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林志豪醫師
牙齒的健康不是只有牙醫師會叮嚀大家!實際上牙齒連接著大腦的神經血管,兩者之間是互相影響彼此的存在,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牙周病 ,千萬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導致不得不拔牙。
閱讀更多
2020-10-30
李易紓
日本比台灣更早進入高齡化社會,現在更到了「百歲」年代。日本熟齡醫學權威,專長研究長壽基因以及阿茲海默症的日本醫學博士、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白澤卓二醫師說,過去大家會把50、60歲退休後的時間,稱作「老後」,但已經有不少人可以活超過100歲,甚至在80歲這個年紀,還能攀上聖母峰!白澤卓二在《今周刊》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上,以預錄影片的方式,用淺顯易懂的解說告訴大家,只要做足4件事,就能防止失智、讓自己到100歲都頭腦清楚、活得健康又長壽。
閱讀更多
2020-10-29
李易紓
《今周刊》周四(10/29)舉辦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熟齡醫學權威,專長研究長壽基因以及阿茲海默症的日本醫學博士、御茶水健康長壽診所院長白澤卓二,分享如何能夠健康活到100歲的秘訣。白澤卓二以淺顯易懂的醫學解說告訴大家,只要做足4件事,就能讓自己到100歲都頭腦清楚、活得健康又長壽。
閱讀更多
2020-09-11
三島和夫, 伊藤和弘, 佐田節子
一旦熬夜,腦袋就會變得遲鈍,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RESM新橫濱睡眠與呼吸醫療保健診所的白濱龍太郎院長說:「如果睡眠不足的日子持續好幾天,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就會明顯衰退。」
閱讀更多
2020-09-01
林芷揚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失智症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算,國內目前約有28萬失智症患者。提醒民眾,健忘與失智症的記憶衰退不同,但若懷疑失智可能,應儘早就醫檢查。另外,與壓力相關的憂鬱、焦慮等心理病症都是大腦健康的警訊,未經妥善治療的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素之一。
閱讀更多
2020-07-20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楊香容, 鄭惠文
失智和正常老化有何不同?失智又被稱為漫長的告別(Long Goodbye),它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早做安排,讓自己和家人在記憶消失的過程中,愛卻不會消失。
閱讀更多
2020-06-16
林芷揚
隨著年紀漸長,當長輩出現個性、情緒上的明顯變化時,不少民眾都認為是「老頑固」,誤以為年老後都是如此。事實上,許多變化可能是失智的警訊,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習慣、降低失智風險,才能享有健康、精彩的老年生活。
閱讀更多
2020-06-04
保坂隆
走路跟大腦的元氣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每天快走四十分鐘以上的人,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可降低約百分之四十左右。還有報告指出,平常有做適度運動的人,阿茲海默症發病的機率也比較低。
閱讀更多
2020-04-14
池谷敏郎
乙型類澱粉蛋白的蓄積將引起輕微發炎,當發炎持續, 神經細胞 就會壞死。最終導致腦部萎縮,演變成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20-03-17
林芷揚
一位50多歲男性進入泌尿科門診,對著醫生支支吾吾半天。原來,令他難以啟齒的問題是,這半年來他的性生活愈來愈糟糕,自己上網買了不明藥物、嘗試好友推薦的祕方都沒有改善,又擔心被老婆發現而搞得自己壓力很大!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起初透過口服藥物治療,數週後回診,這名男子表示,「醫生我覺得有一些些進步,但好像還是達不到及格、滿意的感覺!」進一步討論後,改為6週為一個療程的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勃起硬度明顯提升,終於改善性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4/ 7
第 4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