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高璿圭
很多遺族都不會告訴那些來到葬禮現場的弔唁者,逝者的死亡是因為自殺,而會以交通事故、意外來帶過,然而連安慰都做不到的那種令人窒息的氣息,努力隱藏什麼的氛圍,令弔唁者立刻就察覺到死因並不是遺族所說的那樣。
閱讀更多
2023-02-23
粉圓妹
從故事可以看到,老夫妻強調自己是理科出生,對退休有規劃,但是他們忘了運動這件事,雖然他們剛退休時會出去玩,但低強度的玩樂並非運動,沒辦法提升肌力、心肺功能,當突然生了一場病後,就發現體能像斷崖式的下滑。
閱讀更多
2023-02-22
郭美懿
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有350萬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5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飽受關節退化之苦,也是造成 長者 行動困難的5大原因之一。由於患者平均接受治療的年齡為60至70歲,許多人顧慮手術風險,寧願忍痛也不開刀。其實透過審慎評估,高齡者也能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台北慈濟醫院日前收治一位90歲阿嬤病患,術後搭配復健運動,第3天就能出院,幾星期後已能行走自如。
閱讀更多
2023-02-20
小虎文
「做一桌好菜,是為了把人聚在一起,無論你活到幾歲,都渴望一種叫做『團圓』的味道。」老年醫學科醫師傅裕翔休診後不聊健康,反倒端出一道道好菜,營養均衡雖是必須,更要在口感與美味下足功夫,因為想長命百歲,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下」、「吃得好」。
閱讀更多
2023-02-16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胸腔科 陳彥甫醫師
編按:肺阻塞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7位,估算台灣40歲以上成人約有6.1%罹有肺阻塞,以人口推估,約有88萬至100萬人罹患此症。2018年病逝的資深藝人孫越,就因肺阻塞(COPD)急性發作送醫,搶救23天後仍引發敗血性休克併呼吸衰竭,終年87歲。「孫叔叔」孫越是知名老菸槍,即使51歲成功戒菸,仍在戒菸22年後診斷出肺腺癌,晚年更飽受肺阻塞之苦,不僅走路、說話都會喘,更因免疫力下降易發燒而頻頻送急診。肺阻塞主要是因為長期吸菸導致,也有人因長期吸到二手菸、廚房油煙而患病。醫師提醒,肺阻塞是「不可逆」的病症,一旦「咳、痰、悶、喘」4癥兆出現2項以上,特別是咳嗽超過3週以上,一定要儘速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3-02-16
諶儀璇
「人生沒有預定的時間表,我們無法預測自己走的時間。」律師劉韋德舉例去年韓國梨泰院事件,受難者大多為二十幾歲年輕人,他們應當是離死亡最遙遠的一群,但沒想到就在剎那間失去生命,「立遺囑永遠不嫌早,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意外的來臨。」東方社會對生死議題較忌諱,劉韋德表示:「寫遺囑是一種準備、一種託付,也是一種責任,不代表不寫就不會發生任何事,希望大家能改觀。」
閱讀更多
2023-02-09
郭美懿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經3年,為防範感染,許多人對疫苗都是打好打滿,但隨著病毒不斷變異,不少人也會疑惑:「我都打完3劑疫苗了,有需要打第4劑嗎?」對此,國際感染科專家、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洪健清表示,打完疫苗後抗體會隨時間下降,不管是打完3劑疫苗、或有過自然感染,仍建議打第4劑。而民眾也應轉變觀念,打疫苗不是讓你不受感染,而是減輕重症發生,尤其染疫後3個月再打疫苗,免於重症的機率更可達95%至100%。
閱讀更多
2023-02-06
小虎文
安寧醫師朱為民的演講中,往往以父親的故事開頭:「2013年,我的父親81歲。一天清晨,他在家裡運動的時候,不小心跌倒撞到頭,然後就倒地不起,不省人事了…。」從父親倒下、失智、無法行走,到2017年離世,他寫下父親的生命故事,也分享他在安寧病房的觀察,影響和啟發許多人重新思考「我為何而活」,又要如何跟父母好好告別?而最終獲益的仍是他自己,「父親離世時身上不插一根管子安祥地走,是每個人最終的心願。」
閱讀更多
2023-02-06
NOW健康
老化是人人都抵擋不了的現象,外表的老化能透過保養品、美容療程延緩,但器質性老化對健康恐帶來嚴重後果,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年 長者 至少3成有聽力障礙,其中耳鳴更是常見的聽力問題,台灣耳鳴學會統計顯示,國人耳鳴的盛行率高達10到15%,大約300萬人有耳鳴困擾,倘若耳鳴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不排除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閱讀更多
2023-01-30
黃軒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臺灣寒流來襲,過年期間連兩天全台共有146人疑因天冷猝死。我們在急診,在加護病房裡,尤其在冬季期間,常常有猝死病人送過來。如果是之前沒有任何病史,沒有三高,無肥胖,有些還沒有抽煙.或喝酒,如果是在壯年時期(<60歲),家人通常會問:「怎麼會這樣?」「剛剛或昨晚才明明好好的?」、「醫生,他健康得很,你有沒有判斷錯誤,他哪有可能會心肌梗塞?...」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