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傳統

顯示第 26127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心房顫動「像死水易泥沙堆積」,中風率增5倍!高齡、三高、女性要注意…心臟權威醫師:沒症狀也要當心

tCol 2022-10-04

郭美懿整理

心房顫動「像死水易泥沙堆積」,中風率增5倍!高齡、三高、女性要注意…心臟權威醫師:沒症狀也要當心

心臟是人體幫浦,每分鐘跳動至少60下,從出生到80歲算起,心臟約要跳動25億次才能維繫我們的生命。提到心臟病,一般人直覺聯想心血管疾病,也知道高血壓的風險,但卻往往忽略心律不整的危害性。

閱讀更多

旅行,是50後最好解憂良方!行程規劃3個眉角:慢遊外宿才有儀式感,孝心「外包」更輕鬆

tCol 2022-09-30

林靜君談心室

旅行,是50後最好解憂良方!行程規劃3個眉角:慢遊外宿才有儀式感,孝心「外包」更輕鬆

學者分析老年人旅遊與存活影響,發現無論是國內或國外旅遊,旅遊對於老年人的死亡風險有正面效應,其中又對男性效果最大。參與國內旅遊者可降低約18%的8年死亡風險,國外旅遊則可降低約30%。出門旅行是一帖解憂良方,但熟齡族要妥適安排行程,才能玩得安全又讓心花開。

閱讀更多

獨子繼承家業卻早逝,媳竟斷往來…單親媽泣「不公平」!律師揭傳承迷思:「這樣做」保障財產

tCol 2022-09-27

郭美懿

獨子繼承家業卻早逝,媳竟斷往來…單親媽泣「不公平」!律師揭傳承迷思:「這樣做」保障財產

傳統 華人社會對於遺產、分產總有禁忌,許多人也以為自己家業不大、家產不多,有什麼好規劃?但其實台灣中小企業不在少數,有些名店一開始只是父子經營,但隨著家族開枝散葉,一旦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等狀況屢見不鮮,若未做好規劃,家族辛苦開創的事業,甚至可能轉手變成外人的……

閱讀更多

辭職照顧父親,11年後父親越活越健康,她打算回去工作被嫌年紀大!沒存款、朋友也怕她借錢沒意願往來

tCol 2022-09-27

蔡侑霖Danny Tsai

辭職照顧父親,11年後父親越活越健康,她打算回去工作被嫌年紀大!沒存款、朋友也怕她借錢沒意願往來

人們總會歷經病老階段,你是否該向公司提出辭呈,回家照顧需要照料的家人?但選擇離開工作後,要照顧多久?只有我一個人要照顧父母嗎?中間不工作、沒有收入,這個狀態要持續多久?直燒老本又可以撐多少時間?捨棄工作或另就安排,都是重大的抉擇,好壞參半,又該怎麼做是好的。

閱讀更多

曾遇警監控、查禁書,他40年守地下室只做「這件事」!唐山書店:不賣華麗裝潢,只賣老派書香

tCol 2022-09-26

郭美懿

曾遇警監控、查禁書,他40年守地下室只做「這件事」!唐山書店:不賣華麗裝潢,只賣老派書香

1998年出版的《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是這麼記述「唐山書店」的:如果勉強要從「我們那個年代」挑出一個明顯的重大事件,若是以動員程度來選,我猜很多朋友會投三月野百合學運一票,不過最令人懷念的是,到現在還屹立不搖於台大新生南路側門巷子裡頭的「唐山書店」——這個永遠的「地下書店」。

閱讀更多

獅子大開口討76萬聘金...女友怒「爸媽辛苦養我,不值嗎?」他無奈:我是買女傭還是娶老婆?

tCol 2022-09-23

林依榕整理

獅子大開口討76萬聘金...女友怒「爸媽辛苦養我,不值嗎?」他無奈:我是買女傭還是娶老婆?

結婚前要準備大大小小的事,容易讓即將步入禮堂的新人以及雙方家人鬧得不愉快,其中聘金就是一道常常起爭執的關卡,到底結婚聘金該給多少才合適?(原文刊載於2022/6/22,更新時間為2022/9/23)

閱讀更多

身為女人,有錢才能無懼!黃大米:務必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別人對你的包容也會越多,結婚才有底氣

tCol 2022-09-22

黃大米

身為女人,有錢才能無懼!黃大米:務必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別人對你的包容也會越多,結婚才有底氣

女人當然可以溫柔,但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期許,剛強與果斷同樣都是閃亮亮的勳章,值得女人抬頭挺胸戴在身上。

閱讀更多

缺牙該做「植牙」還是「假牙」?牙醫師籲:牙齒重建先看5條件,長期「遇缺不補」恐失智

tCol 2022-09-20

郭美懿

缺牙該做「植牙」還是「假牙」?牙醫師籲:牙齒重建先看5條件,長期「遇缺不補」恐失智

許多熟齡人士到了一定年紀,都有牙齒脫落的問題,但缺牙要補時,卻往往徘徊在「植牙」與「活動假牙」之間。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林冠佩指出,植牙好處不少,但部份病人涉及手術會有一定風險;活動假牙雖然相對沒有那麼方便,但安全性高、價格也更親民,可以選擇對自己最佳的方案,沒必要跟著潮流做!

閱讀更多

血糖降下來後,就可以不用再吃藥了嗎?糖尿病專家圖文解說,積極控糖,保護腎臟

tCol 2022-09-16

照護線上

血糖降下來後,就可以不用再吃藥了嗎?糖尿病專家圖文解說,積極控糖,保護腎臟

「剛確診糖尿病的時候,對於糖尿病很陌生。雖然有試著控制飲食,但是血糖依然不穩定。」 65歲的模範糖友翁女士說,「每次回診,我都會把關於血糖的問題提出來跟醫師討論,不管是飲食、運動或藥物,醫師都能幫忙解答疑惑。我也遵照醫師、衛教師的指示,按時使用藥物並調整飲食、運動、生活型態,漸漸把血糖控制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