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曺祐誠
編按:過去25年,曺律師在法庭內外見過各式各樣的人──有脫出挫折的泥淖、帥氣地東山再起的人;有因為自負而從成功的頂端墜落、傾家蕩產的人;有惡意利用他人信任的人;有為了守護家人而不顧自身安危的人……他旁觀著各種人生,時而笑、時而哭、時而憤怒、時而感動,並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們為了什麼而活?」「該與家人、同事、鄰居維繫怎樣的關係?」「該上哪兒找尋解決矛盾的方法?」「幸運的人生是什麼模樣?」本書包含曺律師執業生涯中的所見所聞和經歷,講述了比電視劇更戲劇性的人生故事,每一篇都是「生命與態度」的人生智慧,讓我們能省思過往的人際關係,明白未來想活在怎樣的關係中。
閱讀更多
2023-02-25
林芷揚
今周刊編案:28歲香港名媛蔡天鳳疑似因為與前夫一家有金錢糾紛,2/21驚傳失蹤、2/24發現時已遭分屍殺害,據香港媒體報導,失蹤多日的蔡天鳳前夫準備在碼頭搭船潛逃時,遭到警方以涉嫌謀殺拘捕,而前夫全家3人也涉嫌重大已逮捕到案。香港駭人聽聞的分屍案,讓人聯想到台灣也曾傳出多起因感情、房產、財產等糾紛殺人甚至分屍的社會案件,一度引起民眾恐慌,也常將暴力事件與精神疾病聯想 在一起 。但精神疾患的暴力風險真的比較高嗎?(原文刊載於:2018/05/29 更新時間:2023/02/25)
閱讀更多
2023-02-20
小虎文
「做一桌好菜,是為了把人聚 在一起 ,無論你活到幾歲,都渴望一種叫做『團圓』的味道。」老年醫學科醫師傅裕翔休診後不聊健康,反倒端出一道道好菜,營養均衡雖是必須,更要在口感與美味下足功夫,因為想長命百歲,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下」、「吃得好」。
閱讀更多
2023-02-14
張明淑
我正一步一步準備死亡。如果我死了,留下的物品會成為遺物,但若我在死之前送出去,就成了聊表情意的象徵,所以我一直在把我的物品分送給周遭親友,作為情意象徵。有時我也會開玩笑似地跟兩個兒子說,「如果媽死了,葬禮要辦得簡單點。節省葬禮的開銷,要轉交給媽服務的社會福利機構。祭拜就免了。只是媽身為天主教徒,媽離世那天,就幫我辦追思亡者的彌撒吧!那個儀式也是一種祭拜。」
閱讀更多
2023-02-13
姚林君
她曾設想過一千種兩個人分開的原因。設想的劇本大多狗血又曲折離奇:他愛上別人,她不孕不育,或者父母不同意,兩個人好不容易約好一起私奔,卻在出發的時候大吵一架,各自轉身回家。她卻怎麼也沒想到,最終分手的理由會這麼俗氣:因為錢。
閱讀更多
2023-02-13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小資男女資金不多,能選擇的理財工具相對有限。定存、儲蓄險、股票,算是資金門檻和資訊門檻最低的三項理財工具。若將風險度由低排到高,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定存風險是零、然後是儲蓄險、而股票的風險最高。我的看法卻完全相反,你一定會問:「怎麼可能?」(原文刊載於2020/5/26,更新時間為2023/2/13)
閱讀更多
2023-02-10
林靜君談心室
子女在母親面前,很容易就回到孩童時期的心理狀態:討愛、討肯定、討關心…,尤其小時候愈匱乏的愈在乎。很殘酷地說,這也形成愈受寵的小孩愈不在乎父母的感受,反而比較不被重視的會一直藉付出、貢獻,成年之後無意識地繼續在討愛。
閱讀更多
2023-02-09
郭美懿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經3年,為防範感染,許多人對疫苗都是打好打滿,但隨著病毒不斷變異,不少人也會疑惑:「我都打完3劑疫苗了,有需要打第4劑嗎?」對此,國際感染科專家、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洪健清表示,打完疫苗後抗體會隨時間下降,不管是打完3劑疫苗、或有過自然感染,仍建議打第4劑。而民眾也應轉變觀念,打疫苗不是讓你不受感染,而是減輕重症發生,尤其染疫後3個月再打疫苗,免於重症的機率更可達95%至100%。
閱讀更多
2023-02-06
彭蕙珍
「疫情後,人類生活的樣貌改變了,儘管已經解封,生活看似回到正常,其實並沒有。所以,我們超前佈署5年後會發生的移動、居家照服、偏鄉等服務需求。」在逢甲大學擔任特聘教授的侯勝宗被稱為「最懂計程車司機的教授」,在疫情時他做了一項創新,讓計程車司機升級,成為照服員。這項計劃不只照顧偏鄉老人,2020年新冠疫情嚴峻,全台3級警戒時,這群熱血司機更投入確診者接送服務,同時和新北市政府合作,總計接送4300多位確診者,讓他們安心返家,針對這次活動取名「微光計畫」。侯勝宗驕傲道:「在那一場戰役裡,我們沒有一位司機染疫。」他成立的臺灣計程車學院協會,獲選為第25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的受贈單位之一。
閱讀更多
2023-02-03
周品均
結婚不再只是你們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家人的事,關於婚姻生活的抱怨,有個萬年無解的就是:婆媳問題。然後大部分的婆媳問題,其實都來自「住 在一起 」!
閱讀更多
21/ 30
第 21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