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
林暐鈞
每一個人面對 親人 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死亡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2024-08-14
麥克‧諾頓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死亡」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 親人 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死亡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2024-07-26
多琪.柯恩
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空虛、無聊等不適的情緒,但不一定會患上憂鬱症。經歷到這些情緒時,我稱之為「沮喪感」(the blues),它雖然很擾人,但終會過去。憂鬱症的類型很多,但跟沮喪感完全不同。憂鬱症的發作可能持續好幾個月,在這段時間,患者會感覺自己生活在黑暗之中。
閱讀更多
2024-07-10
蘇家宏 律師
單身女性千千父母均在早年過世,從小由哥哥嫂嫂扶養長大,不料成年後哥哥也車禍身亡。千千看報導發現,許多單身人士死後財產被充公,若要避免這個情況,可以怎麼做?她能把遺產分給嫂嫂和姪子嗎?
閱讀更多
2024-07-10
蘇家宏, 游婉琪
很多人誤以為,自己一輩子辛苦賺的錢,過世後,理所當然會留給血緣最親的 親人 。即使自己沒有結婚生養小孩,但只要兄弟姊妹育有小孩,自己的財產未來就可以交給他們繼承。事實上,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無論是姪子、姪女、外甥、外甥女以及他們的子孫,都不是法律規定的繼承人,除非有特別以遺囑指定要把財產遺贈給他們,否則,他們對於遺產沒有任何權利可以主張。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活得比所有「法定繼承人」還要久,而且又沒有事前寫下遺囑,在沒有任何法定繼承人的情況下,遺產就是無人繼承的遺產,依法「無人繼承」的遺產全部由國家取得。
閱讀更多
2024-07-04
高小鳳
老後失智很常見,但張姮燕的父親50多歲退休就病發,來不及一圓環遊世界夢想;眼看父親從正常到失憶,張姮燕與妹妹決定趁父親臥床前,帶他出國圓夢,「他或許不記得去過哪裡,可是我們活的人會記得。」
閱讀更多
2024-07-01
中時新聞網 吳映璠
日本岩手縣滿頭白髮的阿嬤佐藤秀已高齡93歲,但外表看起來只有70、80歲,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的血管年齡只有20歲,身體年齡約30多歲。佐藤秀表示,自己不坐電梯、只走樓梯,吃肉類、魚類等蛋白質及蔬菜,不吃油炸食品。特別的是,她洗澡時還會踢腿500次,另外,她說許多和家人同住的長者不太活動,因此很快就變得虛弱,雖然獨居,但她和周圍的人一起快樂生活,不認為自己孤獨。
閱讀更多
2024-06-04
鄭秋豫
「妳的家屬呢?過來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名。」「可是我沒有家屬可以來簽名。我先生失智了,我女兒在美國。」
閱讀更多
2024-05-31
鄭秋豫
二○二二年十月十七日,終於到了送伏波進入長照機構那日的前夕。不知從何時開始,日子變得他也艱苦,我也艱苦。他不能理解、不再開口、不肯配合,我悲傷焦慮、憂心如焚、束手無策。身為病人的伏波,心智日漸離去,外界的一切彷彿都不再有什麼意義。身為照顧者的我帶著外傭,光是要維持他的作息、個人衛生及營養均衡,已幾乎沒有喘息時間,長期失眠、腹瀉、暴瘦又精疲力盡。
閱讀更多
2024-05-27
鄭秋豫
沒有文獻、書籍告訴我,怎樣照顧一個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 親人 ,不再言語的伏波,關上了心靈的窗戶。
閱讀更多
2/ 30
第 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