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合併腦轉移 標靶藥物短時間成功縮小腦部腫瘤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病友在服用標靶藥物一個禮拜後,大部分症狀就明顯改善,胃口變好,也能恢復日常生活功能。兩個禮拜後,準備進行加馬刀治療前,再做一次核磁共振定位,發現病友原本腦部約1公分左右的腫瘤,已經縮小到幾乎找不到,因為仍有微小蹤影,還是按照計畫完成了加馬刀治療。後續持續服用標靶藥物,在追蹤治療的過程中,病友肺部的腫瘤也越來越小,轉移到腦部的腫瘤已不復見,也恢復原本的工作與生活。
晚期肺癌治療前 應了解肺癌的侵犯範圍、活性強弱與基因變化
「現在的醫療資訊非常發達,病友與家屬都可以從網路上搜尋到一些很重要的資訊,並和醫師討論。」蔡俊明教授說,「治療肺癌要注意三個要點,肺癌的侵犯範圍、肺癌的活性、與肺癌的組織型態與基因變化。
以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為例,大約60%至70%的病友有適合的標靶藥物可以使用,開始使用標靶藥物後,60%~80%的病友,都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所以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將來會不會有抗藥性?什麼時候發生抗藥性?這是我們在治療晚期肺癌的過程中,病友與家屬最關心的問題。」
肺癌常見三轉 認識症狀與影響程度
晚期肺癌常出現轉移部位包括腦部、骨頭、肝臟等處,可能造成不同的症狀。李岡遠醫師說,肺癌轉移到腦部,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較嚴重時可能造成腦部功能障礙,甚至腦壓可能會升高,使病友噁心、嘔吐、陷入昏迷。轉移到骨頭,可能出現骨頭疼痛,若是轉移到承重的骨頭,例如股骨,便可能在活動時產生骨折;如果轉移到脊椎,可能造成脊椎塌陷,進而壓迫脊髓的神經,導致半身不遂、癱瘓等狀況。轉移到肝臟的病友,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腫瘤變大時,如果貼近肝臟邊緣,可能造成肚子痛;如果肝臟多處轉移,會影響肝臟功能,而造成黃疸,甚至肝昏迷。
肺癌腦轉移治療策略
針對腦轉移的治療,李岡遠醫師說,可分為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局部治療中較常做的是放射治療,利用放射線照射腫瘤,現在也有比較進步的放射治療方式,例如加馬刀,加馬刀治療可以很精準的在小範圍內盡量消滅腫瘤,能夠發揮較好的治療成效,且對正常腦組織的影響較小,副作用較少,少數的情況可能會需要手術治療。
若是腦部轉移的範圍較廣,可能就要進行全腦放射治療。全身治療包含標靶治療、化學治療等。李岡遠醫師說,有些標靶藥物對腦轉移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但能讓原發部位的肺部腫瘤縮小,也能讓轉移到腦部的腫瘤消退。在選用合適的治療藥物後,通常最快可以在一個禮拜內,即可緩解症狀,可以恢復生活動能,包含食慾變好、開始運動,甚至恢復工作,生活品質自然就能夠改善。
肺癌骨轉移、肝轉移治療策略
骨頭轉移的治療會評估是否有症狀,以及是否有骨折風險。李岡遠醫師說,如果有骨頭疼痛,可以透過局部放射治療,來改善疼痛的問題。如果有較高的骨折風險,除了放射治療外,經專業評估,也可能需要預防性的手術治療。肝轉移的部分主要是靠全身性治療,標靶藥物對於肝臟轉移的治療效果不錯。李岡遠醫師說,在特定情況下,也能考慮使用射頻燒灼術或手術處理轉移至肝臟的腫瘤。
晚期肺癌治療首重持續追蹤 面對抗藥接續治療
在初確診肺癌時,醫師都會安排詳細的檢查,例如電腦斷層、骨骼掃描等,評估是否有發生轉移。李岡遠醫師說,在後續治療過程中,也會視狀況持續不斷的追蹤,病友可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的問題,但是在出現抗藥性後,還有其他藥物可以接續治療。李岡遠醫師提醒,我們可以有效的延長生命,也能夠改善生活品質,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讓肺癌變成像是慢性病來治療。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