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林依榕整理
資深媒體人陳文茜,自2019年罹患肺腺癌後,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不理想,血氧濃度曾一度不足85的她,11/16深夜再度發文坦言自己的腦下垂體功能已死、下肢末端血管會破裂,面對病況她仍保持樂觀認為「只要一口氣在、腦袋還清楚,就要告訴自己我可以,並且努力工作」!
閱讀更多
2022-10-28
偉文隨筆
有一句流傳在開刀房的名言:「你只有三分鐘時間,所以要慢慢來!」靜下心才能改變對時間的感受,甚至真的會改變時間的流速。
閱讀更多
2022-10-25
郭美懿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連鎖「夢之湖村」復健型日照中心社長藤原茂,分享如何透過「減法照顧」,讓長者擁有生活自理能力,達到健康自立的平衡生活。藤原茂在演說中以夢之湖村照護模式為例,從環境、活動設計與照護本質精神等三大方面,在不過度保護的狀態下培養長者自立與自信,從而創造人生永不退休的「人生現役」功能。
閱讀更多
2022-10-05
謝富旭
這是一個上班族活化呆資產,由窮變富的命運大翻身奇蹟,我們詳實記錄了他從借錢、投資、領息、滾利、換股的過程。(原文刊載於2018/11/7,更新時間為2022/10/5)
閱讀更多
2022-09-30
李世強
有句話說:「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偷閒才可以讓我們走出樊籠,得到出乎意料的暢快。
閱讀更多
2022-09-27
蔡侑霖Danny Tsai
學生時代到出社會工作,人與人之間的新關係建立,序幕從面試時雙方的瞭解開始。無論經驗是愉快或糟糕,最終結果是否錄取,對應過程中彼此顯現的「平等」及「尊重」又是另一個關鍵。許多公司派出的面試人員,心態都有如自己在跳蚤市場購物,公私領域皆打破砂鍋問到底,討價又議價。欠缺同理心的前提下,往往忘了應對的是渴求獲得工作的求職者,自己也身處那樣的位子,而該給的溫暖提醒及基本禮儀的尊重,全都瞬間拋諸腦後。
閱讀更多
2022-09-21
蔡侑霖Danny Tsai
現在的你可能已經發現,即便是同一間學校畢業的人,在工作歷經幾年、換幾份工作後,寫下的人生劇本也大不相同。於是我們開始為自己負責,設定時間軸也變得格外重要。
閱讀更多
2022-09-08
山田知生
史丹佛大學教授紐森(Eric Knudsen)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面對事物的方法」,即使過了25歲,仍能和兒童或25歲以前的年輕人一樣,甚至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就算不用刻意練習,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新知識;然而成人會因為大腦「偏愛簡化」的機制,盡可能選擇已知的事物、排斥變化,為了不受限於大腦本能,成人更需要有意識地專注、行動與休息。
閱讀更多
2022-09-02
山田知生
近幾年來我在史丹佛大學配合許多組織,研究「處於壓力狀態下的人,用什麼樣的呼吸 節奏 可以儘快調整好呼吸,恢復到平常的自己」。目前雖然還在實驗的初期階段,但已經逐步累積數據,顯示「吸氣兩次,完整吐氣一次(2in-1out)」的 節奏 ,只要重複兩至四次,就可以調整好呼吸。
閱讀更多
2022-09-01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莊小姐曾是科技公司的專業財務管理師,無奈賺到財富卻賠了健康。每天工時長,到了下午就精神不濟、全身痠痛;工作壓力繁重,到了晚上仍無法放鬆入睡。惡性循環下,每天都拖著疲累不堪的身軀上下班,才30出頭的年紀,已出現記憶衰退現象,嚴重骨質疏鬆相當於60、70歲的衰老體況。
閱讀更多
7/ 29
第 7頁,共 29頁