 

他們以日照中心為中心點,設有兩道圓形警戒圈,依照距離與危險度設定,分別為20公尺日照中心大門與300公尺的竹田國中,各設有警戒通知防線,以有限度地在自由與保護間抓取平衡。

 

不畏困難用4年推倒高牆 全村居民合作打造失智友善園區

 

讓長輩回歸到社區是最重要的事,目的不僅是讓長輩恢復原有生活功能,也希望透過這個動作,讓居民去理解到失智症者並不可怕。

 

屏安村透過一次次舉辦失智症照護說明會,讓社區居民認識失智症,進而吸引招募社區居民加入志工行列,透過成為志工親身接觸相處、彼此經驗分享,用這些方式讓失智症長輩回到真實友善的社區環境之中,不會輕易地在生活情境中因為不被了解,被拒絕而陷入險境。

 

只有真正創造完善的失智症友善環境,才能實踐一起陪伴照顧失智長輩的理想願景。

 

►圖/位於竹田西勢友善樂智園區內的雜貨店,透過與村民日常生活互動,減緩失智長輩失智症導致的腦部退化

 

「我爸一過世,我媽媽她什麼都不會了,連機車也不會騎啊。那當然看了也是很不捨得啊……」患有老人憂鬱,記憶衰退的曾月英阿嬤家屬透露。透過安排在屏安村的照護生活,與醫生定期看診藥物治療的雙重輔助下,曾月英阿嬤逐漸恢復以往生活能力,在實務案例中,常見失智症狀產生之後,家屬會因為擔心無法妥善照顧長輩安危,往往會更加縮限長輩原本的生活能力,如煮飯外出等等,也造成失智症長輩的失智問題更加惡化。

 

擁有八年照護經驗的照護員藍蕙欣表示:「我們在家中常常會看到,長輩瑟縮在房間角落,但是如果你願意帶長輩走出去,對長輩來說是另外一個世界。」

 

►圖/曾月英阿嬤與女兒

 

在團隊採訪拍攝結束的這天,快樂魚日照中心主任許文楠表示,曾月英阿嬤來到屏安村兩到三年之間的時間,從很少互動不愛講話的狀態,直到今天,他第一次聽到阿嬤開口對他說,「我今天很高興。」,網路盛傳魚的記憶是七秒,即使長輩的世界只剩下七秒記憶,我們希望他們仍然是快樂的。這種初衷,在每次看到失智長輩回饋的感激與笑容中,更加堅定。記憶會消失,但是愛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