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斷層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大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tCol 2023-08-01

楊雅馨

病人把命託給你,怎能不給他電話?陳晉興沒外科醫師大架子,陳文茜陳佩琪肺癌都找他

編按:原任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的陳晉興,今(8/1)日升任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56歲的陳晉興是知名肺癌外科醫師,曾醫治前副總統陳建仁,而有「副總統的醫生」之稱,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等也都是他的病人。多年來,陳晉興致力推廣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 斷層 檢查」(簡稱LDCT),去年7月國民健康署終於將LDCT列入第5癌篩檢,上路僅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其中8成5都是早期患者,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患者來說,不啻是爭取到更大的生機與時間。面對已連續19年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首位的肺癌,陳晉興的使命,是早一點找到肺癌初期的病人,出生在彰化王功偏鄉的他,是如何走上這條防治「新國病」之路?《今周刊》曾於2021年專訪陳晉興,暢談自己從醫心路歷程,以下為專訪內容。(原文刊載於2021/1/20,更新時間為2023/8/1)

閱讀更多

台灣每4分19秒就一人罹癌!臺大癌醫院長楊志新:癌不是單一病症,個人化精準治療掌握先機

tCol 2023-07-19

郭美懿

台灣每4分19秒就一人罹癌!臺大癌醫院長楊志新:癌不是單一病症,個人化精準治療掌握先機

台灣癌症發生率在全球排名第十位,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41年,其中肺癌堪稱頭號殺手,致死率已連續19年位居所有癌症之首,每年有超過1萬人死於肺癌,男女癌症死亡第1名也都是肺癌。

閱讀更多

吃冰吃到血便、腎衰竭…高雄冰店爆23人食物中毒「老闆也拉肚子」!未熟蛋、法國土司都曾讓人致命

tCol 2023-07-18

郭美懿

吃冰吃到血便、腎衰竭…高雄冰店爆23人食物中毒「老闆也拉肚子」!未熟蛋、法國土司都曾讓人致命

今夏創下世紀高溫,不少人吃冰消暑,卻有民眾到高雄某冰店吃冰,卻吃到疑有沙門氏菌的八寶冰,導致全家13人中有11人腹瀉、嘔吐、血便,還釣出網友表示兒子疑是因此腎衰竭住進加護病房,截至週二(7/18)下午4時,累計已有44人吃冰吃到中毒。對此,冰店老闆娘鞠躬3次致歉,經高雄市衛生及抽驗冰品,並將檢體同步送中央疾病管制署檢驗,檢驗結果發現,八寶冰食材與患者檢體均檢出沙門氏桿菌,污染源疑似是「八寶冰配料」,研判是店家「自製豆類及相關配料」可能為環境污染致病源。醫師指出,沙門氏菌是經由糞口傳染,患者經常是吃到被鳥禽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如雞蛋、未煮熟的蛋奶、肉製品等。感染後會有發燒、嘔吐、腹痛、拉肚子等腸胃症狀,一般人雖多在3天內痊癒,但仍有5%菌血症機率,若惡化成敗血性休克、心內膜炎、腦膜炎、敗血性關節炎或骨髓炎等病症,甚至可能致死。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晚期!注意8症狀,醫師:6族群每年應健檢至少1次

tCol 2023-07-11

趙閎毅

10大癌症殺手》85%胰臟癌患者發現已晚期!注意8症狀,醫師:6族群每年應健檢至少1次

據衛福部111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十大癌症死因中,胰臟癌排名第7,胰臟癌死亡人數 2,769 人,較110年上升4.1%,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11.9人,也比上一年度上升4.8%。若與 101 年比較,短短10年間,胰臟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 67.1%及 66.8%,順位由第9位上升至第7位。胰臟癌有「沉默的隱形殺手」之稱,初期通常沒有症狀,患者自身難以覺察異常,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資深藝人巴戈於2021年9月罹患胰臟癌,發現時已是末期,隔年2月因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從發現到癌逝僅短短半年。這幾年不少名人死於胰臟癌,包括前駐泰國大使李應元、國民黨議員唐慧琳、金鐘最佳男配角張國棟、體育主播傅達仁、資深名嘴劉駿耀等人,都因胰臟癌病逝。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陳昇罹口腔癌留「恐怖後遺症」!不只菸酒、吃檳榔…蛀牙、戴假牙也要當心

