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超高齡社會!AI打造有溫度的智慧醫療 陪長輩聊天,照顧情緒

迎向超高齡社會!AI打造有溫度的智慧醫療  陪長輩聊天,照顧情緒

你想像中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樣子?臺灣面臨高齡少子化、醫護人員短缺等問題,促使「健康老化」意識抬頭,但如何更有效的預防疾病、延緩老化?透過AI結合醫療,帶動各式銀髮商機蓬勃發展,讓好好變老不再是件難事。

迎接超高齡社會! 老年失智、失能率攀升

 

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將超過20%,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2024年人口推估報告,到了2070年,全臺總人口近半數的比率將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

 

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總、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莊曜宇更直言,臺灣「不健康年歲」趨勢上升,意謂「年長者在生命週期的最後7至8年,可能因失智或失能影響生活品質。」加上醫護人員不足等問題,對照護者和被照護者都是一大挑戰。

 

台灣不健康年歲屢創新高,如何更有效的預防疾病、延緩老化,AI科技是解方之一。

 

AI 結合醫療邁向健康老化 帶動商機解決銀髮痛點

 

莊曜宇指出,隨著AI科技越來越進步,不管是從疾病檢測預防、診斷治療,到照護復健,都能看見越來越多智慧醫療的應用和服務落地,協助醫療體系和不同使用者族群的生活痛點。

 

智慧醫療的蓬勃發展也加速翻轉傳統老年觀念,「健康老化」的觀念越來越被重視,強調預防更勝治療,在還未進入「老年期」時,就維持良好健康及生活習慣。

 

AI科技能突破傳統醫療痛點,輔助提升銀髮族醫療和生活品質。

 

認知降低就是失智風險! 靠AI提早預防

 

以失智症為例,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副組長連俊宏表示,在負責帶領團隊研發智慧認知技術的過程中就發現,阻礙患者就醫的因素,包括失智症檢測從就醫、等待到實測完成都相當耗時;且國人普遍對失智症的認識不足,往往忽略初期症狀,錯過黃金治療期。

 

工研院與壽險業者合作,導入AI技術開發「智慧認知」銀髮照護和運動系統,方便年長者及忙碌上班族利用手機,就能隨時隨地進行失智症檢測,評估結果經由大數據收集並分析後更具代表性,彌補人為診斷可能造成的落差。

 

系統還利用影像辨識技術,設計多款活潑有趣的小運動,促使年長者訓練肌力和平衡感的同時,同步監測年長者認知行為,協助使用者從日常開始照顧健康,預防老化。

 

工研院結合醫療和AI技術,將失智症檢測搬到手機上,解決醫療痛點,達到預防疾病的目標。

 

把醫院變行李箱!在家就能照超音波

 

新冠肺炎疫情帶動遠距醫療應用,工研院跟進研發「醫咖go+iMAS智慧醫療資訊平台」,整合手持式眼底鏡、掌上型超音波儀器等多項輕量化醫療設備,醫院變成一只「行李箱」,輔助醫療人員深入資源缺乏的地區,為病患進行診斷。

 

透過儀器檢測獲得的資料和醫學影像,透過「醫咖go」內建無線網路,可快速回傳醫院端系統進行AI分析,為醫療人員預先判斷患者是否需要專科醫師進一步協助,節省來回車程時間,即時提供患者適當的治療方案。

 

智慧醫療能照顧到年長者和行動不便患者的需求,跨越地域限制,實現在宅醫療願景。

 

老年不孤單 生成式AI打造溫度陪伴

 

在照護復健方面,除了各式各樣的穿戴式裝置等智慧醫療技術,如何研發更「有溫度」的智慧醫療產品,跳脫醫療給人冷冰冰的形象,也是發展趨勢之一。

 

以工研院研發的「AI尬聊機器人」為例,研發團隊以滿足年長者心理需求為目標,和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合作,導入生成式AI技術,使機器人能根據使用者的對話內容,自動生成更多不同的內容及想法,進而達到和使用者聊天並給予反饋及建議的互動過程,幫助使用者排解負面情緒,照顧身心健康。

 

半導體結合醫療優勢 實現健康臺灣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呂佩融指出,臺灣具備領先世界地位的半導體和醫療兩大產業優勢,2023年「晶創臺灣方案」核定之後,更加速智慧醫療技術創新應用,同時推動百工百業加速創新突破。

 

目前臺灣除了高端生醫科學技術的研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並因應高齡少子化現象,未來在宅(遠端)醫療、數位醫療平台等領域是重要發展方向,以協助全民共享醫療資源,降低醫護人員、照護者和被照護者的身心負擔。

 

呂佩融表示,透過智慧科技達到「健康老化」是政府政策重點之一,將以「推動市場經濟」、「擴大數位賦能」、「提升照顧效能」及「優化高齡生活」為4大主軸,希望鼓勵高齡科技產品跨業合作,促使產品和服務落地,帶動高齡經濟發展,實現「健康臺灣」的願景目標!

 

(國科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