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醫學醫師不藏私,教如何「好嚼美味」增食欲:3原則照顧爸媽,找回「吃」的幸福

高齡醫學醫師不藏私,教如何「好嚼美味」增食欲:3原則照顧爸媽,找回「吃」的幸福

「做一桌好菜,是為了把人聚在一起,無論你活到幾歲,都渴望一種叫做『團圓』的味道。」老年醫學科醫師傅裕翔休診後不聊健康,反倒端出一道道好菜,營養均衡雖是必須,更要在口感與美味下足功夫,因為想長命百歲,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下」、「吃得好」。

「臨床工作十分忙碌,有時會不小心忽視病人需求,像是飲食。有些病人會拒絕他無法接受的食物,我也看過不願吃、直接吐出來的病人,『吃不下』對病人的健康與治療,都不是件好事。」

 

傅裕翔說,人就算老了、病了,也還是有「人性」,但照護上偏偏對老了、病了的人,就是少了點人性的同理與關懷。好比上了年紀牙口不好,照護者往往把食物打成泥,雖然解決長輩的吞嚥問題,視覺與口感上卻失去風味和進食的樂趣。

 

他看過許多安寧病人在生命最後幾天,遺願是希望能吃到喜歡的食物,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我常在想,能不能讓生病的人、吞嚥功能逐漸退化、甚至插管的人,也有機會吃到保有風味的營養品?」

 

他建議,為高齡長輩打理餐食,可以選擇較軟的食物、改變烹調方式、多加一點水分、縮小食物體積,並增加食物色彩,都有助於增加長輩食慾及咀嚼力,讓他們吃得下、吃得多。

 

用食物美味挽回「來不及」

 

如此重視年長者、衰弱者的飲食福利,與他生命中的遺憾不無關聯。

 

「我的外婆是很厲害的廚師,她學習、鑽研各種料理,就是想煮一桌好菜給家人吃。像鍋巴蝦仁、湖南臘肉、布袋雞…這些逐漸被遺忘的料理都是她的拿手菜。我從幼稚園開始,就跟媽媽、外婆在廚房裡一起做菜,那是我們三代美好的回憶。」

 

但他開始當住院醫師後,課業壓力繁重,少有時間再好好跟外婆學習做菜,沒想到老人家就在這期間罹患失智症,衰弱得很快,短短3、5年間便失去記憶,連她擅長的料理也忘了怎麼做。

 

「我有好多的『來不及』,來不及在最後的時光跟她好好相處,來不及傳承她的經典台菜,我的心中一直有虧欠、內疚的感覺。」傅裕翔說。

 

▲傅裕翔的外婆熱愛料理,嘴巴也挑剔,幾乎不吃任何市售營養品,只有女兒悉心準備的食物才能見到她幸福的笑容。

 

3原則照顧爸媽健康

 

「外婆讓我意識到人是很脆弱的,只要一個打擊,沒有誰是永遠健康,千萬別讓自己進入衰弱的狀態裡。」他回憶外婆病程進展快速,轉眼間認知退化、認不得人,更反覆跌倒、開刀、住院,最後很快就離世。

 

所以為長輩找回「吃」的幸福之外,他更督促已經退休的父母要把握健康。他從老人醫學專科角度出發,用3原則照顧爸媽:

 

1、  健康檢查

 

「有健康檢查的數據,父母看到後才有改變的動力。」他說,從健康檢查報告中可以看出,每個人需要的營養都不一樣,不是某種食物吃越多越好,營養素也不是越補越好,真正有所缺乏時再補充即可。

 

「想要良好的健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飲食加上運動,健康有所改善後,健康檢查報告也是很好的佐證。」

 

2、得舒飲食

 

他給爸媽的建議是「得舒飲食」,白肉魚為主、牛肉吃瘦肉部分,盡量避免精緻澱粉。但可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類、全穀物、豆類和堅果,也要限制醃製和半醃製肉的攝入。

 

 

3、運動訓練

 

3項原則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運動」,「不要只是走走,還要增加肌肉量。」由於父親曾任教交大機械系,他直接用學術論文說服爸媽,「讓他們知道研究分析,70歲以上沒有重訓,身體健康會差很多」,鼓勵他們去有安全防護員的健身房運動。

 

若遇到下雨、出門不方便時,他會建議老爸就算在家追劇,也要握著啞鈴深蹲;而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媽媽,則要積極治療,做好體重控制。

 

「我爸媽照著做,去年開始就比較不會腰痠背痛了!」他說,熟齡族退休後要減緩老化速度,就要增加肌肉的刺激,「運動、飲食一起調整。」

 

 

傅裕翔說,就算年老、生病了,他希望每個人仍能吃到具有風味的食物,像是麻油雞、佛跳牆等,這不只是因為他熱愛台菜,也因為美食香氣能刺激海馬迴,喚起年長者的記憶與食慾。

 

「我們喜歡吃美食,長輩也可以跟我們一起吃;料理的意義是為了把人聚在一起,而讓長輩能吃下喜歡的食物與營養,活得幸福快樂,這也是『治療』的意義之一。」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