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照護線上
癌症免疫藥物利用人體免疫系統來對抗疾病,比起傳統化療有機會產生更顯著的治療成效,是近年來醫學研究的熱門話題,也提供了更多肺癌治療選擇。不過,許多癌友及家屬仍對這個新興療法存有許多疑問,為此,肺癌權威醫師蔡俊明教授也特地整理出幾個患者常見疑問,希望幫助大家更了解癌症免疫藥物治療。
閱讀更多
2024-03-13
郭美懿
「卵巢癌」死亡率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7位,死亡人數年增率高達9.9%,也是十大癌症之最。由於卵巢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較難早期發現,加上治療後復發率高,堪稱三大婦科癌症中最難治的癌症。49歲的卵巢癌患者家芸化病苦為力量,認真蒐集資料,寫成一篇「健檢提升卵巢癌期發現」報告,寄發至全台一千多家大型公司,呼籲企業在女性員工的健檢中加入陰道或骨盆腔超音波、抽血檢驗CA-125,為更多女性爭取即早發現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4-03-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
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的楊金鑾阿嬤,已屆73歲高齡,她說自己年紀雖大,卻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甚至連感冒都很少,然而沒想到一生病就是大病。
閱讀更多
2024-02-21
林靜芸醫師
我是整形外科醫師,手術時坐著,看門診時坐著,讀書時坐著,一天當中坐的時間很長。加上愛打高爾夫球,脊椎還得承受壓力,40歲就開始背痛。
閱讀更多
2024-02-21
郭美懿
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2萬人,預估未來20年內,每天將有近48人失智,相當於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症患者。不過,並非認知功能缺損或記憶力下降就是罹患失智症,精神科醫師提醒,「老年憂鬱」也可能造成類似失智的症狀,民眾可從5大特徵辨別究竟長輩是「真憂鬱」,還是「假性失智」。
閱讀更多
2024-02-16
NOW健康
近期網傳杵狀指有可能是罹患肺癌的前兆,讓許多民眾人心惶惶,對此,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杵狀指不能當作罹患肺癌的絕對關鍵指標,大家想知道是否患有肺癌,還是要透過影像檢查才能確認!
閱讀更多
2024-02-15
郭美懿
年底大掃除、身心壓力大、過年慰勞辛苦的自己,許多人都會選擇去按摩放鬆一下,不過有名46歲劉小姐卻在做完肩頸按摩3天後,突然發生右側內頸動脈嚴重剝離緊急就醫!衛福部臺北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吳俊毅提醒,不當按摩恐造成動脈剝離或中風,若按摩後感到不適等異常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4-02-05
照護線上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平時不僅要工作還要照顧小孩,卻突然被診斷肺腺癌且已腦部轉移,在確定有EGFR基因突變後,便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李岡遠醫師說,病友因為合併有腦轉移,建議再接受加馬刀治療,即為病友申請健保給付。
閱讀更多
2024-01-31
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按:56歲藝人汪建民本月7日驚傳肺腺癌過世,他生前受訪時透露,自己不菸不酒,去(2023)年10月背後劇痛,才檢查出肺部有惡性腫瘤,但癌細胞早已擴散,從確診到離世僅存活了9個多月,令人不勝唏噓。據WHO官網及GLOBOCAN 2020年全球癌症統計推估,肺癌是全球新發生人數第2高、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疾病第6大死因。在台灣,肺癌不僅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也是我國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體重減輕或食慾變差等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4期。國健署2021年癌登資料顯示,台灣早期肺癌佔約3成,晚期個案則佔6成以上,其中每2人就有1個發現時已經4期。不同時期存活率差距甚大,0期及1期的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速降至1成。要及早發現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低劑量電腦 斷層 (LDCT)掃描,但民眾往往害怕輻射劑量增加罹癌風險而猶豫不決。醫師表示,做一次低劑量電腦 斷層 (LDCT)篩檢的幅射量,相當於搭飛機往返台灣—美國洛杉磯的自然輻射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不用太擔心,建議高危險族群每2年檢查一次。(原文刊載於2024/1/31,更新時間為2024/10/15)
閱讀更多
2024-01-31
陳晉興, 梁惠雯
林志潔國內財經科技法律專家,現任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金融監理與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第一期肺癌患者,因接受LDCT篩檢發現。2014年術後迄今都沒有復發。
閱讀更多
3/ 30
第 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