tCol 2023-07-06

翁申霖、呂嘉薰

10大癌症殺手》陳昇罹口腔癌留「恐怖後遺症」!不只菸酒、吃檳榔…蛀牙、戴假牙也要當心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8277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口腔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6位,死亡人數為3479人。64歲「不老頑童」歌王陳昇更於2020年罹患原發性口腔癌,臨時取消當年度誇年演唱會,透露當時一度交代後事,整整差鼻胃管躺15天,舌頭1/3麻木還會流口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千位民眾罹患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當口腔出現久未癒合的傷口、吞嚥困難、頭頸部有腫塊等徵兆,應警覺是否為口腔癌,尤其習慣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人,更是口腔癌的高危險群;此外,連蛀牙、配戴假牙、牙齒過尖……都可能導致口腔內細胞突變,倘若不幸「中鏢」,就得尋求口腔顎面外科協助診治。目前政府已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根據統計,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每440名參加者中即有1名為口腔癌,而其中口腔癌早期個案可有8成的五年存活率,且僅需小型手術,不會造成臉部變形。(原文刊載於2020/11/18,更新時間為2023/7/6)

閱讀更多

出國跌斷2根肋骨,婦科名醫「和醫生聊6分鐘」噴41.5萬!像住了總統套房…出國怎麼買保險?

tCol 2023-07-06

胡肇芳 整理

出國跌斷2根肋骨,婦科名醫「和醫生聊6分鐘」噴41.5萬!像住了總統套房…出國怎麼買保險?

台灣的醫療資源和健保體制享譽國際,也讓許多久居在台的外國人都稱讚不已,但到底在美國看醫生有多貴呢?婦產科名醫鄭丞傑分享,6月底去阿拉斯加旅遊,滑雪時意外摔倒,掛急診檢查發現肋骨斷了兩根,在急診室躺了6小時,期間做了抽血、驗尿和電腦 斷層 掃描幾項檢查,並和醫生交談6分鐘,最後竟收到台幣41.5萬的天價帳單,讓他感嘆「台灣人實在太幸福了」。

閱讀更多

就愛「這款」早餐,連吃20年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醫揭養出癌症11大因素

tCol 2023-07-04

營養醫學博士 劉博仁

就愛「這款」早餐,連吃20年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醫揭養出癌症11大因素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閱讀更多

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tCol 2023-07-03

NOW健康

長者最怕骨刺、骨鬆和關節炎!醫:從日常預防保養做起

財團法人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以及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共同於6月初舉辦健康公益講座,邀請到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陳志華醫師以「樂齡族骨頭關節健康保養」為題進行演講,讓年長者對保養骨骼的健康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閱讀更多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tCol 2023-07-03

郭美懿

不菸不酒、不煮飯還是得肺癌!公費LDCT肺癌篩檢揪出早期肺癌,上路1年救531個家庭

肺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19年,發生率也是排名第2,每年死於肺癌者就超過1萬人。《今周刊》早在2017年率先以封面故事報導「新國病肺癌」,當時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就疾呼國民健康署應在既有的「四癌篩檢」外,另將國人死亡人數高居前2位的肺癌、肝癌篩檢納入。經過5年奔走,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開辦第5癌篩檢「低劑量電腦 斷層 (簡稱LDCT)肺癌篩檢」,上路1年就揪出531個確診肺癌個案,新診斷的四期(末期)肺癌個案比例更從57.9%下降為109年度的51.1%,減少近7個百分點,對於四期存活率極低的肺癌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一大進步。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tCol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10大癌症殺手》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都好了,又罹胰臟癌!她靠這招多活15年,年過50至今生龍活虎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