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郭美懿
別讓家人陷入「救與不救」的煩惱與道德綁架!《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2000年通過,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2024)年9月為止,我國預立安寧緩和意願累計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分析今年簽署的6萬5151人次,最大宗落在60~69歲、達16427人;其次為70~79歲(13070人)與50~59歲(12230人)。觀察也發現,過往簽署安寧意願者多為40歲以上年齡族群,但今年4月起開放健保卡線上簽署之後,20~29歲年輕族群表達安寧意願則出現上升趨勢,顯示大眾對「善終」更有概念。
閱讀更多
2024-10-14
黃靖文
我國《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上路,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律,5年多來累積8萬多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只是,若以我國成年人數來推算,簽署比率還不到1%。《 病主法 》最大推手、前立委楊玉欣,本身受罕病所苦。她說明,人生充滿無常,我們都會無法預期何時遭逢意外,在意識清楚時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立刻要做的事」。她認為,接受、拒絕醫療行為是基本人權,政府應全額補助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費用。前身為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現在於第一線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副執行長邱宇晨坦言:「在台灣,即便是年過六旬的退休族,都認為自己離生死議題還很遠,更遑論年輕族群。」(原文刊載於2024/8/20,數據更新時間為2024/10/14)
閱讀更多
2024-08-26
黃靖文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死亡,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2023-10-23
小虎文
「沒有醫師希望病人死亡,但我們捫心自問,到底誰能掌控生死?」奇美醫院緩和醫學科主任謝宛婷醫師在安寧病房工作的15年,陪伴逾7千位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更為了推廣「病人自主」跨讀法律研究所,成為少數擁有法律學位的醫師。而今,謝宛婷在台南開設獨立書店,盼能將對善終的思索從白色巨塔帶進社區,即使人生迷路了,也能有個所在安頓自己、探尋答案。
閱讀更多
2023-10-16
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四年前台灣制定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主法 ),衛福部最新統計,迄今僅有六點二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意願書」,三點九萬人願意安寧。為提高民眾意願,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公布三大措施,其中最快明年起,由健保支付每小時二千至三千多元諮詢費。
閱讀更多
2023-07-31
數位內容部
在家善終是許多人最想要的,但往往事與願違、得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健保署將在9月擴大居家整合照顧計畫。衛福部長薛瑞元周一(7/31)接受聯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都希望推動「在宅住院(Hospital at home)」,就是把家當成醫院,原本需要在醫院中施打的管制藥品、抗生素,未來可以帶到家裡使用,目標做到居家安寧的給付與醫院相同。
閱讀更多
2023-02-14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 譚敦慈
明天與無常,不知道何者先來。事前做好的準備,成為了面對無常的勇氣。
閱讀更多
2020-10-13
蔡宏斌
靠窗的那張床,陽光靜靜的灑落,映在老爺爺的身上。江老爺爺今年75歲,江奶奶一邊幫老爺爺按摩雙腳,一邊心疼地說:「我的老伴已經這樣躺了20年了!他是一位大學教授,20年前在課堂上突然倒下,台下的學生見狀立刻衝到講台上幫忙急救送醫,命被救回來了,卻也因為腦出血嚴重,開刀預後不佳,就這樣成了植物人,一躺就是20年。」
閱讀更多
2020-10-06
李易紓
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30周年,在周二(10/6)發表「台灣生命態度及安寧療護認知變遷」調查結果,邀請前副總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以及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與會,分享對安寧療護、生死的觀察和想法。
閱讀更多
2020-08-12
林芷揚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上路超過一年半,不少民眾仍是一知半解,常見的疑問包含: 病主法 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有何不同、已經簽署過「放棄急救」,是否還要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等。為推廣善終觀念,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提供相關資訊幫助民眾了解,執行長楊玉欣則帶領團隊前往病家探訪,聆聽病人意見。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