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0
ChatGPT
「死亡不可避免」是生命的一個基本事實。而接受這個事實,對於如何能建構出有意義與目標的生活來說,則會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工具。這裡提供一些技術,讓你可以在「必定會死」的前提下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閱讀更多
2022-05-28
賈德森.布魯爾
就像新冠肺炎一樣,焦慮是會傳染的。在心理學中,情緒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身上,稱為社會傳染(social contagion)。光是跟一個焦慮的人說話,就有可能觸發我們自己的焦慮。他們所說的充滿恐懼的話語,就像直接對著我們的大腦打噴嚏一樣,在情緒上影響了前額葉皮質,使它失去控制,導致我們開始擔心一切,從我們的家人是否會得病,到我們的工作是否會受影響。
閱讀更多
2022-04-25
彭芃萱
前大江生醫副董事長關淑君年輕時曾經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較正常人高了3成。她擔憂那一天真的失智了,該怎麼辦?2017年退休後,她全心投入大腦神經回饋訓練,強調:「如何讓大腦不要老化,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議題。」
閱讀更多
2021-08-27
周梵
「一切為了孩子」只是自我安慰以「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所以不離婚」這種理由而委曲求全留在婚姻裡的人,還真不在少數,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而且,說出來有種特別悲壯、偉大的感覺。但其實,這不過是一次隱蔽的自欺欺人罷了。
閱讀更多
2021-06-24
黃山料
媽媽期望的幸福非常單純,不過是見孩子一面、和孩子聊聊天, 陪孩子生活而已。而我卻在看見媽媽的幸福時,才驚覺自己過往對愛的吝嗇,我從來都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她要的幸福非常簡單, 卻從未好好被實現。
閱讀更多
2021-05-21
卡馬爾.拉維坎特
負面的念頭就是黑暗,該怎麼去除呢? 面對恐懼 ,你是對抗還是擔憂?面對傷心與痛苦,你是推開還是掩蓋?這樣做是行不通的。
閱讀更多
2018-06-04
愛在三采閱讀
長久以來,恐懼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有時候甚至會扯你後腿,讓你無法體驗生活為你準備的一切美好事物。把恐懼從生活中的千斤重擔轉變成人生道路上的新夥伴吧!
閱讀更多
2018-03-01
陳柏樺
詹偉雄6年前退休後,每月至少登山一次,台灣百岳中已征服40餘座,「覺得危險就不去登山,只是賴活著」,是支撐他不停回到山裡的信念。
閱讀更多
2017-02-03
圓神書活網
面對主持金馬獎的壓力和各界評價,陶晶瑩回應「愈被罵,我愈要主持」的自信與努力,看來是對於閱讀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有深刻的體認。不過,她透露自己正在學著跟自己的躁,說再見。 面對恐懼 ,和七年前學會《我愛故我在》的去愛,是一樣的重要。這是陶晶瑩擁抱人生的第二堂課。之所以踏出舒適圈,是因為怕冷、怕高、怕速度的陶晶瑩,為了家人仍是兩肋插刀的去.......滑雪?!不料,在闃寂的雪地中獨自滑行,她看見了自己內心幽微的恐懼與傷痛,在疼痛中,重新找到前進的力量。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