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郭美懿
許多人對退休充滿嚮往,但沒有好好規劃生活重心,也可能出現適應不良的身心症候群!66歲的蘇老師原在國中教數學,但1年多前退休後出現失眠及憂鬱情緒,更迷上賭博電玩,1個月狂輸1百多萬元!精神科醫師建議,許多熟齡者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可能出現精神官能症、甚至是負面情緒,稱之為「退休壓力症候群」,除了尋求醫師協助,也應為生活找回新的目標與動力。
閱讀更多
2023-08-04
商沛宇
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小芬來到癌症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掛號。初次見面,她便明確地表達出需求:「我想知道,要怎麼讓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爸爸擺脫消沉的意志,變得積極、樂觀?」小芬的爸爸多年前罹患癌症,幸運的是在手術完成後,只需要固定回醫院追蹤即可,其他方面一切如常。爸爸也把康復後的生活安排得豐富而精采,完全不需要家人操心。
閱讀更多
2023-07-18
林秋芬、鄧學仁、潘雅惠著
多年後再見進發,他離婚後的快樂完全感染了我們。「你看我現在快70歲了,看不出來吧!」眼前的進發得意洋洋,像個快樂的大男孩炫耀著,充滿活力又愉悅的他,正在向我們展示他「回春」的黑髮。若是不說,可能誰也想像不到,他走過了超過30年的痛苦婚姻,過程中生活在恐懼、紛擾之中,又遭逢數起鉅變。
閱讀更多
2023-07-12
商沛宇
妮芙是我到癌症醫院工作後,接觸到的第一位年輕病友,也是我和門診個案管理師合作的開端。個管師將妮芙轉介給我時,告訴我,大學剛畢業的妮芙幾個月前因為久咳不癒就醫,被診斷為肺癌第四期,最近又發現癌細胞轉移到骨頭,需要緊急住院動手術。
閱讀更多
2023-07-11
ChatGPT
對於某些事物的缺乏,會左右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傾向、追求和目標。至於跨越這種匱乏感、進而創造充實的生活,也會充滿難度。然而,即便要面對種種缺乏的感覺,我們還是有可能去發展出有助於提升幸福感與滿足感的習慣及日常活動。
閱讀更多
2023-07-10
ChatGPT
「死亡不可避免」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事實。而接受這個事實,對於如何能建構出有意義與目標的生活來說,則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這裡提供一些技術,讓你可以在「必定會死」的前提下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閱讀更多
2023-07-07
ChatGPT
對於人生目標的追尋,往往歸結到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跨越文化與世代,這是一個在歷史進程中不斷被人們追問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難以回答,但卻是一個為了活出充實有意義的人生而值得去探索的問題。「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之核心所在,就是價值觀的想法。價值觀是那些對我們來說最為重要的原則或信仰。它指引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決定,並且最終指引我們對於目標的意識。而我們的價值觀會受到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例如文化、宗教、個人經驗,以及人際關係。
閱讀更多
2023-07-06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婆媳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特殊,又牽扯涉廣的關係狀態,我們鮮少接收到比較 正向 的婆媳關係,通常聽到的是媳婦需要咬牙忍耐、披荊斬棘、調整自己才能在嫁入的婆家裡生存下去。當媳婦經歷諸多苦難,終於「熬」成婆時,那些內在酸甜苦辣、心裡的傷好像就突然可以有一個出口了!
閱讀更多
2023-07-06
翁申霖、呂嘉薰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8277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口腔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6位,死亡人數為3479人。64歲「不老頑童」歌王陳昇更於2020年罹患原發性口腔癌,臨時取消當年度誇年演唱會,透露當時一度交代後事,整整差鼻胃管躺15天,舌頭1/3麻木還會流口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千位民眾罹患口腔癌,其中9成是男性,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當口腔出現久未癒合的傷口、吞嚥困難、頭頸部有腫塊等徵兆,應警覺是否為口腔癌,尤其習慣抽菸、喝酒、嚼食檳榔的人,更是口腔癌的高危險群;此外,連蛀牙、配戴假牙、牙齒過尖……都可能導致口腔內細胞突變,倘若不幸「中鏢」,就得尋求口腔顎面外科協助診治。目前政府已將口腔黏膜檢查納入預防保健服務,根據統計,可有效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每440名參加者中即有1名為口腔癌,而其中口腔癌早期個案可有8成的五年存活率,且僅需小型手術,不會造成臉部變形。(原文刊載於2020/11/18,更新時間為2023/7/6)
閱讀更多
2023-07-04
林暐鈞
自律神經失調,如今已是現代的文明病,在這充滿緊張、恐慌的時代下,如何平緩自己的情緒,自在生活?對此,卓越健康診所、Hi-Q褐藻生活館主辦,以《現代人文明危機自律神經失調》為題,於7/3登場,邀請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劉士銘醫師主講,陪伴大眾找回輕鬆自在的生活。
閱讀更多
8/ 30
第 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