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2
李易紓整理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外銷到美國的金針菇,被檢出「李斯特菌」遭到回收,農委會農糧署也證實,這次是首次檢出,但可能因為國際船運不順導致運輸期過長所致。
閱讀更多
2022-03-16
溫國信
要買優質的好股票,就要建立「自選名單」,把那些本質優良的股票列入觀察,平時多關注它們的新聞,等待便宜機會出現的時候買進。如果平時對它們漠不關心,即使機會來了你也不會有信心買進,或是買進後也抱不久。如果價格不夠便宜,那就先觀望,股價是會波動的,買進機會很多,不怕買不到。
閱讀更多
2022-03-01
蔡佳芬
在這個講究女性覺醒的時代,我常看到一種類型的女性,她們不只對內要求自己要照顧好丈夫、孩子和整個家庭,對外更要在事業上表現優秀,甚至還要求自己要維持姣好的外貌與身材,彷彿做到最極致、完美,讓別人挑不出一絲毛病,才是個新時代的女性。
閱讀更多
2022-02-28
郭美懿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且穩定控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週一(3/1)起放寬防疫措施:包括戶外運動可脫口罩、雙鐵開放飲食、宴席逐桌敬酒,賣場、 超市 及市場也開放試吃。不過目前仍有吃飯、唱歌相關的群聚事件,所以3月份唱歌仍須配戴口罩。
閱讀更多
2022-02-17
郭美懿
過去任職金融業的「嫺人」,曾揣想也許55歲、兒子大學畢業後退休,展開脫離職場的新生活,未料退休卻提早6年到來,她一夕間從統管4~5個部門、朝8晚9的高階主管,成了一介「閒人」。歷經失落、尷尬與自我調適,她以退休為題開設部落格,分享過來人經驗,期許自己不只是個「賦閒之人」,而能創造價值。
閱讀更多
2022-02-07
溫國信
2011年,臺灣存股教父溫國信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掀起投資市場一陣雪球股話題。68歲的溫國信多年來他秉持存好股理財的原則,從2005年開始存股,靠著一套存股心法,目前年領股息超過百萬元,即使在空頭時,年獲利平均照樣達15%。
閱讀更多
2022-01-15
翁申霖 整理
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要防止病毒上身,除了接種疫苗之外,透過平時的生活習慣也能保護自己。有日本節目便訪調國內民眾,平時生活中最不會去觸摸哪裡以防堵病毒,為此整理出10個地方,結果第一名竟是天天都會觸碰的「門把」!
閱讀更多
2022-01-14
萬特特
有的時候對別人說「不」,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讓別人給我們增添負擔是合情合理的。某些會耽誤自己事情的求助,我們應考慮一下幫忙的後果。用恰當的語言,表明你的原則不容越線;用恰當的方式,讓對方知道該適可而止。
閱讀更多
2022-01-12
翁申霖 整理
即使生活壓力大、物價高昂,不少人仍希望從微薄的薪水中挪出一點錢來儲蓄,也因此努力養成記帳的習慣,盼能從記帳中多少存一點。不過,是否有發現自己就算記帳記久了,還是存不了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對此,日本一名家庭主婦分享記帳要成功有5大訣竅,稍不注意就容易做白工!
閱讀更多
2021-12-02
幡野廣志
編按:作者幡野廣志甫出道就獲得攝影大獎,幾年內結婚、生子,家庭事業正值高峰時,卻突然罹癌,醫師告知約剩三年的餘命,他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人生會變得如何我們不知道。也許是黑暗,但黑暗的前方或許就是光明。雖然有人說我得癌症很不幸,但我不這麼認為。」為了讓年幼的孩子留下父親的回憶,他開始在網路上發表親子互動的照片,引起廣大迴響。雖然重病,但他想對大家傳達正面積極的訊息,沒想到意料之外,大家開始詢問他戀愛、學業、疾病、家庭、自我認同、人際關係、未來規畫等等各式各樣人生的煩惱。
閱讀更多
6/ 16
第 6頁,共 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