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位超過65歲,大家都想有個樂活老後,但退休金到底準備多少才足夠?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布50至64歲熟齡族調查,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才夠,甚至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平均起來,熟齡族普遍認為存夠83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閱讀更多
2023-02-18
周文偉(華倫)
許多投資人會問我一個問題,如果帳面上已經賺了很多,現在賣掉就等於賺了超過10年的股利,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這個問題在股市處於多頭的時候,特別容易被提出。請大家先思考一下,如果是在空頭市場,同樣會有不少投資人提出類似問題:帳面上已經虧損很多,現在賣掉就等於賠了超過10年的股利,這時候到底該不該賣?這2個問題本質上差異不大,雖然一個是帳上大賺,一個是帳上大虧,但其實都是在「考驗人性」。有人說,當帳面獲利20%、30%時,心理素質良好的存股族可以耐得住,但是當帳面獲利達到70%、80%,足以抵過10年股息,甚至帳面獲利超過100%時,很多存股族心中都會出現小天使與小惡魔對抗的糾結情緒,一邊是忍不住想獲利了結,一邊是怕賣了之後,再也買不到這種長年累積下來的便宜股票,究竟這筆資金應該繼續存?還是可以先獲利了結,尋找更好的存股標的?
閱讀更多
2023-02-18
施昇輝
我相信很多人在 2021年,台股一路狂飆中,應該是有賺到錢。但到了2022 年,從最高點跌了近 6,000 點,恐怕已經不只回吐之前的獲利,甚至還可能倒賠,成了轉盈為虧。如果你 2021年在股市中還是賠錢的話,那麼現在肯定賠更多了。
閱讀更多
2023-02-17
施昇輝
每個讀者看到這篇文章,或許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如果你還年輕,當然就可以好好規劃未來的人生。如果你已進入中高齡,驚覺現在才要開始理財,可能已經遲了,但我要提醒你,現在不做,就會永遠陷在後悔的焦慮中,所以即使如此,也應該有「永不嫌遲」的體悟。
閱讀更多
2023-02-17
傅恪恩
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較上次調整的指數累計上漲10%以上,所以2023年遺贈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的生活必需之器具、職業上之工具,這4項金額均與2022年相同。
閱讀更多
2023-02-15
翁申霖 整理
2023/2/15更新:行政院政府規劃普發現金6000元,其中一個領取管道是透過ATM領取,引發ATM數量與鈔票備量是否足夠應付龐大領取潮的擔憂。金管會周二(2/14)公布最新消息指出,目前已經確定全台共有2萬4922台ATM都可領取6000元,數量占全體ATM比例約76.5%。其中,ATM全台最為普及的中華郵政公司表示,目前ATM已經完成程序修改,將配合政府同步進行壓力測試,未來在ATM插入金融卡且只要輸入身分證號碼和健保卡號就可領取。除了有8家公股行庫(台銀、土銀、華南銀、兆豐銀、一銀、彰銀、合庫銀、台企銀)的ATM加入紓解領鈔人潮的壓力,另外也有包括國泰世華銀、台新 銀行 、中信 銀行 及郵局。金管會也強調,在行政院宣布可以領6000元前,將積極輔導協助這12家行庫進行壓力測試與要求其增加補鈔頻率,並配置充足的客服人員,對極端情境妥為規劃跟因應,要讓民眾都能順利領到這個從天而降的紅包。
閱讀更多
2023-02-13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小資男女資金不多,能選擇的理財工具相對有限。定存、儲蓄險、股票,算是資金門檻和資訊門檻最低的三項理財工具。若將風險度由低排到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定存風險是零、然後是儲蓄險、而股票的風險最高。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你一定會問:「怎麼可能?」(原文刊載於2020/5/26,更新時間為2023/2/13)
閱讀更多
2023-02-06
輝姑娘
窮困最大的痛苦,是根本沒有選擇「要」或者「不要」的權利。擺在面前的只有一條路:不要。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