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6
林芷揚
隨著年紀漸長,當長輩出現個性、情緒上的明顯變化時,不少民眾都認為是「老頑固」,誤以為年老後都是如此。事實上,許多變化可能是失智的警訊,而非正常老化現象,提醒民眾提高警覺,並調整生活習慣、降低失智風險,才能享有健康、精彩的老年生活。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台灣約有28 萬人罹患失智症,預計將在2065 年逼近90 萬人,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失智患者尚未確診。醫師分析,原因在於重度失智者可能已臥床、失能,或是輕度失智誤以為自己只是記憶不好,而未前往就醫。
閱讀更多
2020-05-22
魏怡嘉, 黃子明等
「妳愛我,我也愛妳!」這句話出自開始失智的邱志成口中,或許已遲到幾十年,但聽在邱太太李素真耳裡仍無比安慰。她說:「結婚幾十年,現在的他最專情。」有時兩人出去散步,李素真沒跟上,老伴還會回過身來等她。
閱讀更多
2020-05-18
吳錫昌
聰明的國王用肯定、接納、稱讚、憐憫、慈悲的態度去接受情緒,情緒就會漸漸得到安撫,越變越小,最終消失不見。這就是情緒的本質,否定只會火上加油,不接受只會演變出更大的傷害。
閱讀更多
2020-05-15
小虎文
阿彬叔叔談到,他不是沒有「負面」的時候,只是覺得不需要特意提起。「我覺得我很會『轉念』,負面的事我們聽得還不夠多嗎?生活中總有正向開心的事,把焦點放在快樂上,才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閱讀更多
2020-05-12
萬子綾, 黃淑君, 楊婷雅, 蔡麗瓊, 楊香容, 鄭惠文
「照顧家人」和「照顧自己」是老天給每個人的考試,只有準備好的人才能考得好成績。衝鋒職場的我們曾經無畏無懼,但當照顧議題來到眼前時,才發現自己有多脆弱,懊惱知道的太少、準備的太少。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被 照顧者 對自尊的需求,猶如魔鬼的細節,永遠藏在 照顧者 筋疲力竭的忽略裡。隨著時久日深,形成隱形的心牆,讓彼此對立的情緒,破壞原有的親密。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媽媽第二次中風住院的那七天,給我帶來深刻的省思,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很不容易,但必須開始。從前的我,是為她而活;此後的我,是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2020-05-01
小虎文
李春杏說所謂的善終或是舒適照顧,都是「你要做,好事才會發生」,要接地氣、動手做;而當好事發生,就像是善的循環,病人用生命教她人生功課,她又轉而將愛繼續傳遞。
閱讀更多
28/ 30
第 2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