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林芷揚
「說實在,我們做父母的雖然很愛孩子,但是我們傷害的,更多。」坦然說出這句話的,是以抗癌成功聞名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罹癌前,他坦言自己的個性驕傲、不懂得體諒別人,與太太及女兒常發生摩擦。罹癌後,他一點一滴改變自己,尤其是太太後來也罹癌,卻提早一步離開之後,韓柏檉更深刻領悟了「愛」的真諦。(原文刊載於2020/7/22,更新時間為2022/4/7)
閱讀更多
2020-07-16
江育誠
我沒有屍體可以解剖,就算有,我可能也沒那個膽量,可是我對人體結構有著同樣的興趣,為了肖像畫創作,我找來中醫十八銅人的人體模型,協助我研究骨骼肢體結構,甚至還請外甥幫忙設計軟體程式,讓我可以精準比對真實人體與自己的創作之間的差異。
閱讀更多
2020-06-20
保坂隆
我超過55歲之後,向服務的大學附設醫院提出辭呈。那家醫院給了我「教授」的頭銜,以受雇的醫師而言,是讓我順利升遷;若要抱怨的話,也可說是站在一個被懲罰般的立場,但我仍十分感謝院方的照顧。
閱讀更多
2020-05-10
小虎文
當知道朋友中有伴侶、父母走了,我會回應他們,讓他有生命力去面對。因為面對至親離開,就像腳踩不到地,那種悲傷是無法想像的,而我有個身份是「藝人」,被大眾關注,我們的感覺會更不一樣,我便用這個身份,去陪伴別人、支持別人。
閱讀更多
2020-05-08
吳若權
沒有人能夠預知,將來會在哪個場景,用什麼姿態和這個世界告別。 我們唯一要學習的就是:放下。 而不是執著於任何形式的懸念,或是貪戀於任何美好的時刻。
閱讀更多
2020-05-08
吳若權
所謂的「自己照顧自己」,不只是飲食作息、身體健康、情緒穩定,還包括讓自己的身心靈不斷維持動態的平衡,用愛與寬恕對待世界,以勇氣面對挑戰。
閱讀更多
2020-04-13
吳若權
我們常用世俗的觀點,去妄加評斷別人的是非。其實所有的狹隘觀點,都是在「二元對立」的推論之下產生的結果。
閱讀更多
2020-03-14
小虎文
很多人問要存多少退休金才夠,我們覺得這不是問題,有兩千萬未必比有兩百萬快樂。我們也很少出國大玩特玩,因為生活是每天住得舒服比較重要,旅遊只是生活的點綴。 」
閱讀更多
2020-03-04
小虎文
「我問老天,你這是要考我嗎?可是我不會被打倒,我不想浪費時間在自怨自憐上面。」有模特兒高挑身材的張鈞雁,從女創業家搖身一變為「送行者」,從走時尚紅毯到講解佛經,45歲後經歷劇烈的人生變化,她意外地拿到「解開人生秘密」的鑰匙,而後50歲後的人生,像是中了不只一次的大樂透。
閱讀更多
8/ 11
第 8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