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
李季洋
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026年預計將突破20%門檻,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政府、民間和高齡族群自己該如何確保老年生活品質,已成為不容擱置的議題。《今周刊》於9月27日舉辦第八屆《幸福熟齡台日交流論壇》,其中富雅退休生活邀請嘉裕西服前總經理、《退休練習曲》作者江育誠、台灣樂齡建築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柏憲及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周道君分享,除了妥善利用政策提供的社區資源,多培養興趣、多運動和妥善選擇生活空間也都是幸福熟齡人生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08-23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2024-07-04
高小鳳
老後失智很常見,但張姮燕的父親50多歲退休就病發,來不及一圓環遊世界夢想;眼看父親從正常到失憶,張姮燕與妹妹決定趁父親臥床前,帶他出國圓夢,「他或許不記得去過哪裡,可是我們活的人會記得。」
閱讀更多
2023-11-12
聯合報/ 記者 陳雅玲
「老前整理」的風潮來自日本,是指人們在自己還健康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不管是收藏還是囤積,在老後真正來臨之前進行「斷捨離」,有人自己動手,也有人尋求專業協助,「老前整理」協助大家在心理和居住環境都挪出空間,迎接人生新階段。
閱讀更多
2023-08-31
胡肇芳整理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80歲就廢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等4大主張,周三(8/30)在臉書加碼「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長者,也可取消巴氏量表」等政見。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8/31)在院會指示,研議符合照顧事實且簡政便民的多元認定方式,不分年齡、疾病型態或經濟能力,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申請到家庭看護移工。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將針對失智、身心障礙者等可能無法通過巴氏量表的族群,研擬多元評估方式,不過他認為,以疾病別區分並不妥當。
閱讀更多
2023-08-02
林慧詩
如果你出生就被判定只能活21歲,會怎麼面對人生?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陳靜琪並未放棄人生,藉著父親說的「一句話」,克服了50多回的傷病折磨,找到了摯愛,在面對多次的生死考驗,生命教會了她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7-27
小虎文
打開許美玲的臉書,總可以看到她帶媽媽、外婆出外踏青的照片,2位長輩雖都坐在輪椅上,卻仍容光煥發。5年前,她開始照顧早發型失智症的母親,隔年定居上海的外婆也來台,再加上當時仍在世的婆婆帕金森合併失智,「一打三」照顧3位老人家。
閱讀更多
2023-04-14
胡肇芳 整理
據衛福部日前統計,2021年有1813名國人因跌倒死亡,在65歲以上長者死因中排名第2。名導演吳念真日前出席一場活動時就表示,自己之前住在山區透天,光是樓梯就50幾階,自己與老婆都曾在樓梯跌倒,現在年紀漸大,最近也買下台北市88坪的大樓住宅,讓他自嘲:「我今年72歲了,還在為房事煩惱!」,也驚訝北市房價非常高。
閱讀更多
2023-03-14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夠用」,始終是個大哉問。有人退休10年只花300多萬,沒車、沒房、沒保險,還能環遊世界、兼顧滿意的生活品質。也有人退休遇上長輩生病需要長期照護,平均每人每年花費150萬元,打亂所有財務計畫,縮衣節食仍然苦不堪言。一樣都是退休,為何花費和心境差異如此巨大?熟齡族面對退休財務規劃問題,應該守住一些原則著手進行安排,才能得以安穩、安心、安康。
閱讀更多
1/ 5
第 1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