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太看了許多皮膚科醫師,曾被懷疑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抽血做了種種檢查,最後才確定是過度消毒造成的皮膚濕疹。
類似的狀況在疫後很常見。疫情當中,消毒劑的銷售增加了12%,過度使用消毒劑對人體以及環境有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呼籲:「不要例行性用消毒劑清潔皮膚。」
有關皮膚的保養,我們朗朗上口的「清潔、保濕、防曬」,強調清潔而非消毒。清潔所用的清潔劑與消毒劑差別在哪呢?使用清潔劑的目的是去除污垢、油脂、細菌和雜質,機轉是去除而非殺死;使用消毒劑的目的是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細菌、病毒及黴菌),機轉是破壞微生物細胞膜或抑制細胞代謝(殺死或抑制)。
消毒劑≠清潔劑 過度使用反傷皮膚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呼籲一般家用清潔回歸肥皂等簡單的產品,不要過度使用消毒劑。消毒劑使用過多可能造成:皮膚刺激、皮膚共生細菌改變(好菌變少,壞菌增加)、造成細菌抗藥性、皮膚自癒能力變弱、環境污染。
消費者如何分辨清潔劑或消毒劑呢?可以查看標籤說明,清潔劑會標明用途是去除污垢、油脂及雜質;而消毒劑則標榜殺菌、消毒或防止感染。另外也可以查產品成分,消毒劑會包含活性成份,例如酒精、氯或有機矽氧環銨鹽,市售漂白水、噴霧抗菌清潔劑等就是消毒劑。
消毒劑一般用於日常生活接觸的事物例如地面、傢具、餐具、衣物等。最新的指引建議少用消毒劑,盡量以沸水浸洗、蒸煮或紫外線照射來取代。除非專業上特殊狀況,不建議例行性以消毒水做皮膚清潔。
(作者為台北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