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7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自5月15日宣布防疫進入第三級警戒後,學校停課,很多上班族也採取遠距上班,餐廳只准外帶,以減少大家 外出 感染的機會。這種宅在家,只有和家人共處的時光,倏忽就過了一個多月。對於已經進入第三人生的我們,不能出門與朋友相聚,生活樂趣頓時減少了很多。很多專家建議,應該要學習「享受孤獨」,但如果能不孤獨,為何要選擇孤獨呢?我認為應該要盡可能延後孤獨的時間。
閱讀更多
2021-07-05
吉兒
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暗尚未來臨,在山岡上那叢鬱綠裡,還有著最後一筆的激情,我也喜歡將暮未暮的人生,在這時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結局尚未來臨,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尋我那顆曾彷徨淒楚的心。席慕蓉【暮歌】
閱讀更多
2021-07-02
陳珮雯
談到眷村生活,就會浮現每戶生活空間都不大,而且一戶緊挨著一戶的景象。雖然眷村生活很難講求隱私,但是日子難過時會互相支持、孩子也是全村多少一起管教著長大的,就多了難得的集體情感。李昀儒就是在集體情感中長大的眷村女孩。爸爸軍人退伍後到電信局工作,經濟不夠張羅一家生計時,昀儒也會跟著爸媽 外出 擺小吃攤。眷村裡每家都一樣窮,所以努力掙錢的苦日子不會特別放在心上,反倒是學會了感恩、惜福,更把全家人同心協力度過難關的觀念,深深刻在心上。
閱讀更多
2021-06-11
珍妮・蘇
與推心置腹的閨蜜大吃大喝、開懷大笑、天南地北閒聊瞎扯,對我來說,就是最美好的營養補給。
閱讀更多
2021-06-08
張家麒
本土疫情延燒,目前全國三級警戒延期至6月28日,尚未能有鬆懈之處,非必要時也別出門;不過,許多人會去傳統市場購買食材回家煮,但碰上人潮眾多的時候該怎麼辦?有什麼採買的防疫「撇步」呢?對此,護理師譚敦慈表示,除了盡量避開人潮眾多的時段外,也可以事先規劃要採買什麼食材,有效減少 外出 採買的時間。另外,她建議,「使用紙箱,避免使用塑膠袋。」
閱讀更多
2021-06-08
優照護
「手足是父母給的禮物,可能對我來說更是這樣。」蕙馨笑著說。小時候爸媽問蕙馨有什麼想要的禮物,蕙馨認真地思考,最後她說「我想要一個姐姐!」,爸媽哭笑不得,只回答「姐姐不太可能,弟弟或妹妹可以嗎?」蕙馨想了想便點點頭說好。幾年過去,她成了一個姐姐,蕙馨對於新成員宇平十分滿意,一個跟著她屁股後面跑的肉球,慢慢地宇平長大,成為她的玩伴,更接著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閱讀更多
2021-05-31
彭蕙珍
台東一心堂中醫診所醫師林聰明已經77歲了,從小學武術的他,體能極好。50歲後,他為一圓兒時的夢想,學開小型飛機、考取多張國際潛水證照,還是國標舞比賽的常勝軍。他說:「我的每一項興趣,都要玩到頂峰,玩到專精。」
閱讀更多
2021-05-25
陳珮淳營養師
外出 用餐心慌慌?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在家自己煮。這次讓營養師來告訴大家增強保護力的三大類食物。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021-05-18
HEHO健康網
疫情持續升溫,急診接連數日,都有大批民眾擔憂而來篩檢,把急診量能擠爆了!振興醫院急診室田知學醫師,昨天(17 日)晚間也在臉書透露急診狀況,一名民眾需要急救,但考量室內有大批篩檢民眾的安危,在不清楚該名民眾是否有相關接觸史或風險,「眼下只剩下戶外能插管」,最後家屬選擇放棄急救。台灣急診醫學會也呼籲,醫院留給有症狀、真正需要的患者、沒事別來!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